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侵犯的缪斯:“情色大师”荒木经惟被抗议的一年与褪去光环的艺术家们
发起人:不举手不发言  回复数:0   浏览数:2019   最后更新:2018/12/20 10:53:18 by 不举手不发言
[楼主] 橡皮擦 2018-12-20 10:53:18

来源:艺术界LEAP  王智一


青策计划2018

有毒 & 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2月27日

“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工作没完没了,事件总会持续发酵。当我们经历了漫长而又迂回的上双观展与“布展物料的毒性强度”等诸多展览之内之外的讨论之后,似乎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性地忽略、或者潦草带过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的另外两个展览——“有毒”与“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作为上海众多美术馆中难得一见的免费展览,如果零零散散的观众代表了“现实中的大多数”,那应该怎么去评价它?而“青年策展人计划”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颇具影响力的年度学术项目,如今进行到第五年,这又将对接下来的艺术基建产生何种影响?

“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首先,不得不说,在时间,成本,空间等条件环环相扣的多重限制之下,策展人建立起一个属于自身的核心观念绝非易事。当我们尝试从展览内容上面来分类,“有毒”是一个考察网络时代人机共生关系的新媒体艺术展,而“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更具探讨艺术家与日常生活之间临界关系的研究性质。在“林中树”展览中,策展人陈子澂与张瀞尹似乎更多地是在强调展览内“临场”与“合作”的重要契机。展厅的一角,廖月敏的作品《即时上演:迷惑》(2018)即为一则重要例证:艺术家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自己即时生效的在场表演,将展厅转化成为舞台的同时,试图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情绪动态表达与调动展览气氛,从而邀请现场观展的观众参与其中。观看者们在直播平台的注目与艺术家的鼓动之下,充当起即兴而具有不确定因素的临场参演者。此刻,观众将同时身兼观看的人与被观看者两重身份步入作品其中。

廖月敏,《即时上演:迷惑》表演现场


艺术家意在借此探讨的虚拟身份的主体意志是否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作品记录过程中的无预演舞蹈直指流行的网络现场直播文化,廖月敏通过开放网民的留言机制左右她现场的活动范围包括动作,以此来检验网上线下相互个体之间的传达、交流与信任。而同样鼓励合作完成的作品还有萧逸南的《富士康频率第三号》(2018),艺术家利用电子游戏机制(game mechanics)来支配演奏者的反馈动作,每一位乐手连接一台3D打印装置,只有在规定的时限内达成不同的任务,打印机的设备才会正常运转;反之,3D打印的结构将会失真,艺术家意欲借此探讨机械与人工之间的共生关系。

“有毒”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与此同时,在展览“有毒”中,策展人吕凝珏、李静秋、任心怡强调的“恶意代码”(bad code)现象,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媒体对于日常生活的不断侵入正在不断引起广泛的重视。手机——作为人类日常使用最为高频率的电子产品之一,被艺术家苗天元试图通过作品《图灵测试》(2017)引发人类对于这种科技产品的反思。试想我们拥有两台放置在桌面上的iPhone手机。除了闹钟、日历、天气、计算机、短信等这些仅存的应用程序,其他均已失效,现在已经熟悉各种社交软件平台,甚至痴迷娱乐游戏的大众们又该如何去定义时间并打发时间?带着这个终极问题,这项装置鼓励观众拿起手机,在习以为常的iOS界面与惯性思维中,探索新的交互模式。例如,在打开“短信”一栏之后,可以随意输入语句,但用户习惯的“对话”却并没有出现,输入的字句最终密密麻麻地在左侧出现,成为一种自言自语般的呓语,无限地循环并往复下去

“有毒”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类似的困惑与梦境还出现在电视机里。而当我们身陷展厅角落的浴缸之中,躺在柔软的羊毛毯上观看何卉琦的《局外人》(2017)中荒诞异常而又充满黑色幽默的情景剧。影像本身的内容似乎就是一则“恶意代码”的宣传片:视频中A在打开冰箱门,问B需要哪双拖鞋;或是A想给B做吃的,结果却从鞋架上拿下了蔬菜……在这种看似乱码无逻辑的情景对话,与令人会心一笑的表演背后,我们似乎已经在不断迭代的“数据废墟”之中,被追踪与显形,最终,得以窥见一则关于失控未来的宏大预言

何卉琦,《局外人》,2017

彩色数码视频,6分32秒


如果说,任何有效力的展览都将成为一则预言——我们知道,预言其实并没有办法即时生效,它似乎只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后延来去做出佐证与判断。那么,当我们重新回到最初的议题上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海艺术基建的不断深化,上海的观展群体将会产生变化;而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力也会随着美术馆众多工作的展开而逐步增强,好的展览将重新回归到内容与出发点上。而“青策计划”作为一则公开的青年策展人比武打擂的舞台进行了五年,不仅仅为青年艺术工作者提供了相关展示与助力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再度提出另一则寓言:关于种树,不要惧怕有“毒”。树木成长的最好时机,一则是十年前,还有——即是现在。


*正文图片致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及策展团队、艺术家惠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