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ing Ceremony》第二期为什么和美国干上了?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670   最后更新:2019/06/26 14:10:56 by 愣头青
[楼主] 聚光灯 2019-06-26 14:10:56

来源:绝对艺术


乔瓦尼·欧祖拉首个中国机构性个展和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国内首展于2019年6月22日同时亮相上海复兴艺术中心,本次双个展在文化多元化的层面展示了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激发观众在文化碰撞中所产生的想象和思考。

展览海报


乔瓦尼·欧祖拉个展


乔瓦尼·欧祖拉作品充满对光和色彩的敏锐感知、善于激发观者新的感官体验,为观者营造独特的共鸣空间。本次展出的作品根据复星艺术中心空间特别设计,为观者打造了日夜共存的奇妙体验。以摄影、雕塑和视频装置等多媒介作品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与大都市上海及其所在语境展开对话,表达了其对光、色彩、时间、人与自然和探索未知的思考。

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和常青画廊总监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


本次展览以日夜变化为线索,由夜间和白昼两部分组成。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是一种空间设定:同一场地被两种光线效果划分——幽暗的情境与明朗的光线形成对比。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时间设定:一天的时间被浓缩在同一空间内部。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上海作为全球最大城市之一,在全球化日以继夜的快速发展中,日与夜的界限已渐渐模糊,本次展览突出昼与夜的观感,通过空间设定,在光与影、明与暗、动与静的对立冲突中,为观者带来最为本质,对时间、能量和自然的感知和主体性的回归,让观者在“白昼”与“夜晚”的转换中,重新体会“日”和“夜”的魅力,感悟时间本质。

乔瓦尼·欧祖拉,无题--度过了一天--生活#1-7,2016,每幅150x216cm


在作品《无题--度过了一天--生活#1-7》,狂乱无序的涂鸦与窗外的纯净光明充满狂躁与安宁、禁锢与自由的隐喻。光在这里不再是物质,而是艺术家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光透过废弃建筑物内布满涂鸦墙壁上的窗户,赋予建筑物明暗色彩的变化,与本次展览“日夜”线索相呼应,唤醒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艺术家通过对光一系列变化的捕捉,将观众带入充满静谧的冥想空间,激发人们对时间流逝、自然能量变换的想象和思考。

在欧祖拉的艺术创作中,风景是最为核心的要素,艺术家一方面以镜头捕捉记录光的变化,用极具视觉美感和冲击力的作品展现光的不同定义,为观者带来直观可见的风景,另一方面又深入宏大的历史叙事,通过截取的时间样本唤醒观者的回忆,在对历史、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中揭示人生隐秘不可见的风景。

乔瓦尼·欧祖拉,有时你可以看到很多,2009-2011,图片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北京/圣吉米那诺/穆琳/哈瓦那)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其作品中各种凝结时间之物,如沉船碎片、螺旋桨、锈迹斑斑的船链、航海地图,犹如艺术家从时光中打捞上的记忆碎片,彼此间相互呼应。艺术家以理性思考为这些庸常之物注入新能量,将其转换为带有隐喻意义的符号,在对时间的叙事中构成对历史的回溯,为观者呈现了充满自我审视的风景。

乔瓦尼·欧祖拉,接近自我的伤痕,2013,每块50x50cm


在创作于2013年的大型石板雕刻作品《接近自我的伤痕》中,艺术家以黑色石板表面的刻痕勾勒出人类早期大发现之旅的路径。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麦哲伦和郑和等航海家探索路线相互重叠,随着线条在黑色背景下蜿蜒前行,大陆的形态在如同虚无中的迷雾渐渐凸显出来。艺术家以浓缩时间和空间的地理学发现轨迹展现人类冲破束缚与黑暗,拓宽对世界的认知后所看到的隐秘风景。这种风景既是人类于探索未知的痕迹,也是人类跨越自我认知界限的佐证。

乔瓦尼·欧祖拉,星座、愿望和恐惧,2016-2018,19个旧铜锣旋桨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欧祖拉艺术的核心要素。艺术家将自己对光的捕捉、对风景的呈现,定义为一种旅程和冒险。艺术家在对时间、自然能量和未知的探寻与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重建,并试图探讨个体与群体关系,通过个体与群体的对话来标记历史。

乔瓦尼·欧祖拉,隐形-不可见的沉船,“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艺术家以特别场域装置作品《隐形-不可见的沉船》唤醒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历史的集体回忆并与构建集体回忆的个体进行互动,观者可以在作品表面自由涂鸦书写,看似折纸的雕塑采用制作隐形飞机和船舶的技术,可以躲避雷达探测,达到隐身的目的。在 BFC 外滩金融中心方场,观者以涂鸦的方式在“隐形"材质进行书写,以个体符号令“隐形”的集体回忆现身,从而实现合体与群体回忆的对话和沟通,与上海这座城市发生感应。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


作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本次复兴艺术中心的展览是杨福东首件在海外创作完成的多屏影像装置“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的国内首展,该作品受沙迦艺术基金会委约创作,并曾于第11届沙迦双年展展出。这也是继 2016 年复星艺术中心开幕展“20”后,杨福东再次为我们带来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

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与艺术家杨福东


在其首件海外拍摄完成的多屏影像装置作品中,艺术家脱离了自己熟悉的创作语境,用镜头探讨了人类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试图去探索和认知时一瞬间的心理状态。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影像截帧,2013


杨福东创作的影像装置”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分为两部:一部分于沙迦拍摄了当地的日常生活与人(单色);而另一部分拍摄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彩色),呈现了其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建筑。

杨福东,八月的二分之一,2016,“20”展览现场图,图片由复星艺术中心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本次在复星艺术中心展出的是杨福东在沙迦拍摄的8屏影像装置。正如第 11 届沙迦双年展策展人长谷川祐子所说,对被称之为“好客之地”的港口城市沙迦,其策展理念为欢迎外国访问者前来深入了解的“庭院”。在阿拉伯地区,庭院因其融合了公共场所和私人生活元素而具有特殊意义。

杨福东,竹林七贤1,2003,影像截帧,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为了回应主人的热情好客,到访的客人要心怀敬意、分享和交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作品采用独特各异手法拍摄8部影片既可独立观看,亦可作为整体进行观赏。艺术家通过在特定时空截取的影像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展现人类在面对神秘与未知时的心理,杨福东早期画家身份的体现,亦展现了多屏构建的美学和不同寻常的诗意。

杨福东,愚公移山,2016,影像截帧,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艺术家杨福东表示:“这件作品是首次在国内展出,与之前在同质的语境下呈现作品不同,这次在复星艺术中心的展出体现了时间的变化,地点的变化,叙事的变化,希望上海观众可以和当时的我一起靠近这个不熟悉的文明,通过剧院式观赏收获多元的文化体验。”

杨福东,断桥无雪,2006,影像截帧,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当一种文化或者文明仅停留在印象和文字中,人类对其认知其实陌生而遥远,而当它们打破时空限制被近距呈现在眼前,因感知而变得鲜活立体时,它们就如同一道立于观者眼前的大门,而观者也将面对莎士比亚式的经典诘问:进,还是不进。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第二部,2013, 影像截帧,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对“推门而进,还是留在原地”的思考是不同区域文化的碰撞、从未知到已知的跨越,自我认知和客观存在的观照。这一切都将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因为选择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据悉,展览将展至2019年8月18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