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后苏联时代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一)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374   最后更新:2019/06/27 15:25:18 by 另存为
[楼主] 开平方根 2019-06-27 15:25:18

来源:艺术家杂志社  撰文:郑安齐


穿越军火库前的狭窄巷弄,踏入高挑开阔的展场,迎接观众的即是一幅近4公尺高、5公尺宽的画作。形式上,这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的作品〈双重艾维斯〉首先告诉大家,平面的作品也将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与装置和影像一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另一方面,画作的内容也告诉观众,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场以歧义、甚至多义为命题的展览;在此中的世界观是永远不断的动态矛盾。

乔治.康多 双重艾维斯 2019 压克力、石膏、金属漆、矿物颜料亚麻布 363.2×487.7cm


双重命题


〈双重艾维斯〉的基底是泛有金属感的银色,黑色颜料涂抹出两个相对的人型轮廓。狂乱的笔触依稀可辨认出两人(主题为「双重」艾维斯,又或者是分裂的一人?),一者肤色较深,一者肤色较浅。虽然他们都看似戴著礼帽,却又因笔刷纷乱的感觉使得两个身形都显得衣衫褴褛。两个艾维斯手中各握著一只酒瓶形状的圆柱体,彷彿正互相敬酒。


这时,展览往左右划开两个路径。往左(肤色较深的艾维斯那一侧),是索罕.古普塔(Soham Gupta)拍摄于加尔各答的一组照片。夜色裡,除了艺术家记录的人们以外,黑闇将一切其馀的事物通通吸光,再无其他物事可供描述,一如画面中显然生活境况困苦的人们的孓然一身。他们对著镜头的凝望,有的像是控诉,有的又像是已磨难至无神。这组照片命名为「Angst」,在英文中意味著「不安、焦虑」,在德文裡则是「恐惧」。


往右(浅肤色的艾维斯一侧),是安东尼.赫南德兹(Anthony Hernandez)拍摄罗马城郊被遗弃的空间。画面中的白天对应著另一侧作品中加尔各答的深夜,空无一人的景象也在形式上与古普塔肖像式纪录的风格相对,然而「来自罗马的照片」这个系列依然藉由各种物件痕迹,暗示著这些或许因为开发失败或都市更新的迫迁所形成的遗弃空间,却是部分人们得以存活喘息的空隙。

克里斯坦.马克雷〈48部战争电影〉影像截图(摄影:郑安齐)


再继续走,〈双重艾维斯〉的正后方是一间暗室,裡面播放的是克里斯坦.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的新作〈48部战争电影〉。沿用惯常的拼贴和无限循环手法,这次的作品交叠了四十八部过去至当代的战争片,观众并无法看见影像的全貌,只能看到每部片的一点点边框部分。嚎叫、爆炸以及尖锐的警报声响,却仍然充分地提示了那些不可见的画面内容。


「有趣」的讽谕


策展人在开头这个段落的刻画,使人想起古罗马神祇雅努斯(Janus)。祂的形象是双面双头(有时甚至是4面),主宰万物的开始与终结,而两张脸孔也分别朝向过去和未来。因为祂有两张脸孔,故雅努斯也被拿来引申形容一个人表裡不一。


策展论述中,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取「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这句话为展题之因,正是源自于这句话的双面性──一句在过去被误传为「中国古老诅咒」的话,却仍穿越时空,直到今日仍被人引用,并在公众领域发挥影响力。这句话的意义也表裡不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著名自传《趣味横生的时光》的原文也正好是「Interesting Times」。霍布斯邦以「有趣」概括的,却是自一战的馀悸,跨过二战的废墟以及冷战的紧绷,再到雷根与布希时代的新帝国主义──显然,「Interesting」绝非单纯的正面含义。长年活跃于英国的鲁戈夫,绝对深知此意。


意义的斗争


雅努斯的另一个执掌,则是战争与和平之神。古罗马时期出征的士兵,皆要从有雅努斯像的门下穿过;遇战事时,罗马人亦敞开雅努斯神庙的大门,期待神的庇佑、调停战争。不过,当今的战争是总体的、全面的。展场中〈48部战争电影〉或者是劳伦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的〈这裡从来没有地雷〉这类的作品,是火药刀剑、见肉见血的;但当代的总体战争同时也是资讯战,归究其本质,便是「意义」的争夺。

劳伦斯.阿布.哈姆丹 这裡从来没有地雷(局部) 2017 8部有声循环录像

李昢 第五号黎明曲 2019 钢铸、LED灯 300×直径400cm


继续往军火库展区深处走,展览逐渐延伸到策展人採用「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的第二层意义。这句长久被误传为中国古谚的话,完全就是一则历史版的「替代事实」(Alternative facts)。李昢(Lee Bul)在军火库的作品,适切地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战争」之间的转换。出生在南韩的左翼运动者家庭,李昢的生平背景正好也是朝鲜半岛政治分断体制的具现。〈第五号黎明曲〉这件雕塑作品,艺术家採取自南北韩间非军事区旧岗哨拆除后的废料,将其重组为一座彷彿电波塔的装置,象徵性地再现自军事接触战到不可见的讯息斗争间的转换。

卡利欧.约瑟夫「BLKNWS」计画影像截图(摄影:郑安齐)


卡利欧.约瑟夫(Kahlil Joseph)至今仍进行中的计画「BLKNWS」也探问事实的权威。过去代表资讯主要传播管道的新闻媒体,今日已化整为零:举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甚至更多封闭式的社群软体,无论是在正面或负面意义上,都一再鬆动过去话语权紧握在部分建制派手中的状况。约瑟夫的「BLKNWS」中蒐罗来自各种平台现成的影像素材,并将它们剪辑成彷若新闻频道放送般的连续循环。

多明妮克.冈萨雷斯—福斯特 Endodrome 2019 VR环境装置 尺寸依场地而定

多明妮克.冈萨雷斯—福斯特作品这次採用的是HTC VIVE Arts所提供、支援製作的新 VR科技──VIVE PRO。


与其说替代事实是「真」与「假」的对立,更不如说是因为物质条件的重新分配以及技术革新交互影响下,所造成的话语权转换。多明妮克.冈萨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在名为〈Endodrome〉的作品中,每次邀请五位参观者坐在圆桌前一起经历虚拟实境(VR)体验。虽然体验是集体的,感知则不是。冈萨雷斯─福斯特设计的是将参与者意识视觉化的虚拟实境。戴上头套,观者先看到的是潜像般随著眼睛注视的方向漫布、不断生成的鲜豔几何图象。视觉图象的生成除了随观者的凝视动作,也随著呼吸而变化。在这裡,我们除了再度体验到一种新的媒介语言,也必须理解到,在一种新的感知随物质条件与技术革新生成时,製造者绝非仅是艺术家本身,更包括了不可见的、握有技术和资源的集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