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理想工作的五项要义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0   浏览数:2300   最后更新:2008/10/21 11:55:34 by 眼镜兄
[楼主] art阿宝 2008-10-21 11:55:33
来源:1416教室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一个家伙出了本新书《新摄影史》(《A New History of Photography 》),还以为是以前的那本《摄影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 》),但其实不是。

别被我弄晕了,这两本都自称为摄影史的书,其实都不是摄影史。两本书的作者回顾历史,把自己所拍摄的和大师相似的作品结集成册,从中你可以看到威廉姆克莱因,奥古斯丁桑德,布列松,等等,对摄影史熟悉的人,立刻会报出一串儿名字,但是这些让你熟悉的风格却并非出自大师之手。

     
这两本书内容的撞车,也挺有意思——两本探讨“历史回响”的书,彼此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回响”。 

不知道后出版的书作者美国人Ken Schles 事先有没有做过市场调查,新西兰摄影师Harvey Benge和他有着同样的思路。他们的作品都不能称之为“模仿”,因为这些收纳在书中的作品并不是他们刻意去仿照某位大师去拍摄的,而是从自己之前的作品中重新筛选出来的。

Ken Schles 摄


两本书都不是简单的博人一笑,在我看来,他们是在探讨摄影语言的视觉语法,或者说,是在发出这样的疑问:摄影语言是否有其语法体系?摄影史上那些大师的作品是否给我们建立起一种语法体系?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又该如何利用这些语法来展开自己的作品创作?

关注摄影书的博客5B4对《新摄影史》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今年最佳摄影图书,他的书评里有一段话却挺有意思:所有摄影史书中文字所配的插画,我都一带而过,不会仔细浏览,因为我不希望这些影像成为我探索世界时候的一种阻碍。各位摄影师们,你们会怎样研读大师作品,是否也会因为看多了历史名作,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刻板印象呢




各位,你们是否也“做过大师作品”,也发到Art-Ba-Ba,我们也再来一个回响,弄一个“Art-Ba-Ba撞车史!”。





[沙发:1楼] guest 2008-10-21 14:20:51
有一次我给策划人报方案,说我想把男厕所的小便池搬到展厅中间展览,他们说我撞车了,一个姓杜的艺术家早就做过了,我很郁闷,后来过了很久才知道人家已经是大师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