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陈可——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676   最后更新:2018/12/25 12:03:23 by 叮当猫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12-25 12:03:23

来源:Artsy官方


乔西·克莱恩作品《戴夫/记者》(2016)在 Instagram 上的合集。作品由 Stuart Shave/Modern Art 画廊于弗里兹伦敦呈现


木箱一个个打开,手指敲击在崭新的墙壁上,画廊总监在指导技术人员布展,迈阿密一系列艺博会开幕前,这些会场里最常出现的声音。不久后,藏家、策展人、艺术爱好者纷纷涌入,并通过社交媒体点评作品、发表感想。艺博会——尤其是弗里兹和巴塞尔艺术展这种宣传力度大、观众流量大的艺博会——足以成为某种实验室,通过 Instagram 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观众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喜好。


对不少艺术爱好者来说,Instagram 是每日(好吧,每个小时)必刷的日常沉迷。从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的自拍到布莱特·格瑞(Brett Gorvy) 的推送,帖子还不时伴有圈内八卦和音乐推荐,让人喜闻乐见。Instagram 把无穷无尽的图像推向全球5亿名活跃用户,这个App是一个信息宝库,可以用来识别哪些作品吸睛、哪些作品震撼、哪些作品能激发灵感。


然而,“赞”的个数并不属于我们采集的数据样本,我们相信,衡量艺术品影响力的更优方法是评估观众亲眼看过作品后的直觉反应。以此为目标,我们搜集了全球顶尖艺博会上的众多 Instagram 发帖,通过数据不断优化算法,以期公允地衡量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有关这项研究,我们的首篇文章聚焦于2017年的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这篇最新文章则将关注2018年6月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以及10月的伦敦弗里兹。


对比两个艺博会,观众的喜好大相径庭。在弗里兹,Instagram 帖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0件作品多来自事业中期或更年长的艺术家,他们鲜少涉猎抽象,而倾向于创作具象或以文字为基础的作品;这些艺术品尺幅适宜,可以轻松融入城市公寓和乡间住宅。艺术家的性别分布呈五五开,标志着女性艺术家地位的显著提升。然而,到了巴塞尔艺术展,Instagram 上出现最多的作品则是巨型的观念化雕塑,只有财力雄厚的顶尖藏家才能负担得起,买了直接放进自己的私人场馆,抑或与机构合作,给更广泛的观众带去沉浸式体验。


快速回顾一下我们的研究方法:通过地点签到和相关标签,我们将 Instagram 用户在弗里兹和巴塞尔艺术展上发布的帖子纳入数据库;删除自拍以及各种不相关的发帖后,数据库中总共约有6.6万张作品;接下来,我们使用专门为艺术研究打造的智能软件,对所有图片进行过滤,并将同一主题的帖子全部归在一起。这款软件由纽约科技创业公司 Artrendex 研发,Ahmed Elgammal 是创始人兼 CEO。参见图示1,算法的分类效果一目了然。


对照片分门别类后,我们对作品的受欢迎度进行排序,依据则是它们在 Instagram 发帖中出现的次数。我们相信,统计实地看展观众的发帖数,比统计帖子的获“赞”个数更具说服力——毕竟,帕里斯·希尔顿等公众人物在巴塞尔艺术展上任意拍摄一件作品就能收获好几千个“赞”,但亲眼看过作品的粉丝少之又少。


弗里兹伦敦和弗里兹大师展上最受欢迎的作品


弗里兹伦敦(Frieze London) 聚焦于当代艺术,弗里兹大师展(Frieze Masters) 则涵盖从古代至20世纪末的作品,两个展览在今年刷新了观展人数记录。在弗里兹双展,Instagram 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品来自特纳奖提名人大卫·施里格利(David Shrigley),他以吐槽生活怪事儿的作品闻名。在弗里兹伦敦,施里格利打造了一个假橱窗,其中陈列着大尺幅霓虹灯板、双屏电子动画、一件声音作品,还有一个纸本系列。艺术家颜色缤纷的霓虹灯板以及其中丧气的手写体信息吸引了广泛关注,最受欢迎的一件是一串欢快的蓝色霓虹灯句子:“我的作品和我的人品都很差。”(MY ARTWORK IS TERRIBLE AND I AM A VERY BAD PERSON)——不失为整个艺博会中的一股自嘲清流。

