20世纪艺术史独特个案:树上跳舞、墙上挖洞的马塔·克拉克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42   最后更新:2019/11/14 11:35:07 by 蜡笔头
[楼主] 小白小白 2019-11-14 11:35:07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王智一


艺术家冷广敏


冷广敏,出生于1986年,2013年其首次个展“看见表象:冷广敏个展”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后,近年的重要个展和参与的大型国际艺术项目包括:“冷广敏”同名个展(2014,北京)、“冷广敏:完美破坏”(2017,北京)、“冷广敏:涟漪”(2018,东京)、“指南针:中葡当代艺术大展”(2018,里斯本)等。2019WESTBUND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全展位以艺术家冷广敏个人项目的形式呈现了艺术家冷广敏近一年以来的最新思考和创作,展览所呈现的作品更加侧重形式语言和叙事结构的贴合度,以“熵”为叙事线索,表现了物质消耗,能量运动的过程。此次个展在西岸艺博会中也备受关注。


拓扑之匣
文、采访丨王智一


情境的最为重要的特性是,对于这种情境内的个体来说,什么是可能的和什么是不可能的。个体的心理情境的每种变化正是意味着这点——某些以前“不可能的”(或“可能的”)事件现在是“可能的”(或“不可能的”)。

“冷广敏个展”2019WESTBUND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画作悬在红墙之上,就像一面面风景迥异的红镜。让时间回溯到2013年,当冷广敏初次打开那个匣子。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生活中周遭的情景,乃至平时起居所使用的种种现成品。都是些被大家日常所忽视的普通物体:窗口,帘幕,门户,杯盏,家具……这其中,他使用纸张糊裱在亚麻布上,然后在纸面上绘制所需图形。同时,艺术家以刀代笔,逐渐刻画出物体上的痕迹乃至细节,并重新让覆盖在颜料底下的部分纸面露出。在留存的质感中,冷广敏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描摹发现了一种结构,是关乎物质的。而在这种物质的结构中,层层掩饰之下似乎又藏着一道钥匙——在画家开启了拓扑之匣后,继而,萦绕出了另一种情景,勾连起艺术家不断描摹、刻画的欲望——画面中,那些从表面上看上去只是“出”或者“入”的结构,被不断推演,艺术家更像是一位魔术师在施法,描摹出情景中的“可能”或“不可能”。

“冷广敏个展”2019WESTBUND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那么,什么是现实中的不可能?似乎应当先从“可能”谈起,冷广敏其实正在通过绘画与我们分享拓扑思维的另构。在历尽早期学院创作的探索中,艺术家早已不囿于自己面对写生之物的局限性。在那些艺术家标志性的“旧家具”载体中,痕迹与形体并驾齐驱,残存的不仅仅只是一把椅子,更流露出某种仪态。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冷氏的画面中虽然仍旧出现关于绘画性质的物体母题,但同时它们已然被画家用艺术的手法剔除某种现实性,进而被赋予更多的想象:不同的物体传递着相异空间的流体,艺术家并不单单满足于描摹一个日常情境,而是采用更为大胆,果决地方式来新构一种超现实的氛围。他试图将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所虚构的想象重新激活,所有“物”的特质都被涵盖进入了“现实物”与“精神物”两个层面,这份虚与实之间的嫁接,击穿了“真实”与“幻想”的壁垒,从而将现实中的“不可能”转述成为画面中的“可能”。

“冷广敏个展”2019WESTBUND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而这,显然需要更为卓绝的想象力,因为画面从现实已经跳脱进入到虚拟的异空间。在新作品的赤纯场域中,冷广敏不断通过颜色形体的磨合与消弭来体现出自己脑海之中种种物质的角力。在画面内,我们能够很讶异的发现,当绘画上升于感知,艺术家似乎只是在通过拓扑学的路径在传递感知学的原理。艺术家对于“力”的把控和感知,让画面中出现的种种“不可能”,那些“不可见之力”变得无处遁形,已然被作为另一种现实“实现”。它们被诉诸于感性领域,相较于艺术家的冷静处理与克制,其思维线索上对抗的激烈程度,无疑显得更加激烈与灼热。

