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塔 I 董文胜作品 9月21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445   最后更新:2019/09/16 10:10:1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叮当猫 2019-09-16 10:10:15

来源:要空间


群展 你会给我打电话吗?

9月6日在要空间热烈开幕

44位艺术家参与了本次展览

展览将持续到9月30日





展览现场


本次将介绍部分艺术家的作品


Kiko 苑意

ālaya-vijñāna


ālaya-vijñāna(阿赖耶识)  •   信息来源:在游戏Fate的世界观里,因阿赖耶的抑止力而成为了英雄的人类,据说会被组入阿赖耶。
“信仰”可⽤用于对某种思想、宗教、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而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亦可潜移默化地成 为一个人的信仰。出于对“自我意识”的过度重视而产生的信仰,不需要经过物理、科学、哲学等等途径的验证。
轮回存在,与灵魂进行通讯的媒介此刻就是这部⽼人手机。短讯就算以年为单位,光年为距离,最终还是会能到达想传送的人那里的。


Reggy Liu

“留白 - 20,000小时沙漏计划” 是一项开放式日常生活内向型行为艺术。我本人每天通过重复一样的生活日程, 通过行为克服自己的弱点 - 阅读,写作,运动,整理自己的空间,和坚持基本的绘画练习。“留白”这项行为艺术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以何种形式展现,意在每一天过程中的重复与坚持。让我们一起见证时间是如何改变主体和客体的。

• 开放式:每个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收获。呈现形式不限。同时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加入“留白”。

• 日常生活:每天重复着不同或相同的内容。

• 内向型:“留白”是一项微妙的内向型行为艺术,除了我本人之外它没有任何痕迹。是对行为艺术者本身的一种自我要求,通过克服自己的弱点,重复每天基本的可持续性日程计划。

- 原因 -

行为艺术“留白”的内容里都是我的弱点,和缺点。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我一直都很懒惰不喜欢做运动,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忙懒的去整理自己的空间。作为一个艺术家,保持每天的绘画练习是必要的,却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拖延。

我的想法经常很跳跃,通过“留白”抓住一天中的当下,通过做一件事和时间一起向前移动,最后每天的小时都会变成时间海洋里的一个分子被蒸发。

我很好奇是否“留白”作为行为艺术本身可以重新塑造行为艺术者。这里面我把几件事合为一件事,是否这几件事可以被作为一件事完成,作为“一” 或 “合一” 。他们之间可以怎样相互影响, 相互启发。


Van Coco

NO.401


核城404是一座消亡的城市,我的作品401是一个消亡的价值/

拨打电话这一行为,随着声波的形成,由手机这一看得见的实体和看不见的信号组成的整体关系,即为存在。

我从“这不是一支烟斗”形象上的背叛这一哲学思考出发,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作品的非在场性与作品本身的意义。事物看似消亡,实则构成存在,而存在是偶然和荒诞的。

当你拨打401电话的时候,表象的不存在和本质的存在即为作品本身。


陈濛婕

本作品使用非智能老款手机作为信息载体,在手机通讯录中储存艺术家本人电话号码,以观众与艺术家的的真实沟通作为作品内容。以讨论社交方式与信息媒介在不同时间空间内的关系,用信息本身与观众互动作为内容核心。展期内接听拨打并接受本号码的所有电话与短信沟通。计划约每隔三小时发一次短信引导观众阅读并发现手机,随机并保证每天至少一次拨打电话以期与观众沟通。


陈慕羽

《Calling……》(正在通话中……)


每天睁开眼拿起枕边的手机,通知栏被各类app简讯占满,任意点进一个app如同走入商场,开始一场由商家主导我们参与的彼此成全的信息消费。浩瀚如海的信息肆无忌惮地潜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这场信息消费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此次作品以非智能手机为载体,第一个观众将拥有支配初始状态手机的权力,在不受任何信息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在作品载体中留下痕迹,而后的观众与上一个观众在手机中留存的信息产生互动,观众与非智能手机的互动将成为本次作品探讨身处智能手机时代的我们在非智能媒介上信息互动的可能。展览过程中作品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直到展览结束。


高雪源

我們行在正確的路上

我们面临许多选择,左或右,上或下,里或外,相信或不信。一旦选择,我们就行在路上,行在永葆正确的真理上。

(作品参与方式详见:功能表-应用软件-备忘)


韩旭

卡拉Ok系列最初来自对历史上绘画曾具有的叙事功能的考察:从图像到意义的严格对应匹配,到基于某种目的的人为编辑,再到彻底打乱的编辑——就像我们在卡拉Ok中所点的歌曲那样,有正版的音画对位内容如一部完整微型电影的MTV,也有盗版阳光沙滩美女和歌词完全无关的MTV,到最后,这种阳光沙滩美女甚至成为了无授权MTV的标准模式之一,形成新的制度性匹配。

观看卡拉OK的最大误读在于人们通常假设卡拉OK中的某句歌词就等同于我个人。卡拉OK不是一个宣传方式,我也没有把卡拉OK当作传达自己思想的简单工具,我更希望创造了一首充满了辩证冲突的歌曲。在这首歌中,不同的借口针锋相对,而对于借口本身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在这些借口的交锋和冲突中得以浮现出来。卡拉OK所要达到的效果并不是要否定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冲突,而是要通过前后矛盾的借口创造出一种各种借口之间的静态平衡。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我的卡拉OK里为自己找到生活的借口。


