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 · 库巴:从“ 汝所何欲?” 到镜子的呢喃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1489   最后更新:2018/12/18 10:55:41 by 天花板
[楼主] 蜡笔头 2018-12-18 10:55:41

来源:典藏Artcoco  徐家汇


辛迪·舍曼中国首展(视频:复星艺术中心)


围绕着辛迪·舍曼的讨论似乎永远都绕不开女权和扮演。后者是因为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作品中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对于诸如这些人物是否是自我表达或自我幻象的问题,辛迪·舍曼也一次次给出明确的答案:她像演员一样把自我隐藏在角色背后,目的是呈现出世界。而前者则没有这么容易就解释清楚,她那些自演自拍的暧昧、妖娆的女性形象经常被视为对男性凝视的反抗。而在1981年的“无题”系列中,辛迪·舍曼创作了一组看似受到伤害的女孩,有着“一种让男性观者感到不适的脆弱”,《艺术论坛》最终放弃了这组作品的刊登,因为这种对女性的刻意弱化可能招致女权主义者的不满。然而在30年后,《无题》创造了当时摄影作品的最高价——389.05万美元,辛迪·舍曼的名字也和女权主义纠葛在一起。

辛迪·舍曼中国首展展览现场


对此,辛迪·舍曼的态度很明显地没有扮演角色时那般明晰,“不断在与我对女性身份的混沌认识进行搏斗”“希望会被看作女权主义作品但不想宣称它们产生于任何女性主义理论”的模糊回答更加激发了媒体和理论界喋喋不休的讨论。

辛迪·舍曼在展览现场


有趣的是辛迪·舍曼从不看评论的态度和一些评论家忽视艺术家想法的工作方式,既让他们各自的创作和评论保持独立,又让整个热络的讨论显出一丝自说自话的荒诞气氛。而2014年男演员詹姆斯·弗兰科一系列模仿辛迪·舍曼作品的照片受到大量批评,矛头直指他毁掉了原作中的女性反抗色彩。这也让人疑惑这种性别权利的单向性是否有违女权主义的初衷,以及聚焦于女性形象的女性艺术家是否必须是女权主义者。

辛迪·舍曼在展览现场


回到展览现场,穿过特制的大幅墙纸是辛迪·舍曼2018年全新创作的“无题”系列,辛迪·舍曼将自己身着华丽时装为时尚杂志拍摄的一组时尚大片融合进了室外背景,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寂寥无人的旷野里,那些矫揉造作显得不合时宜、滑稽愚蠢。对消费主义的戏谑似乎是辛迪·舍曼近来关心的主题,与“无题”系列相呼应的是《封面女郎》,1975年,辛迪·舍曼把自己打扮成封面女郎的样子P进了时尚杂志封面,2011年,辛迪·舍曼则故意用滑稽的表情让杂志封面显得荒谬。而在三楼展厅里2008年的“无题”系列中,辛迪·舍曼打扮成了一群贵妇,她们衣着靓丽、妆容考究,仍旧难掩皱纹的痕迹和呆板的神情。

展览现场(摄影/ JJYPHOTO

展览现场(摄影/ JJYPHOTO


走遍两层展厅,辛迪·舍曼模仿了电影角色、油画人物、小丑和各色女郎,和这些大幅作品相对的是展厅外小小的iPad屏幕,上面呈现着辛迪·舍曼在INS上的照片以及她对于其中照片艺术性和自拍概念的不认可。这让站在那片大幅墙纸前自拍的我有点不知所措,墙纸的图案来自辛迪·舍曼1980年的《无题》,在这个系列里辛迪·舍曼站立于街道、咖啡厅等画面的彩色投影前自拍,以制造一种在场的错觉。这种在当时已经被淘汰的电影拍摄法被辛迪·舍曼重新带回潮流之中,时至今日仍被一批批生产商和消费者发扬光大。最终我还是完成了一张造作的自拍,在巨大的辛迪·舍曼前方,我小心地寻找着角度和姿势,以创造一种相互凝视的视觉效果。看着手机里的这张照片,相比于讨论得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这更像是图像时代消费主义的胜利。

辛迪·舍曼中国首展展览现场


复星艺术中心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中国首展

2018.11.7—2019.1.13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