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徐震&周大为丨4月29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832   最后更新:2019/04/26 21:56:54 by 服务员
[楼主] renke gallery 2019-04-26 21:56:54

张浩的三个平面

毛笔思维的精神与丢勒的文艺复兴

艺术家  张浩 x 丢勒

展人 夏可君


开幕时间 2019.04.27 周六 15:30

展览时间 2019.04.27-2019.07.26

展览地址 杭州市下城区中山北路1号人可艺术中心




进入2019年,举世瞩目的巴黎圣母院尖端塔顶被烧毁,世人才注意到神圣空间的文化记忆与文学想象之不可替代的普世价值。2019年也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转折之年,随着艺术家们的严重抄袭事件,如何贡献出一个来自于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原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水墨何为?一幅水墨作品如何激活一个当代的展示空间?重新唤醒古典的膜拜价值,兼具现代的展示价值,还生成出新的默化价值?如何让水墨艺术获得从未有过的升华与世界精神的高度?

张浩的三个平面”,本次杭州“人可艺术中心”的展览,毛笔思维的精神与丢勒的文艺复兴对话展,将让我们看到张浩以其过去几十年的艺术探求与最新力作,给出示范的回应,给出令人惊讶的回答。

本次展览的张浩新作,为水墨艺术建构出从未有过的“三个平面”,这是哪三个绘画平面?

第一个平面是“水墨平面”。水墨是有灵魂的,张浩以其个体生命实践凝练而成的“毛笔思维”,在宣纸上书写出生命呐喊与灵魂出窍的精神空间,看似抽象实则具体,让水墨的灵魂不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进入世界的漫游,在欧洲大陆各个城市与教堂的游离体验中,张浩赋予西方建筑以抽象简化的形式,又结合水墨空白的活化原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神图示。

第二个平面是“真丝平面”。这是张浩在丝网真丝上画出了西方抽象的色块,但这些色块的构成却来自于前面的第一个水墨绘画平面,是用西方的色彩构成来与中国黑白艺术对话,二者的形态及其摆放的位置有着内在嵌合,形成一个平面装置的叠加空间,丝网与木框的中国人文性对应于西方教堂马赛克的玻璃质感,让水墨绘画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张力与透明的诗意,让人惊叹水墨竟然还可以与西方色彩形成如此契合又意想不到的关联。

第三个平面是“壁画平面”。本次展览及其之前的展览,张浩就尝试过在画廊的墙壁上直接涂上色彩或者绘画,但这一次尤为不同,因为这是以第一平面的水墨绘画的可能生成空间来构想墙壁上的色彩形态,一旦第一平面的水墨绘画悬挂于涂上色彩的墙壁,就如同西方教堂的壁画,宛若教堂穹顶般的庄严神圣感立刻显现出来,这也让水墨绘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升华。

由此三个平面形成的“新绘画”艺术:乃是画中画,画上画,是绘画装置,是空间绘画,是绘画的多重折子,三个平面的内在互动与相互触发,将打开水墨绘画从未有过的想象空间,如此三个平面的建构,彻底改变了水墨生成的方式,也迫使我们重新理解水墨艺术的未来,水墨的世界灵魂已经被释放出来,并且具有了文化与文明深度对话的普遍性。

同时,“三个平面”还是展览的“三重空间”:除了墙壁上悬挂的绘画折子,张浩还特意打印了自己心目中悬挂三个平面绘画的建筑模型,以雕塑3D打印出来,让我们想到马蒂斯的小教堂与罗斯科的教堂画,中国水墨艺术有待于在未来某个时刻生成出灵魂的居所,其展示雕塑台的三角形与圆形底座也有着几何学的建构精神;而人可艺术空间本身的三角形倾斜形态以及空间本身的游走性,其穹顶的含蓄意味,也构成展览的第三空间。