“冷广敏个展”2019WESTBUND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继而,让我们重新回到拓扑之匣被开启的瞬间。整个的系列开启了全新的序章,在不同的质感包裹之下,绘画很难说谎。当画面表皮所包裹着的质量与能量相交,时间性的流淌与物质性的斑驳在画面上相互对视,将“物质”视作证词。艺术家的想象面临着重新的集结,这是另一阶段的挑战,而凝结成为实体的颗粒——同时,也是新的果实,它们运动并凝结,存在于下一个崭新的匣子里,静待着探险者的发现。


艺术碎片 对话 冷广敏


“冷广敏个展”2019WESTBUND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Q:

红色,满目的红色,也很醒目,你好像对红色有所偏爱?谈谈这次最新的个展。

冷广敏:

可以从颜色聊起,作品中也会用到大量的红色,这与背景中的红色发生呼应关系,我希望这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对颜色的选取很多是依据概念的,比如扑克牌就是红黑两个色调,带花的植物就会选取红色和绿色两个概念色,有漩涡和水这个意向就会选取蓝色。还有很多情况下两个颜色反差强烈(比如红绿)是为了空间划分所做的标记。当然整体来讲颜色是居于“服务位置”的,我所坚持的还是一种物质属性的语言,一方面我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一块块有色的物体,另一方面概念上强调这种物质的状态是“被撕裂的”。概括来说,可以理解为这次呈现的是一种鲜艳夺目的、富有生命的状态与消亡的、被破坏的状态的并置,这是我一以贯之的一条线索。

冷广敏,《 湮没(I)》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120cm

2019

冷广敏,《湮没(II) 》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 × 120cm
2019

Q:

在当前的绘画创作中,哪些要素你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冷广敏:

“刀刻”的状态与“色层”的状态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色层”就像是皮肉,刀刻往往是平静的、冷酷的。

冷广敏,《暗流 》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0×150cm
2019

冷广敏,《羽熵》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20 × 100cm

2019


Q:

我注意到你的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些大面积的颜色区隔,比如这次的红色,还有绿色。关于颜色,你一般是怎么决定的?


冷广敏:

我让作品中的一些形象隐含在颜色里面,就好像色块里隐藏的那些精灵一样,这些不可名状的东西构成了事物的存在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之中,有一个“过程”的延续在里面,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消解与消耗的过程,是一种物质上的残骸。我通过颜色的区域,是想要把那些形体所淹没,让他们隐匿在里面。

冷广敏,《隐匿的结构-D**id》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左)40×30cm,(右)30×40cm

2019


Q:

那么,颜色出现在这些形体之上,在创作中,你会如何进行取舍呢?

冷广敏:

没有特定的对象,每件作品的形象都非常偶然,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会首先让我感兴趣,进而找到具备这种细节的形象,比如“倾倒”这个细节。颜色的选取往往依据概念,比如植物题材多数选择了绿色。

冷广敏,《流淌的温度》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所以,在你现阶段的实践内,你同时对哪些方向饶有兴趣?


冷广敏:

比如“运动”和“静止”同时存在的状态,里面有种时间的厚度。再比如“平面”和“立体”的关系,平面作品中对空间的处理与立体作品中“真实的空间”怎样呼应。这些其实和目前的作品关联也很多。

冷广敏,《灼热的...》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20 × 150cm
2019

冷广敏,《灼热的空间》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50×60cm

2019


Q:

你认为自己的创作有“原则”吗?或者说,你怎么看待绘画中反复出现的图像?

