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雨果·席德 “花粉” | 杜梦堂(上海)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2365   最后更新:2018/12/29 21:50:28 by 叮当猫
[楼主] colin2010 2018-12-29 21:50:28

来源:创想计划



上个月的一天我在红砖美术馆看展览的时候,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的作品《神秘莱特》(The Mysterious Lai Tack)不巧因为维护而关闭。我跟着工作人员抹黑走进展厅,绕到了事后才知道应该是舞台的后方。在摇晃的手机灯光的照射下,一个身着白衣、体态僵硬的巨大机器人赫然出现在眼前,吓得我身体向后一倾。定了定神,我看到了展览媒体照片中那张狰狞冷酷的面孔。他的姿态定格在书写的动作上,双目圆睁,好像刚刚被强行切断了生命。

神秘莱特,2018,何子彦


莱特(Lai Teck)是马来亚G。C。D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而神秘的人物,中文维基百科“马来亚G。C。D”条目是这样表述的:马共成立(1930年)后不久,被自称为共产国际代表的三重间谍莱特混入并当选总书记。在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腥风血雨中,这个马共历史上最大的叛徒引起了艺术家何子彦的兴趣。这不是何子彦第一次创作关于莱特的作品。在2015年的作品《无名》(The Nameless)中,他曾经将演员梁朝伟在数部电影中的镜头重新剪辑在一起,演绎莱特扑朔迷离的故事。而在红砖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新作《神秘莱特》中,莱特的化身从梁朝伟变成了这个冰冷的假人。

无名,2015,截图,何子彦


作品恢复开放之后,我又过去看了一次。虚虚实实的幕帘一层层拉开,伏案写作的莱特出现在书桌后面。观众长椅与舞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使“莱特”显得没有那么巨大了。他不时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时,一个几乎不含的声音用第一人称讲述着自己从童年到死后的事情。有时,莱特的虚拟投影叠加在这个实体的假人身上,略有些错位,如同莱特的幽灵正在这具躯体中摇晃。

神秘莱特,2018,何子彦


关于何子彦的创作主题,他自己的总结可以一言蔽之:“它们都被同一个问题驱动:历史如何向我们展现自己,以及这些被建构出来的历史如何规范、定义和控制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模式。”何子彦的影像作品背后总有纷繁复杂的大量研究和调查,这使他在艺术家之外,也像是一位历史学家和学者。但与此同时,何子彦也十分擅长表现历史记载之外、存在于人们想象与潜意识当中的鬼魅传说和神秘力量。而在被认为是事实的历史和被认为是虚构的想象之间,本来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何子彦的影像装置时常运用剧场化的情景、烟雾、昏暗的灯光、来去无声的投影形象和阴幽的音乐,唤起观者发自直觉的体验。在此次红砖美术馆以“返魅”(reenchantmen)为主题的展览中,也显得十分切题。


何子彦成长于新加坡这个年轻的东南亚国家,而东南亚也是他创作中的一个母题。“是什么构成了东南亚这个概念?”在长期进行的项目《东南亚关键词词典》中,何子彦汇编了一些关于东南亚的含义不太明确的词汇和印象,它们松散地围绕着东南亚的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气候地理等方面展开,试图勾勒出“东南亚”这个显然超出了地理意义的地理概念。而《神秘莱特》这件作品就是从其中的词条“L: Lai Teck”衍生出来的。

卍虎,2014,现场表演照片,何子彦


我们通过邮件采访了何子彦,听他聊了聊他对“莱特”这个神秘人物的兴趣,《神秘莱特》的创作过程,以及在新加坡长大对他的创作所带来的影响。


创想计划:2015年,你完成了一部22分钟的影像作品《无名》,2018年你又完成了《神秘莱特》。两件作品都跟“间谍”莱特的人生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在《无名》之后再做一件同“莱特”有关的作品呢?


何子彦:两件作品的主题都是同一个人物,也就是那个被叫做“莱特”的人。1939年开始,莱特一直都在马来亚G。C。D担任总书记,直到1947年他的间谍身份被发现。莱特是一个三重间谍,同时与法国、英国和日本的秘密警察保持着合作。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只知道他是新加坡-越南人。

无名,2015,截图,何子彦


《无名》是我根据这个人物来做的第一件作品,当时我选择的方法是,从香港演员梁朝伟20多年间参演的电影当中,选择适当的片段画面拼接在一起,讲述这个故事。然而,选择梁朝伟作为媒介,为这件作品定下了基调。最终,对我来说,《无名》这件作品既是关于莱特,也同样是关于梁朝伟以及中国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而与莱特紧密相关的其他方面在《无名》当中未能体现,例如,莱特可以被看作是天主教、马克思主义、万物有灵论和孔子思想的交织的化身。


能否详细说说,《神秘莱特》这件作品为何选择用机器人来表现莱特?今年早些时候,你在接受明当代美术馆的采访时说,在你的戏剧作品中,演员更像是某种媒介或者容器。使用机器人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吗?