大卫·施里格利,《我的作品(蓝色)》【My Artwork(blue)】,2018。图片致谢艺术家及 Stephen Friedman 画廊


除了施里格利,弗里兹最受欢迎10件作品榜单里还有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跟文字有关: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霓虹灯装置与杰普·海因(Jeppe Hein)附带手写信息的双面镜,以及提姆·埃切尔斯(Tim Etchells)的户外雕塑——金属字母写着“一切尽失”(Everything is Lost,2018)。这些作品直白简单,不加隐喻或修饰,或许也正是对弗里兹观众的吸引所在。上榜作品中鲜有抽象之作,只有拉娜·贝根(Rana Begum)的一件精彩装置除外,艺术家在其中开启了一场有关序列、颜色和感知的游戏。弗里兹观众似乎更喜欢内容明确的作品,对那些含义模糊的艺术品不大感冒。


与此同时,除了一件由塔蒂安娜·杜薇(Tatiana Trouvé)打造的大尺幅雕塑(榜单上位列第二的作品)——包括一个巨大的铜制树根、一个小水池,以及若干混凝土板——其余九件上榜作品都能在居家环境内组装,这也是该弗里兹的特点之一,并曾受到不少诟病。弗里兹上“住宅友好”的艺术品跟巴塞尔艺术展上最受欢迎的作品形成显著对比。


此外,纵然社会批判是艺术创作和评论的重要构成,这类作品在弗里兹的榜单上基本失踪,只有一个例外:艺术家乔西·克莱恩(Josh Kline)创作的《戴夫/记者》(Dave/ Journalist,2016),其中:一个假人蜷缩在塑料袋里,被安置在了地上。从这个角度看来,弗里兹的观众要不就是想借助艺博会稍稍逃离现实尘嚣,要不就是觉得展会中的政治作品还稍欠说服力、不值得在 Instagram 上分享。

2018弗里兹艺术周期间 Instagram 上发帖最多的十件作品


弗里兹榜单:


1.  大卫·施里格利作品在 Stephen Friedman 画廊展位:《我的作品》(My Artwork,2018)、《分心之物》(Distractions,2018)、《亲爱的母亲》(Dear Mother,2018)

2.   塔蒂安娜·杜薇,《萨满》(The Shaman,2018),于 Kamel Meenour 画廊的展位

3.  乔西·克莱恩,《戴夫/记者》(2016),于 Stuart Shave/Modern Art 画廊的展位

4.  翠西·艾敏,《回忆你的抚摸》(The Memory of Your Touch,2017),于 Xavier Hufkens 画廊的展位

5.  拉娜·贝根,《第847号石膏浇铸》(No. 847 Casts,2018),于 Kate MacGarry 画廊的展位

6.  杰普·海因,《我相信你(手写)》【I BELIEVE IN YOU (handwritten),2018】及《独一无二的你(手写)》【NO ONE IS LIKE YOU (handwritten),2018】,于303画廊的展位

7.  尼克·凯夫(Nick Cave),《声音套装》(Soundsuits,2018),于 Jack Shainman 画廊的展位

8.  提姆·埃切尔斯,《一切尽失》,2018。图片致谢艺术家

9.  利奈特·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巷中简报》(Brief in the Lanes,2018),于 Corvi-Mora 画廊的展位

10. 马丁·埃德(Martin Eder),《我向灵魂出卖了魔鬼》(I sold my devil to the soul,2018),于 EIGEN + ART 画廊的展位