此外,“三个平面”还是“三重时间”的聚集:一以贯之的毛笔思维是历史传承的时间书写,但其中接纳了西方的建筑空间;而本次展览还特意展出了丢勒的四幅版画,德国艺术在学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走向成熟,绘画的神圣性再次被唤醒;前此是东西方两个古典的复活,而第三重时间则是张浩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分裂与对峙,试图以毛笔思维再造世界灵魂,体现毛笔思维的世界性,以此跨文化的对话与精神空间的重组挖掘出水墨精神的内在光芒,让水墨艺术进入到新的灵魂空间,寻求跨文化的融合而非冲突,以此获得新的默化价值。

本次张浩“人可艺术中心”的跨文化对话展,让中国水墨艺术得到了全新的升华,拓展了绘画艺术的未来空间,为中国当代艺术升起了精神的穹顶,启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创造性转化的根本原理与世界的普遍性,以其个人记忆的内在融合与延展性激活世界灵魂,它也是向巴黎圣母院的致敬,毛笔思维的使命是为现代人重新找到灵魂的居所。


夏可君

2019年422


关于艺术家

张浩

1962年生于天津市,河北高阳人。

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工作生活于杭州、北京。

张浩三十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水墨艺术的实践,仰取俯拾。1985年他从美院毕业,进行实验水墨的探索,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1996年到1999年间,他重新思考传统、重新认识形式,度过了重要的转型期。经过他不断哲思、实验、抉择,2001年之后到现在的水墨形式产生,可以说超越了现代主义,走向当代水墨。张浩对感觉过程有着异常自觉地总结:结构,形态,色度与使用毛笔的运动,他将中国性特质的语言描述为“用毛笔思维”,将精神灵魂的诉求成为跨文化、跨文明的形式表达,形成了辨识性极强的精神视觉。张浩曾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或群展,他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私人美术馆、画廊以及个人收藏。


近期个展

2017    “筏”,杭州最天使文创书城,杭州

2016    空间被赋予精神,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2014    张浩水墨与创设空间: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特殊项目,上海展览馆,上海

2013    旅行的形状,汉雅轩,香港

           艺术给我——张浩当代艺术文集、作品、空间展,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2012    心灵之旅,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

2010    化合作用——张浩的精神之旅,对比窗艺廊,上海

2009    水墨的力量,伯乐画廊,上海


近期群展

2018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

中国美院九十周年校庆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融@拓——中国沈阳当代艺术邀请展,沈阳拓空间美术馆,沈阳

新现代水墨艺术宣言,北京宋庄贵点艺术空间,北京

亚太艺术展-前进中的中国水墨,南京大学美术馆,南京

直隶当代,保定美术馆,保定

有形-两岸艺术高校艺术家作品联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

              西方经典与东方当代,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

2017          Open Books:艺术家与他们的中国册页,美国康州学院查尔斯·E·辛恩图书馆,美国

                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

           墨生四象,波兰克拉科夫Manggha博物馆,波兰

            开放的天空,杭州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两宋书画传习与研究学术论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纸质的次元空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迭代与交融—第四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北京电影学院四度空间

                美术馆,北京

2016         当代书写的呈现,水墨艺博,香港

               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展,郑东绿地中心,郑州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意与象,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四川

               敞开视野:水墨的生态,威海市美术馆,山东

               书写世界,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中国线当代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

2015        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中国墨线艺术,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

              我思我在——纪念“85美术新潮”30周年展,南京更斯艺术馆,南京

              书非书——国际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2014        探索水墨:ARTEFIERA特别项目,博洛尼亚展览中心,意大利

              书写与默化,明圆美术馆,上海

2013        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中国美术馆,北京

              水墨文章/文脉创化:当代水墨研究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又在途中,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水墨档案——中韩当代水墨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出版物

作品集:《张浩》、《ZHANG HAO》、《心灵图》、《张浩画集》、《水墨中国》

文集:《从毛笔思维到形式的诞生》《艺术给我》、《筑》、《形式生命与精神视觉——现代水墨创作日记》。

公共收藏

大英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