在创作《无名》的时候,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梁朝伟的表现一直都非常迷人。剪辑时,我想尽办法让他的魅力别那么强烈,但我完全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做到。所以,第二次创作关于莱特的作品时,我想我得从另一个方向开始思考,选择一个冰冷、非人的对象作为这个叛徒,然后尝试让他尽可能显现出自己的风采。


但是没错,从很多方面来说,选择机器人,确实延续了我对于影像中的演员的思考,机器人是这个想法的一个极致体现。然而,必须得补充说明的是,将演员称为“媒介”或“容器”,并不是说他们对作品没有影响。相反,媒介和信息总是深刻地纠缠在一起的。

神秘莱特,2018,何子彦


我很好奇您是如何选择配音演员的。您是在寻找某种嗓音的特质吗?这位配音演员的“嗓音”在这件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作品中的机器人实际上正是这位配音演员的 3D 扫描形象,他是新加坡演员 Tay Kong Hui (郑斌辉)。而且,机器人所有的动作和表情也都是根据他的表演建模的,还有时候,斌辉的表演会以投影的方式出现在运动中的机器人身上。最后,剧本也是斌辉翻译的。关于文本的含义,以及斌辉的声音和身体表现方式,我们都一起进行过反复的讨论。所以,这件作品可以看作是我尝试在演员不在场的情况下操纵他。


我们最后共同确定了这样一种嗓音,它听上去多少能引起一些共情,但又不时转入其他会话模式和角色特征,使“他”听起来既像是在有意表演,又有些像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是某一具正被不同的精神力量所控制的躯体。对我来说,声音是一个人的特质的最有力的表征,这件作品可以被看作是没有身体的声音和没有声音的身体之间的互动。

神秘莱特,2018,何子彦


莱特这个人物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我觉得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但是我没有被他吸引(哈哈)。不管怎么样,我控制不住地觉得他就是20世纪早期东南亚的化身,这也是他的有趣之处所在。莱特的法、英、日三重间谍身份,正体现了这个地区的主要的政治力量角逐。


我们对于“叛变”这一行为的思考也很有意思。一般来说,我们对“叛变”的态度都是非常严格的(“天理不容”),同时,我们也倾向于将“叛变”看作某种个人的瑕疵或者弱点,某种人身上存在着的错误。但我认为这样去理解“叛变”其实很弱,因为从最深层的角度去看,“叛变”这个行为是结构性的。20世纪诸多新国家的诞生,也创造了许多叛徒。


为什么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这个剧本?


我觉得可能只是因为第一人称独白是“独角戏”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使整个表演以演员的表现为转移。所以《神秘莱特》也采用了独白,只不过是机器人独白。独白可以让观众更深地进入角色的内心,不过在这件作品中,角色恰恰是一个没有内心的人物。


在创作这部剧本时,你是如何处理收集到的真实历史材料和想象/虚构之间的关系的?


在《神秘莱特》这件作品里,我相信我在调查和收集现存材料的过程中走得足够远,比起我做《无名》的时候要远得多。因为这一次我有 Marc Opper 博士的协助,他是一位有着强大毅力和侦探精神的历史学家,也是这一部分历史的专家。但是,我在这些材料中挖掘地越深,就觉得根基越不稳固。不只是因为材料间充满了矛盾,也因为这些历史都是从特定的利益出发的,是由其他的叛徒、特工、警务人员,或者有着警察经历的学者所讲述的。


在拼接关于莱特的事实片段时,我当然是自由运用了我的想象的。但是我会说,在很多被我们当做是事实的材料当中,也交织着许多的虚构。

神秘莱特,2018,何子彦


谈到《无名》的时候,你说那件作品不只是在讲故事,也在置疑“讲故事”这个动作本身。与之相比,《神秘莱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在这件作品里,你是如何处理叙事的?


《神秘莱特》这件作品运用的独白的形式,让它第一眼看上去显得比《无名》那种片段拼接的方法更传统。但是我将剧本建立在了矛盾之上,让裂纹和多样性从内部显现出来。例如,我们让莱特的叙述先从他对自己在越南中北部的童年追忆开始,这是很传统的叙事方法,但是慢慢地,一些模糊、隐晦的东西就开始出现了。当他第二次谈起童年时,他说自己是在越南南部长大的,他自己声称这是一个“真实”的版本。


再举一个例子,作品前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莱特在写自己的自传,谈论自己的生活;但是后三分之一部分的独白,则是莱特在自己死了以后说的。

无知之云,2011,何子彦


你的作品总是建立在对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的系统的调查之上。我想知道,在新加坡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关于东南亚的部分曾经在更直觉的层面上影响过你?


我觉得,我们一直都没能理解气候对于人的想象和美学的影响。我要说,在新加坡长大,为我的人生带来的最深刻影响的是那数不清的、绵延无尽的潮湿的午后。在炽白、强烈的热带太阳底下,时间本身变成了的一种缓慢的爬行动物。那些时候我很难分清自己到底是醒着还是在梦中。


谢谢你,何子彦!

无人,2015,何子彦

作品《神秘莱特》正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展览《仪礼·兆与易》当中展出,展览中还包括了印度裔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泰国导演/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等十位来自亚洲大陆的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将进行至2019年04月07日。

何子彦的作品《无名》(The Nameless)也将于近期在红砖美术馆展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