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宣言展选择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为第十四届举办地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353   最后更新:2019/05/05 09:13:34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服务员 2019-05-05 09:13:34

来源:chiK11美术馆


张恩利作品《工作室》,2018年在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致谢K11艺术典藏、张恩利工作室、香格纳画廊和豪瑟&沃斯画廊


2018年,K11 Art Foundation(KAF)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携手推出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作为首位中国艺术家代表,张恩利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中久负盛名的写生室(Life Room)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留创作。


这间创立于1860年代的工作室作为如今仍在使用的教学与工作空间,曾在过去的150余年间留下过许多著名艺术家的足迹,包括英国最为著名的艺术家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和英国风景画代表性艺术家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

首位皇家艺术研究院驻留中国艺术家,张恩利的《工作室》现从伦敦RA巡展至上海K11;致谢K11艺术典藏、chi K11美术馆和张恩利工作室。欧家成摄影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张恩利在「 写生室 」用多层板搭建一个有家居感的工作室,原型正是他在90年代所处的住房兼工作室。在这一临时的「 微型工作室 」中,张恩利通过绘画与装置回应了这个空间——久负盛名的艺术学院的丰富历史。


除了具有在地性的独特创作之外,这也是张恩利第一次将工作空间对公众开放,访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公众得以参加开放工作室的活动,近距离体验艺术家如何让创作与空间展开对话。


A&W 南极艺术家与作家驻地项目;摄影:Cynthia Spence;图片源自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A&W 南极艺术家与作家驻地项目,创作中的艺术家 Scott Sternbach;摄影:Homero Campos, NSF;图片源自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rtist-at-Sea 艺术家驻地项目参与者 Rebecca Rutstein 创作绘画;摄影:SOI/ Chris Linder


驻留项目最早在20世纪出现,富裕的艺术爱好者为艺术家提供居住场所,为艺术家创造创作条件,是艺术赞助的一种形式。


发展至今,驻留主办机构逐渐多样化,包括艺术院校、美术馆、艺术基金会、画廊、科研机构等,受邀人也从艺术家扩展到作家、音乐家、电影制作人、策展人、学者等不同类型的创作者。在丰富主办机构内容的同时,这类项目也促进了多种文化形式的交流。

艺术家 Charles Lindsay 创作《Double Blind》,在位于美国航天太空总署(NASA Ames)的世界上最大的风洞内进行声音实验;图片源自 Artsy,致谢艺术家

Fogo Island Arts 艺术家驻地项目位于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艺术家、导演、作家、音乐家、策展人与设计师可以在由建筑师 Todd Saunders 设计的滨海小屋中生活创作一年;摄影 Alex Fradkin,;图片源自 Todd Saunders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驻留项目备受关注。驻留过程中,艺术家自身的文化背景能为当地文化生态带来碰撞;同样地,艺术家也能通过驻留寻找到不寻常的创作感悟。从南极营地、水底潜艇、滨海小屋、沙漠集装箱,到街头艺术空间,越来越多新兴艺术驻留项目颠覆了艺术家驻留地的常规概念,让艺术家参与到冒险式经历中。


2019年5月18日,chi K11美术馆将以「 艺术驻留的可能——KAF与RA合作项目及其他 」为题开展讲座届时,艺术家张恩利、张如怡、韩家泉以及来自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杨洲和艺评人袁佳维将一同就驻留作为艺术赞助与机构模式的可能性展开讨论。


艺术驻留的可能:KAF与RA合作项目及其他


讲座简介

2018年,张恩利参与了由K11艺术基金会(KAF)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RA)携手合作推出的「 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与一个房间等大的绘画装置《工作室》,现正在chi K11美术馆展出。在题为「 艺术驻留的可能——KAF与RA合作项目及其他 」的艺术家讲座中,张恩利将谈及这次驻留经验对其近期实践以及展览面貌的影响。加入对谈的年青艺术家张如怡将分享她在2017年参与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的感受,与艺术家张恩利、艺术家韩家泉以及来自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杨洲和年青艺评人袁佳维一同,就驻留作为艺术赞助与机构模式的可能性展开讨论。


讲座时间

2019年5月18日,15:30 - 17:00(周六)  


主讲嘉宾

张恩利、张如怡、韩家泉、袁佳维、杨洲


张恩利1965年生于吉林,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上海。无论是描绘人类的生命活动,还是日常事物,对于张恩利来说,从根本上都从属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将绘画本身视作一种生命活动。


张恩利在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近期展览包括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2019)、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9)、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2018)、纽约Hause & Wirth画廊(2018)、香格纳画廊(2015)、以及香港KAF(2014)等。张恩利的群展展出机构包括比利时安特卫普当代美术馆(2018)、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6)、横滨三年展(2014)、英国伯明翰美术馆(2013)、印度双年展(2012)、第六届库里提巴双年展(2011)、光州双年展(2010)、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以及意大利VILLA MANIN当代艺术中心(2006)等。

张如怡(生于1985年)是一位工作并生活于上海的艺术家。她主要从事抽象绘画、雕塑与装置的创作。在她的实践中,雕塑因调和人工制品、工业经验以及城市生活而占据特殊空间。张如怡的作品曾在柯芮斯画廊(伦敦,2018年)、K11艺术基金会(香港,2018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8年)、赛迪HQ画廊(伦敦,201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年)、卡斯雕塑基金会(奇切斯特,2016年)、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2016年)、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6年)等机构展出。她的个展包括“盆栽”(Ghebaly画廊,洛杉矶,2019年)、“对面的楼与对面的楼”(东画廊,上海,2016年)、“间歇”(空白空间北京,北京,2016年)、“隔 | 断”(东画廊,上海,2014年)等。张如怡曾获得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2017年)。她参与了格兰菲迪艺术家驻村计划(2017年)以及瑞士文化基金会的艺术家驻留项目(2018年)。

韩家泉,1972 年出生于浙江舟山,1998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韩家泉的作品在整体美学的呈现上亦保持对抗后的中立统一。他将这种中和视为创作中必要的心理反差与调整过程。韩家泉的作品曾于多家重要机构展出,包括个展“摆设”,阿拉里奥画廊上海,2018年;个人项目“地下”,阿拉里奥美术馆Tapdong Cinema,2018;“亚洲之声”,阿拉里奥画廊上海,2017;“我们”,K11美术馆,中国上海,2016;“Small is Beautiful”,Jewelvary Art & Boutique,中国上海,2015;“红”,上海之夜艺术剧场,中国上海,2014;“书房”,Jewelvary Art & Boutique,中国上海,2014;“画室”,M50艺术区,中国上海,2013;“Jungle II - A Thriving Morphology”,站台中国,中国北京,2013;“乱七八糟”,M50创意园区,中国上海,2011;“Race to the Ground”,H画廊,泰国曼谷,2007。

袁佳维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艺术史专业(2015年)与建筑联盟学院历史与批判思维专业(2016年)。她在上海东画廊就职期间曾策划展览“海上丹迪”(2017年)与“坚决提高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2018年)。现工作于北京长征空间。她的文章散见于Artforum中文网、Artsy、《艺术当代》、《艺术界》(LEAP)等。

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高级艺术经理。杨洲硕士毕业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翻译专业,并于2013年加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负责华东地区中英艺术文化交流及全国音乐和电影类艺术项目,主管“英乐留声英国音乐人中国驻地计划”。该计划从2011年至今为18位英国音乐人在15个不同的国内城市安排驻地采风,促进中英音乐人的交流和合作,开拓国际视野并创作全新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