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 | 余德耀美术馆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644   最后更新:2019/07/03 10:53:45 by colin2010
[楼主] 叮当猫 2019-07-03 10:53:45

来源:ActionMedia


杂·物

艺术家:于洋

展期:2018.6.22-2019.7.22

地址:指纹画廊 |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


展览现场


一种方法和一种语言对我来说组成“杂·物”。

杂,在汉字的演变中形成了三种意义:第一,是次要的、非主流的。第二,是动词,混合、混杂,有“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恰巧,“杂”的方式,符合了我在制作过程中与材料的直接对话以及用时间培养出来的情感表达,来完成了对于“他们”的错置,最终构成了“恰当的无关联”。第三,是作为不纯正的,有别于标准的来讲述。那么,不同材质和不同形状的混杂所创作的作品必定是“不纯正的”。以往的美学是纯正的、标准化的、中心式的,而在当下那些混杂的、不纯正的、不标准的、去中心化的“美学”正在铺天盖地而来。

展览现场


物,在海德格尔那里是消融在时间和空间这两种抽象容器之中的世界象征,因此随处可见,在眼前也在我们的身后,远离我们同时也亲近我们,所以他进行了“物的追问”并且没有尽头。

展览现场


至于雕塑,劳伦斯用“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来阐述了现代主义雕塑到极简主义出现是如何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变革,而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让“物性”在弗里德的“实在主义”中产生了区别于形式主义的核心价值。杂物,那些次要的、非主流的、零碎并且包围着我们生活的物品。这里我更加的愿意,将物品替换成物体,因为那样,物品的功能性便消失了,留下来的大概就是存在于雕塑范畴中的“元语言”。

展览现场


“杂·物”是我用感性的方式将那些散落在我工作室里的“单元物体”以混杂的方式整理成的,组合成的,构建成的,我满意的“杂物”。

——于洋


关于艺术家    


于洋,1986年生于河北。

2011年毕业于天津美院获学士学位,

2015年毕业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8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在读。


近期主要展览:

杂·物,于洋个展,指纹画廊,北京(2019);

嬗变-当代艺术邀请展,云艺术中心,上海(2019);

空间语法研究之一“基底”,朗空美术馆,北京(2019);

置·制,于洋个展,成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8);

“雕塑四十年展·第一回展” 深圳当代艺术馆,深圳(2017);

“明天雕塑奖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2017)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