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英玮:太阳照亮堕落动物的短暂快乐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639   最后更新:2019/07/03 10:32:39 by 毛边本
[楼主] 之乎者也 2019-07-03 10:32:39


来源:新京报  记者 徐悦东 实习生 梁雨如


民族主义是西方的产物,赵鼎新认为,所有非西方国家的民族主义,都是一种被动的回应。而知识分子们对民族主义在理解上存在过几个误区:他们认为民族主义往往有单一起源原因;民族主义有“民主”因素,民族主义需要公民;有好的民族主义

(civic nationalism)

和坏的民族主义

(ethnic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有客观基础以及民族主义能保护地方文化等误区。


6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赵鼎新,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讲座中,他通过梳理民族主义的起源、性质和未来,带领听众们进一步了解民族主义。

赵鼎新,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赵鼎新的理论基于两个出发点:首先,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认同。而家庭之外认同感的建立主要得靠某种形式的外在强制性想象,或者说家庭以外的认同感的建立,主要靠的是意识形态和强制(即政治),而不是什么客观基础。


其次,赵鼎新认为,政治—意识形态互动框是理解民族主义这一现象最为有效的视角。基于这一视角,赵鼎新把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现状和未来分成九个阶段。


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起源于西方。所有的非西方民族主义,包括中华民族,都是一种被动回应而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虽然这一被动回应,在西方思潮和西方政治主宰的客观条件下非常有必要,但这也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回应方式。


阶段一:


犹太教和基督教


带来的意识形态突破


民族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意识形态的突破。它表现在犹太教/基督教对人类认同感形态的发展的重要性上。人类有了自己的思维后塑造了一大批“神”的形象,但每个地区的“神”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东方,随着佛教的出现,佛便成了“神”;而在近东一代,神被供在居民自己家里,成了“自家养的神”,单神教就出现了。


犹太教的坐大是在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交通运输发达,并且为大批经营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方式,洗澡间、斗兽场等都为思想的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犹太教群体的扩大化使该群体与其他群体形成对立,各群体之间的边界更加清晰。

罗马斗兽场


犹太教是“民族”的宗教,而基督教则是帝国的宗教,中世纪以后的基督教世界是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垮台了,法国、西班牙等帝国崛起了,各国国王对本国宗教控制的加强把“民族主义”带到了第二个转折点。


阶段二:


西方君主通过再征服运动、


宗教战争控制本国宗教


赵鼎新认为,没有基督教的一些意识形态特征,十字军东征、再征服运动(例如西班牙天主教双王收复安达鲁西亚,统一西班牙等)和宗教战争就不会发生。基督教的教义可以被重新解读,于是在各帝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重新诠释。教皇对《圣经》的新解读无法定义,控制不了,这个时候宗教改革就诞生了。


宗教战争撕裂了基督教世界,给了君主在基督教式的理念中加强对本国宗教的控制和改造提供了合法性,西欧各国由此出现大规模认同感整合。


阶段三:


帝国竞争和美、法革命,


推动民族主义传播


没有帝国主义就没有民族主义,革命和民族主义都是帝国政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帝国政治的企及和非企及结果。所以,美法革命对民族主义的意义就在于,对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得到了加强。


国家认同成为西欧部分国家一些普通人的认同,并且人数逐渐扩张,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西欧国家开始兴起。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在这一阶段占据了主导,使得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的性质产生了第一次误解。


阶段四:


拿破仑帝国的扩张


促进民族主义进一步传播


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民族主义形成了同构性扩散力量和族群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随着拿破仑帝国的战争几乎扩散到了整个欧洲。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在东欧、南欧地区。这些地区没有经历过前现代的族群清洗,人群很多很杂,宗教混乱,认同感多样化。民族主义不是保护地方文化的法宝,而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杀手。


比如德国,今天说起德国人不分那么多民族,但是一百年前的德国什么样的移民都有,不同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混居,要搞民族主义很困难,民族和种族

(ethnic)

被联系在了一起。这时,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产生了第二个误解:民族主义分好坏,civic nationalism是好的民族主义,而ethnic nationalism是坏的民族主义,但在赵鼎新看来,民族主义并不分什么好坏。


阶段五:


英帝国的主宰将民族主义带到东方


民族主义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和英俄争霸的过程中扩散到了整个欧洲,乃至部分亚洲地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帝国快速崛起,英国的势力随之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以及非欧洲国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全球化早期面对的对手是法国和奥斯曼帝国,后来是俄国。

英国“日不落帝国”版图


奥斯曼帝国在文化认同方面非常宽容,保留了控制过的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地区宗教、文化、语言认同的高度多样性。但在西方崛起之后,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民族主义被刺激产生。英国的前沿阵地是阿富汗、印度等国,西方帝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刺激了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的诞生,同时西方也是民族主义人才的培养地和疏解非西方国家“民族史”的思想武器库。比如说,甘地在去英国读书前以为自己是英国人,去伦敦读了书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印度人。


阶段六:


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民族运动兴起


族群清洗发生在许多帝国垮台地区,一战以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垮台,大量民族主义涌现。随着英帝国的衰败,德国取而代之。俄罗斯几乎不搞民族主义,而直接搞革命、社会主义,最终以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式得以保留。

苏维埃宫殿


俄罗斯本来一战时应该崩塌,结果以共产主义的形式保留下来,这一事实使得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产生了第三个误解:认为民族存在的基础是经济不平等,并且共产主义能够超越民族。


阶段七:

英、法、日帝国垮台和民族主义运动全球化


二战的结局导致了英、德、法、日等一批帝国主义垮台,民族国家在南亚、非洲等地区出现,各民族开始“造假”,创造民族主义,“无历史民族”大量涌现,民族认同基础进一步主观化。这一事实解释了知识分子对于民族主义的第四种误解,即认为民族主义有客观基础。


日本帝国在二战后垮台,但对亚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三大推波助澜作用:“成功”提供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模板、侵略亚洲其他国家造成了刺激、作为“解放者”成为了民族主义的传播者。


阶段八:


“第三次民主浪潮”


和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复兴


苏维埃帝国的垮台使美帝国成为世界主宰。美国独霸连通了我们所谓的第三次民主浪潮。大家听说美国人搞民主自由,世界上涌现了一大批真自由主义、假自由主义的复兴。知识分子们又回到了第一个误解:认为民族主义往往有单一起源原因。


一波民族主义起来,就有一波消失,各种民族主义的大量出现结果就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进一步主观化,在中国就以香港和台湾的民族主义为例。第三次民主浪潮也营造了一大批低水平民族主义,包括美国的恐怖主义、欧洲的战争等。


阶段九:


第三次民主浪潮的终结


和民族主义运动性质的多样化


第三次民主浪潮终结后,民族主义运动性质呈现多样化趋势,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族群民族主义等层出不穷。其多样性不但反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以及民族主义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并且更进一步表示了知识分子的天真。


民族主义没有本源性质,它总是能与影响正在上升的意识形态结合,并产生多种变种。任何意识形态都会过时,唯独民族主义很难过时。民族认同不仅仅是反抗者的武器,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精英群体也会很有兴趣甚至野心来构造民族认同,它是一个上下都有“帮手”的意识形态。即使他们没有特殊的语言、宗教和历史作为想象基础,他们也能声称自己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并且用当前世界的主导性意识形态给自己的诉求进行道德包装,站在道德高度强行制造认同感。它是一个可以无中生建构的意识形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