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eamLab上海新馆开幕谈起:我们该如何理解“网红展”?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752   最后更新:2019/11/14 10:34:08 by 点蚊香
[楼主] 展览预告 2019-11-14 10:34:08

来源:马凌画廊


鲍蔼伦 Ellen Pau

大运动之红筹 The Great Movement : Red Stock

1997,2019重制

单频录像投影装置 Single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 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新展开幕 Upcoming Exhibition
“大动作”
"The Great Movement"
鲍蔼伦 Ellen Pau
开幕 Opening: 2019.11.14 | 6 - 8 pm
展期 Duration: 2019.11.15 - 2020.01.09
地点 Address:
马凌画廊 | 香港 | 香港中环德辅道中33号6楼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 Hong Kong
Sixth floor, 3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大动作”是著名媒体艺术家鲍蔼伦(1961年,生于中国香港)在香港马凌画廊的个展。她今次一反传统,身份两用,以策展人身份策划个展,主轴概念是身体所能与及的。作为香港艺术界的翘楚,选取一系列她个人的录像作品,透过注入新(作)元素以及重制过程,以沉浸式装置形式展出。展览结合声影色味,让观者意识到个人的物理存在以至其存在意义,就在当下、这里及我们每个人所占据的空间以外。


“大动作”的名字起源来自鲍氏于1997年的录像作品《大运动之红筹》,作品特意在这次展览重制并作开场之用,手中一点红,仿似彗星踪迹般穿越透明屏幕。游走于这次展览中,这里的氛围是黑暗的、宁静的,中间穿插着断续的感受与思考。


鲍氏于1982年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其放射诊断文凭,及后于玛丽医院任职放射技师至今,她的工作让她的日常不断地接触人体以及生与死,为她的作品刻下对这些关要题目的印记。鲍氏对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兴趣,除主要以录像与新媒体为创作平台,她对音乐、诗歌与舞蹈均有涉猎。她于80年代开始接触表演及录像媒体,是亚洲先锋录像艺术家之一,作品贴近科技发展,同时关注社会议题。1986年,她与黄志辉、冯美华、毛文羽等共同创办本地录像艺术元老组织录映太奇(Videotage)。这次展览作为她的多元生活经验的反射面,把她的多重身份观照于创作之中。


结合了她的新旧思维,“大动作”展透示着感性触觉;1999年的《录像肚脐》指涉的是当时的科技崛起以及其于民主之中所扮演的角色,里面糅合着不同的观点并顾首了大卫·乔斯利的著作《反馈:录像艺术的媒体生态学》。当电视随着星尘于黑洞的来生回转飞舞之际,录像本身阐述了生命的流逝、时间及空间旅途或平凡的日常,这些种种建构成我们存活中的世界。另一件是2019的新作《意志的幽灵》,由一道慢慢在墙上溶化的红蜡与投映的影像所呈现的重叠交错,它的色调与流动构成穿流着生命的血肉之身,那度热力增添了现实的存在感,对照着穿插其中的科技痕迹。


就在展览的转角位置,是2019年的另一件作品《现实的幽灵》,是较为“轻巧”的光影装置。作品由一系列的水滴滴向热板而构成,每一次接触均以物理性消失而告终;由液态到雾态的转化过程被快速捕捉下来,并及后通过一系列感应器让观众听见转化的声音。这用以诱发观众更细心去观察展间中的细节,那些淡淡的气味、这里的氛围及在每个角落所存在的,并不单单指涉在画廊墙壁上的,还有在展间内外所沵漫渗透着的。


这次展览是一趟旅程,鲍氏抓住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受感着自身的存在,由科技层面去反观当下我们的形态、由我们而所产生的,以及我们所遗下的。


艺术家简介 About the artist


作为香港艺术界的翘楚,鲍蔼伦通过创作让观者意识到个人的物理存在以至其存在意义,就在当下、这里及我们每个人所占据的空间以外。鲍氏出生于中国香港,1982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放射诊断专业文凭,随后进入玛丽医院担任放射科专业医护人员。同时,出于对专业工作以外的录像、新媒体艺术,甚至音乐、诗歌、舞台等艺术形式的强烈兴趣,她开始涉猎艺术创作。在此之外,鲍蔼伦亦参与成立包括录映太奇、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在内的多个重要文化机构,致力于香港艺术及文化上的推广、策展、教育工作。


作为香港最早活跃于实验录像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她于1984年制作了第一部超8格式的录像作品《手套》。她的早期作品最初在本地的小型放映会与观众见面,自1987年起步上国际舞台。在创作了一批单频道录像作品后,九十年代初起,鲍蔼伦尝试在录像创作中融入雕塑、声音等元素。鲍蔼伦的作品始终紧贴时代技术发展,以探索视觉艺术语言的可能性。而她对香港政治环境、社会民生、以及城市人类生活变迁的关注,则是贯穿这逾三十年创作生涯的另一重要主题。


在专业工作与艺术创作之外,鲍蔼伦亦致力参与香港艺术及文化的推广、策展、教育工作。 1986年,她与黄志辉、冯美华、毛文羽合力创办录映太奇——香港最早的录像媒体艺术家组织及媒体艺术文献库。1996年,她创办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以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多样形式为香港观众一年一度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鲍蔼伦更于2014年同时开始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电影及媒体艺术组主席,以及西九龙文化区M+博物馆的购藏委员会成员。


归根而言,鲍蔼伦是香港艺术界的开创性人物。她编织了一种既引人入胜又突破技术界限的艺术实践,并时刻保持对社会的反思。此外,在她的日常职业的医疗行为以及发起、领导文化活动的工作而言,她都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鲍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使人们探索自我,以及我们所处的不断更生发展的时代。


鲍蔼伦的作品曾参加多个国际重要艺术展和电影节,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1990、1993、1997、2000)、第八届国际女性影展(西班牙,1992)、哥本哈根文化基金会“货轮展” (丹麦,1996)、亚太区当代艺术三年展(里斯本,1996)、约翰尼斯堡双年展(1997)、光州双年展(2002)、利物浦双年展(2003)、悉尼国际电影节(2004)等。 2001年,她最重要的录像装置作品之一《循环影院》首展于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

© 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