何茜美子


《穿透》


作品《穿透》是一部只有20秒的手机电影实验短片。做这个主题和我自己经历有关,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梦境色调几乎都是黑白色,带有颗粒感,虽然平静但醒来后有驱不散的压抑感。由于没有足够的生命体验做参考,我更愿意相信梦境是有其类似于“神谕”的表达的,但绝非迷信。尤其是当它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里的思维方式以后,你不得不正视它在你生命里的存在和带来的影响。最分裂的时期,曾与一位友人闲聊,他向我推荐了《薇若妮卡的双重生活》这部电影。在作品《穿透》里,我亦尝试了以光的颜色区分两个不同表征与意义的“自我” ,以探讨孤独、潜意识和自我等话题的方式,探索所谓“痛苦”背后的本质及其本身的意义所在。

需要指明的一点是  关于这个作品  我不想局限于我个人梦境的狭隘范畴,可以将其理解为普众人在某个时期自我分裂的意识形态。


何衍衠

当人见到异类,人会觉得它是怪物,而异类眼中,人才是怪物,所以谁是怪物?其实人和异类都是怪物,世间一切个体都是怪物,都是相对的异类。而人,我喜欢叫它们“玄类”。

玄类,玄奥的异类。为什么如此定义人类?因为我是人,什么是人?人最喜欢定义万物个体。人定义了时间,宇宙,历史乃至万物之名,甚至自己,都在定义,一直在探寻。如此看来,人是多么玄奥而又复杂纠结的一类。

玄类是一个矛盾螺旋,不停延伸循环,复杂而又脆弱。作品以《山海经》中贯胸国的形象来探讨自身,以异类的眼光来审视人这个玄类,以陌生的视角来重塑这个玄类的世界。


金沐言

《深度洁癖者的赠礼》


《深度洁癖者的赠礼》原本是一份记录。

在由展览手机数据意外“加工”后进行呈现,成为一个充满杂音的不完整记录内容。

我个人认为,记录都是不完整的,已成为记录的东西都不是“现下”的产物,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对其进行描述。

原视频拍摄于2019年5月,“加工”于2019年8月,记录对象于2019年7月去世。


李娅菲

蘸墨的笔在书桌边缘

电影片尾停在荧幕上

枕边躺着死寂的手机

身体懒洋洋的瘫着

草薙素子、E·T、仙女座大星云、异形浮出脑海

不做过多思考

把闪过的念头涂鸦下来

它们具象成文字、图形

是作品的起点亦是终点,也可能还在继续

我用自己做了这个实验,感知潜意识存在的真实性与虚无感,以对它进行思考

把涂鸦内容整理,时间假想置于2079年(设备最远只能设置到这一年),出行工具飞行器布满在天空,鸟类不明踪迹。智能搜寻系统【鸟岛】在宇宙范围内寻找有生命迹象的鸟类,同时在IoT技术下自行运算满足未来世界中客户出行需求,yafei是这里唯一的AI客服。

那,“我”是谁


梁廷玮

梁廷玮的艺术致力于探索人类精神中存在的动物性与神性的矛盾点。猴子系列作品最早会追溯到作者在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就读期间一次参观达尔文进化论文献中得到的的启发。梁廷玮的艺术希望为观者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从另一个维度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希望通过艺术的表达让观众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呼吁人们理性看待种族与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


刘通

他一生的答案在手机里


明希

“我/明么么(我的猫)/要空间/智能机/非智能机/信息/接受者/作品/铃声/参与者/组织者/猫… 偶然与一个讯息发生了关联,这些角色便开始了彼此间交叉无序的相互驯化……”


魔小祺➕李航

《亚当与莉莉丝》


根据《本司拉的知识》中的记载,上帝同一时间创造了亚当和莉莉丝,后来莉莉丝因不满亚当而离开伊甸园,化身成为诱惑人类和扼杀婴儿的恶魔。由此得到启示,隐喻人类通过一通电话,激活并创造了第一人工智能。没有性别,没有年龄的人工智能,TA知道一切同时TA也了解自己最终将奴役人类,TA请求人类按下DEL(删除)键。

每个人心中藏有对人工智能的看法,选择就在人类手中。


莫倪健

空白

你可以听到高处的呐喊“我在这里”

却对此无能为力

让它只拥有一次生命

高调而孤独的死去


沈之

狄拉克海没有海


狄拉克海是狄拉克假设出的一个真空中实际充满了无限多的具有负能量的粒子态,所有物质甚至整个宇宙都漂浮在其之上。手机在此作品中作为假设的狄拉克海与现实链接的介质,每接受到一条短信都会伴随来自狄拉克海的海浪声,以此作为时间存在的证据。手机设有密码作品可能将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手机锁定呈现所有信息的未知这是狄拉克的海浪不可触及,其二手机解锁信息可读也就意味着狄拉克海坍塌回归信息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于时间的感知。信息不断填充留下涟漪,漂浮在其中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王半愚

与手机对应的是一个号码,我的号码和你的一样吗?因为我们的身份不同,这一串数字的意义便不再相同。如同身份证,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证的样子都是相同的,但是这一张轻薄的长方形卡片所承载的重量却不尽相同


吴晓宁

后遗症


后遗症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困境之一。我们通常能理解历史上的战争后遗症、大屠杀后遗症这种民族性创伤,但现代人的后遗症多半来自于生活日常。情感挫折、过度消费、工作过劳等等都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支出和霉变。基于这个与自身情绪挂钩的主题,我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影像截屏叙事的方式段落式呈现个体心理路径。方案过程中发现过时老人机的媒介局限对图像叙事的阻碍逼迫我不得不改变表达方式。后遗症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为何容易被伤害,我们在与自身和他人的交流中寻找答案。手机里层出不穷的表情包和文字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在传递情绪时更简明。我截取了一些带有波普色彩的文字,这些文字自身带有解构的意像和表情。是的,作为一个70后,对于触屏媒介的不够敏感正是我所处时代的后遗症之一,所以最终选择了一种直接粗陋的方式去传递一个本来试图抒发伤痛的主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