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萨奇画廊将转为非营利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541   最后更新:2019/04/14 21:38:47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陆小果 2019-04-14 21:38:47

来源:上海当代艺术馆


刘毅是国内唯一每一天坚持用手机绘画的艺术家,和MoCA君一起聆听刘毅创作的心路历程吧!

手机绘画《20180904

MoCA君:可以和我们讲讲您的手机绘画吗?

刘毅:我一直很热爱绘画。在我童年时期,我就爱与绘画独处,我先天性腿残疾常年不能行走,所以我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画画。曾在上海工艺美校读书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好老师,受到了不同的绘画艺术训练。学了艺术也学了设计,这些一直影响到我现在的各类创作。记得在2013年,我在大英博物馆看了一个浮世绘的展览,这些小尺幅的作品又让我有了新的感触,回来后开始画一些小画。2014年我记录了我太太产子后坐月子的场景,每天都在记事本上画一张随笔小画。也许就是这些事儿开始了我小幅绘画的创作。

坐月子(绘画摘选)-刘毅


2015414号这一天开始,直到今天我持续每天用手机绘画创作已有四年了。这个系列开始得非常偶然,发生得也自然而然,2015年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叫skech bookAPP,因为跟学生用微信在讲评交流的时候可以进行标注涂抹,涂着涂着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手指和屏幕之间的接触变成一种画画的方式。我的第一张手机绘画作品来源一次我带学生去野餐,我画了一张“便当”主题海报发给学生,也发到了朋友圈里,当时大家反响很大。第二天我就画了我们在植物园野餐的场景,从那时起每天就画一些我有感触的事,景和物。

关于绘画风格,起初因为手机屏幕小和不熟悉软件,画得比较松。后来在每个不同的时期画面风格都不一样,这取决于我所画的内容,主题,状态,情感,也包括手指的熟练度,手机以及软件的更新所带来的不同。用手指画画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工作,但屏幕作为媒介又带来新的感受。手指与屏幕直接接触的时候,我是带着新的体验与情感的,这与用传统工具作画很不同。

刘毅正在创作手机绘画

2015-2019年手机绘画摘选


我从平面设计到新媒体艺术再到产品设计的不同学习背景,影响了我的绘画风格和色彩:图形化的、硬边的、精准的、电子化的新媒体语言。也有非常传统的画面美学,传统写意的,经典的构图,包括色彩、形式、画面效果的处理方法等。

手机和人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所以这种绘画的发生在我身上也就成为了自然。手机已是我身体的“器官”,也是我创作的日常。

《20150828》《20151125》《20151217》

MoCA:手机绘画与您以往其他形式的绘画有哪些不同呢?

刘毅:首先,手机很小,很个人的物品。从开始到结束,我完全可以把控我的作品质量。其他的作品,涉及到各类制作时,结果总使我无法完全满意。其次,手机绘画不需要工作室,我在任何时间场所都可以创作。再次,当我每天把画发到朋友圈时,就已开始了我的“每日个展”。会收到各类回应与讨论。另外,手机绘画更加个人化,我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获得很多情感转移,也让我获得更多与绘画独处的时候。同时,手机绘画像一个“源”一样,我也在尝试从它延伸出不同的作品。其实,这个好像不太正儿八经的创作,它已自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了,反而让我有很好的艺术创作状态。

手机绘画《20160306

手机绘画《20170824》


MoCA:您平时的教学过程与手机绘画有什么关系?是否有所谓的“教学相长”呢?

刘毅:在教学中我无法不用手机,用手机找资料,备课,和学生交流是常态。经常与学生聊手机游戏,我也很好奇他们这代人玩的游戏,观念与个人生活方式的关系。也许我期待有一天与他们一起合作设计手机游戏。另外,平时的教学,公共艺术创作中一些事、想法,都会成为我手机绘画的素材。就是在表达一些我的日常。

手机绘画《20180110》

手机绘画《20181216》

MoCA:手机绘画“完全”地呈现了您的生活吗?有哪些内容是没有在手机绘画中出现但是您却非常想表达的呢?

刘毅:手机绘画当然不可能完全呈现我所有的生活内容。所有的生活内容也不需要全部呈现,就让它有的没的,挺好。有好多内容不在手机绘画里面,对我来说也是具有同样意义的:我的家人,一句话语,一盘菜,隔壁有人唱歌,最近看到黑洞了,天空飘的什么东西?,学校的天鹅妈妈因为鹅蛋被抢导致不孵蛋了(难受)…………作为人类,我还有各种表达方法。只要是自然而然的。就好。

手机绘画《20190120》

MOCA亭台《艺术与科技——刘毅的日常生活》手机绘画展览现场

刘毅

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

从事艺术与设计的实践、教育和推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理事。61CREATIVE 创办人。

作品涉及公共艺术、多媒体、装置、雕塑、家具和视觉艺术等领域。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与设计展览。参与策划众多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展览与项目。


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雕塑执行设计负责人,以及北欧中国艺术节资深顾问。2013 上海艺术设计展邀请展“上海再设计”负责人。2015新天地“Lumiére China 光影中国”灯光艺术节策展人。2016 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之”设计加油站”和”设计域动”策展人。2016上海种子Shanghai Project 公共艺术项目研究员。2017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历史遗产与公共艺术”工作坊导师。2017上海市学生设计艺术大赛评委。2018德国BASF材料创新工作坊导师。2018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包豪斯课堂2.0》课程导师。2018日本npo S-AIR驻留受邀艺术家。“和谐的魅力”创意摄影大奖赛艺术家学术奖。


主要作品

《脉》,公共艺术项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种子星球》,公共艺术项目,上海世纪公园

《蛇亭》,公共艺术作品,上海新天地南里广场

《回音壁》,公共艺术作品,上海虹桥天地

《嘿,人类!》,公共艺术作品,深圳港汇艺术中心

《社区幻想》,公共艺术作品,上海新天地南里广场

《手机绘画系列》,《刘毅:十二个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31日(20170801-20180831)》,上海当代艺术馆

《Liu Yi SOLO EXHIBITION “S-NOW”》,日本naebono

《光物种》,公共艺术项目,德国-上海

《晒》,公共艺术项目教学,英国伦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