巴塞尔艺术展上最受欢迎的作品


2018年6月巴塞尔艺术展的观展人次将近9.5万,这一数字十分惊人,毕竟整个城市也不过17万居民。巴塞尔艺术展是全球最重要的艺博会之一,作为艺博会标配,画廊展位当然不能少;此外,巴塞尔艺术展还特设「意象无限」(Unlimited)单元,专门呈现巨型艺术品。顾名思义,该单元的策展根本便是展示艺术家的“无限”抱负,只要探索关乎尺幅、动态、声音,以及/抑或群体体验,在世或离世艺术家之作都有可能在「意象无限」现身。对于那些有钱还有心收入奇妙且巨型的作品的藏家,巴塞尔艺术展像是一个高端市集。在「意象无限」单元,经常能看到博物馆馆长和理事在仔细检索,希望能收入 Instagram 友好的巨型尺幅作品,如果能够达成交易,必定能为机构带来可观的观众人流。

罗伯特隆戈,《死星 II》,2017-18。图片致谢 Metro Pictures 与 Galerie Thaddaeus Ropac 画廊


巴塞尔艺术展最受欢迎的10件作品中,有8件来自「意象无限」单元。罗伯特·隆戈( Robert Longo)打造的神秘球形雕塑位列第一,直径近两米的大球挂在一个幽暗的房间里;该作品由四万颗子弹组成——大约是美国每年死于枪支的人数。为了抵制枪支暴力,艺术家宣布,成交后将作品收益的20%捐给非营利组织 “Everytown for Gun Safety”。


纵览整个榜单,除了由拜耶勒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Beyeler)呈现的贾科梅蒂雕塑(基金会同时还打造了一个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与弗朗西斯·培根的双人展,吸引了大量观众),主展会没有一件作品上榜。

2018巴塞尔艺术展期间 Instagram 上发帖最多的十件作品


巴塞尔艺术展的榜单


1.  由 Metro Pictures 与 Galerie Thaddaeus Ropac 画廊联合呈现的罗伯特·隆戈,《死星 II》(Death Star II),2017—2018。(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2.  由里森画廊与neugerriemschneider 画廊联合呈现的艾未未,《虎,虎,虎》(Tiger, Tiger, Tiger),2015。(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3.  由北京空白空间呈现的何翔宇,《无题》,2018。(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4.  由 Marian Goodman 画廊呈现的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深水》【Exomind (Deep water)】,2017。位于 Allgemeine Lesegesellschaft 公园,从属于巴塞尔艺术展「城艺之旅」(Parcours)单元

5.  由常青画廊呈现的 José Yaque,《Tumba Abierta III》,2018。(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6.  由白立方呈现的塞里斯·怀恩·埃文斯(Cerith Wyn Evans),《霓虹造型》【Neon Forms (after Noh I)】, 2015。(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7.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行走的男人 II》(Walking Man II),1960。(拜耶勒艺术基金会)

8.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鼻子》(The Nose),1947。(拜耶勒艺术基金会)

9.  由常青画廊呈现的德科·索拉科夫( Nedko Solakov),《我想念社会主义,也许…》(I Miss Socialism maybe…),2010。(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10. 由豪瑟沃斯呈现的拉希德·约翰逊( Rashid Johnson),《安托万的器官》(Antoine’s Organ),2016。(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单元)


Instagram 帖子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研究数据,用于辨识那些让人好奇、给人启发的作品。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足够精准——样本多来自社交媒体重度使用者,而且以年轻人居多——它们还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协助我们定位那些触动人心并传播度高的作品。



文/Ahmed Elgammal 和 Doug Woodham


Ahmed Elgammal 是罗格斯大学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Artrendex 的创始人和 CEO


Doug Woodham 是艺术品信托顾问公司 Art Fiduciary Advisors 的管理合伙人,前佳士得美洲区总裁,《Art Collecting Today: Market Insights for Everyone Passionate About Art》一书的作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