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张恩利个展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Galleria Borghese)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3030   最后更新:2019/04/08 07:31:57 by 叮当猫
[楼主] 天花板 2019-04-08 07:31:57

来源:雅昌艺术网  罗书银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个展“解锁”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19年3月23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呈现的最新展览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解锁”。在展厅中央位置,一架巨大的老旧直升机被压扁,以圆环状置于地上。一方面,它指涉在当今人口膨胀的语境下,直升机是最为奢靡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又指涉在军事领域,军用无人飞机,是非常重要的监控工具。

在展厅周围的墙上,一张张鲜红血液“汇聚”的系列作品《禁色》,仿佛是人类历史的巨型壁画,见证了暴力是何等的普遍,如何变成受人操纵的工具,给人类带来苦难。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个展“解锁”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19年3月23日

作为阿尔及利亚裔法国艺术家,“动荡不安”的世界,是阿岱尔创作的中心轴。2019年3月23日,他于唐人举办的亚洲首次个展,通过其最新创作的这两组作品,缔造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艺术世界。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个展“解锁”开幕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艺术家阿岱尔•阿贝德赛梅,策展人杰罗姆•桑斯

艺术创作母题:回应个人身份

在阿岱尔的创作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便是对个人身份的回应。

阿岱尔1971年生于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在这座政局动荡不安的城市,许多人都选择逃离。1994年,因国内政局不稳,阿岱尔迁居法国。对于曾经在那边生活的20多年,在之后的生活中,阿岱尔很少与人提及,而是在其作品中,回应着个人身份与经历的复杂性。

在其过往的作品中,棘铁丝缠成的耶稣,影像中惨遭屠戮的动物,扭曲的飞机残骸,烧焦的汽车······,这些作品不仅刻画出了人类社会充满牺牲、灾难和痛创的一面;或许也曾是阿岱尔经历过的真实。

个展“无辜的我” 数码打印 , 238 x 186 cm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巴黎,, 2012

2012年阿岱尔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无辜的我”,他用火将自己点燃。在这件作品中,其个人的身份性是一个关键,揭示了移民身份的多重复杂性。

《直升机》 录像,有声,彩色,10块木板,黑色蜡笔, 3'03", 2007

阿岱尔也喜欢把自己当做媒介进行创作,身体是他最好的画布。2007年,影像作品《直升机》(Helikoptère),他腰系绳索,倒悬在盘旋的直升机下在木板上绘画。作画时,他必须将自己全部的力量耗尽,以激发出身体里最原始的创作动力。

阿岱尔通过其个人身份的独特性,通过那些激烈的作品,展现了表象之下深刻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将其剪裁、放大、并转化为创作对象,强化了其现实生活中的经验。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个展“解锁”开幕现场:艺术家杨振中,策展人及评论家鲁明军,艺术家徐震


关注现实世界普遍的恐惧与苦难

《装饰》  皮诺私人博物馆(海关大楼博物馆),威尼斯  , 2013

“呼喊”是阿岱尔对于真实世界的一种态度,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普遍的,无可奈何的对抗。2013年,在皮诺私人博物馆展出的作品《装饰》,用铁丝编织出了耶稣基督受难时的形象,表达了基督在加略山被钉十字架时,绝望呼喊的状态。这一经典形象也概括了所有在历史与现实的苦难中挣扎的人们的状态。

《纯真》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巴黎, 2012

创作时,阿岱尔不是一个“中间派”,喜欢捕捉那些让人“心跳静止”的瞬间。比如2012年的作品《纯真》,以巨大的雕塑,还原了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头顶球员事件。而有意思的是,这件作品被放置于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门口,使之与日常生活中普通大众产生“碰撞”。

《哭泣》  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土耳其  2017

阿岱尔同时也是一个喜欢研究媒体新闻的艺术家,他用定格手法捕捉和浓缩媒体图像中出现的移民、暴力和苦难场景,并将之转化到作品中。2017年,他在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上展出了作品《哭泣》。这件雕塑作品,以1972年美籍摄影记者黄功吾抓拍的在战争中无助奔跑的小女孩儿为原型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把那些已经被人遗忘的,只存在于新闻摄影中的残酷的现实,再次搬到人们的眼前,引发讨论。

个展“糟透的花瓶”上展出的作品《哭泣》  大卫·卓纳画廊, 伦敦    2013

在其创作中,作品具有极高的视觉感染性,能够将崇高与傀儡、意义与虚无、压迫与反抗这些矛盾通过简明的形象和比喻传达出来。他同时也是一位敏感的艺术家,在他看来,世界最大的问题是:恐惧在弥漫,在媒体的助长下,所有人越来越诚服于这种恐惧的力量之下。

作为一位关注现实的艺术家,创作是他消解情感的重要方式。他表示,每一件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作品,往往源于媒体上的一张图像,这些图像会在他脑海里不断地反复出现,当某张图像一直挥之不去时,他便知道,是他需要表达的时刻了。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购置直升机作为展览的作品材料

我是一个信使,要让世界听到弱势群体的声音

此次在唐人举办的最新个展《解锁》,进一步指涉整个艺术史当中,创作所带有的神秘意味;指涉艺术密码被不断破解、编制、断开和重组的故事;也指涉当今这个数字和数据保护无所不在的时代,所有的个人信息和生活内容都被不停加密,而后又被黑客无情入侵。

《有其母必有其子》  余德耀美术馆(收藏),上海,   2014

其中展出的直升飞机装置作品,是艺术家基于过去一些作品的发展延伸,包括2005年的《夹心卷》(Bourek),极度卷曲的机身残骸就好像他母亲所做的夹心糕点;2008年的《有其母必有其子》(Telle mère, tells fils),缠结在一起三个机头机尾,显得既脆弱又不朽。

《禁色》布面综合材料,  320 x 200 x 3.5 cm, 2018

2018年最新创作的《禁色》系列绘画,是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抽象的画布上所蔓延的血液,借用了影视制作中用来逼真模拟伤亡人员所用的液体。这些画作延伸了杰克逊·波洛克的主要创作技巧。每一幅画作中,洒落或滴落的色彩在画布上蔓延、渗透,不断形成血色层,彼此叠加,就好像每天不断产生和蔓延的暴力,它们穿越一切界限,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阿岱尔•阿贝德赛梅个展“解锁”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19年3月23日

两组作品在展厅中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使观者能够愈加敏锐而深切地感受暴力所造成的苦难,让人不时升起寻求救赎之情。阿岱尔的作品解构了我们自认为坚实可靠的既有世界观。作品不为呈现历代神话场景,而为诠释人类世界的暴力——政治暴力、宗教暴力、或道德暴力。被遗忘和压迫的族群,惨遭屠戮的动物,漂洋过海、生死难卜的移民,这些都成了阿岱尔借以吟唱的对象。

直升机被制作成为展览作品

阿岱尔呐喊而不批评,对抗而不承诺,并拒绝任何形式的道德评判。他不断增强作品所呈现的残忍,从而让观者更清晰地认识暴力行为的残暴无理,鼓励观者远离暴力。本次展览再次制造了惨剧与无辜,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碰撞与振荡。阿贝德赛梅说:“我是一个信使,要让世界听到弱势群体的声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