冷广敏:
当然有,充满了“原则”,这个原则要个人化,这一点很重要。“原则”我觉得是艺术家的状态,甚至“充满了原则”本身也是一种状态。反复出现并不能代表什么,要具体的看,我个人作品中的形象是相对随机的,经常出现的形象可能有一条完整的脉络,也可能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Q:

记得你曾经谈及,自己喜欢那些“有机械美感的细节”,你如何理解绘画上的“细节”乃至心理层面的“细节”?

冷广敏:

我当时的意思可能是喜欢一种“无感情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对自身的一种消耗,但依然冷漠的进行中。心理层面的细节要和作品中的细节不断的找到呼应的点,艺术家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在调整作品的细节来对应内心的细节。作品的细节要和作者的思想挂钩,否则是没有意义的。

冷广敏,《消耗》
布面综合材料
120×120cm
2019

Q:

或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当你在工作中会想哪些事?描绘他们会成为你自己内心状态的可信证明吗?

冷广敏:

创作过程中会时不时走神的,会去想毫无关系的事情,但是不会和创作发生关联,这种状态下手感有时候更准确,因为人是放松的。

冷广敏,《旋转的》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50×60cm

2019

冷广敏,《幻想》

布面综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当绘画被人所观看,你认为哪些是重要的抑或是哪些不重要?

冷广敏:

在观看中,“误读”很重要,“误读”引发的思考正是艺术的好玩之处,在这里对错不重要,完全掌握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并不是特别重要。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冷广敏,《声波》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120cm
2019

Q:

作品的命题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留意到你作品的命题中,具有一部分的迷惑性与逻辑性,那么,关于作品命题你是怎样决定的?

冷广敏:

我倒是没有主动试图制造迷惑,而是对发现具有迷惑性的现实,加以“写生”,每件作品都有很偶然的命题,会非常不一样,我比较在意真实的个人体验,创作方式是为这种体验量身定制的。

冷广敏,《有夹角的空间》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50×60cm×2

2019


Q:

我能感觉到你的阅读习惯对创作的裨益,平时爱看哪些方面的书?随便聊聊,最近的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冷广敏:

没什么特别的偏爱,不过我对明清小说的语言结构,记叙方式挺感兴趣的,古人的文化状态和今天的差异性也很有意思。古文的力量也比较到位,一个字有时候可以很生动,耐人寻味,我比较喜欢志怪的,像《聊斋志异》,比较贴近我对古代的想象。

冷广敏,《窗口的小提琴手》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通过创作,你期望得到什么?

冷广敏:

其实就是工作带来的满足,这包括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相关的其他活动,比如与人分享以校对自己,我觉得都是和创作相关的、我想得到的一种生活方式。

冷广敏,《漩涡》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120cm

2019


Q:

绘画存在了许久,我觉得这可能归功于它们与空间的共生关系。那你认为自己通过绘画得到了自己想要获取的能量吗?

冷广敏:

其实,我只称作“我的作品”,是想要和“绘画”保持距离,只谈“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因为我想的很多东西不只是绘画层面的。我更愿意把我的实践当作一种发生在平面上的,一种虚拟的雕塑,因为“刀刻”发生在“平面”上这一过程很重要。艺术需要“刻意”,来慢慢接近自己内心。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像一件衣服,随着这个人的生长不断调整,达到身体和内心的舒适,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越“舒适”获得的能量就越对。

冷广敏,《隐匿的结构-KQ》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200cm

2019


Q:

还有个问题,好奇你下一个阶段的创作计划?

冷广敏:

把现阶段作品完整性再提升,同时做些立体的尝试。其实一直我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平面式的作品是虚拟的空间,那立体的空间就可以回应平面的作品。再比如“刻一条线”是抽象的,同时也是具体的、物质化的,如果脱离“平面”可能会更有生命力。

冷广敏,《乱入的椅子》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120cm

2019

冷广敏,《痕迹》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50×60cm

2019


《拓扑心理学原理》,库尔德·勒温著,竺培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p1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