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尹萍:家是鸡粪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951   最后更新:2018/11/19 10:30:43 by 脑回路
[楼主] 点蚊香 2018-11-19 10:30:43

来源:Hi艺术  孙策


吕克·图伊曼斯到中央美术学院,朋友圈欣喜若狂。图伊曼斯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可以说是非常牢固,画册和粉丝从美院北门的书摊排到艺术家聚会的饭局。我个人不是对所有大师都喜欢,其中包括这位,没有理由,只是无感而已。如果非要用比较文绉绉的话讲,我觉得图伊曼斯恰恰代表了欧洲现代绘画从自信爆棚转变到没落贵族心态的一位大师。

11月4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讲座“对画:刘炜与图伊曼斯”现场,左起:雷宛萤、刘炜、吕克·图伊曼斯、秦思源(摄影:Martin Lee)


差不多同样的版本,多年前美国波普艺术大师杰夫·昆斯来美院讲座,能容纳几百人的美院美术馆报告厅挤到爆炸,各系学生凭票入场,而且限额。以艺术理论见长的时任院长作陪。其中谈到昆斯早年的一件装置作品《Clean》(一个玻璃柜里的吸尘器)。老院长发挥所长,侃侃而谈:“一件日用品,如何成为一件艺术品的呢?那就是艺术家把某种观念置入其中了!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一件日常品成为了艺术品……”听得我头昏脑涨,当时就放弃了在学院继续读理论博士的想法。对话结束,进入提问环节,本想美院学生会有一些也许不一定深刻但一定犀利的问题,结果之后,什么都没发生。当然,会场气氛还是十分热烈的,人们看到了成功,看到了光辉,就像参加了一场刘德华万人演唱会。身体大汗淋漓,头脑一片空白。

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讲座“杰夫·昆斯:1978年以来的创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在一个BBC介绍美国艺术大师的纪录片中,有一位艺术史家作为主持人,竟然公然称杰夫·昆斯为“庸俗艺术”的代表。


我想起和一位朋友谈论一位大艺术家,我说我不喜欢,他说你不喜欢没用,他有多么多么牛逼.……我反用了一句抖音上的金句:“我讨厌他和他无关;讨厌也没用,没用也讨厌。”后来那位我还挺看重的朋友把我拉黑了。


其实,图伊曼斯是否带感,杰夫·昆斯是否庸俗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并不需要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艺术有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呢?


只是,每个人对一个艺术家的评价可以有各自独立的判断。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即使这种判断很有可能很快发生变化甚至互相矛盾。

杰夫·昆斯 《New Hoover Quik Broom,New Hoover Celebrity IV》 142.2 x 55.9 x 48.9 cm 两个真空吸尘器,丙烯酸,荧光灯 1980

©Jeff Koons,图片来自于艺术家官网

杰夫·昆斯 《New Hoover Celebrity III's》 142.2 x 76.2 x 31.8 cm 两个真空吸尘器,丙烯酸,荧光灯 1980

©Jeff Koons,图片来自于艺术家官网

杰夫·昆斯 《New Hoover Celebrity IV, New Hoover Convertible, New Shelton 5 Gallon Wet/Dry, New Shelton 10 Gallon Wet/Dry, Doubledecker》 251.5 x 135.9 x 71.1 cm四真空吸尘器,丙烯酸,荧光灯 1981-1986

© Jeff Koons,图片来自于艺术家官网


诗人庞德曾在他的诗集序言中写到:“我年少的时候曾做过很多蠢事,因而受到过很多伤害和痛苦。现在的我也许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但我从未因此而后悔,因为每时每刻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的。”我想,庞德所说的并不是蠢事本身的对错,而是个人意愿,这里包括个人抉择。有理性参与的意愿其实就是康德所说的自由意志。


其实,现代艺术本身即是强调多元,尊重个体,尊重个人创造;去单一性,反对学院和沙龙的陈腐、僵化、千人一面。从而开启了人类艺术文化上的新纪元。很难想象,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艺术怎可能会要求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欣赏呢?这本身不合逻辑。


当然,独立地下判断是很困难的,它是一种人格自由的体现。苏珊·桑塔格说:“自由让大多数人恐惧,自由意味着没有依靠,意味着下判断,同时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不如把选择的权利交给集体,那样不论结果怎样并不需要有人为此负责。”


如此看来,其实很多事都是这样,包括政治。话说,自由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最根本的区别即在于,前者会保护和尊重投反对票的人们,不会以人民的名义把他们专政掉。


绕了一大圈,我想说的是,艺术历史的标准是一回事,个人的喜好是另一回事,而后面的事才是与个体直接相关的事。尽管我们的判断和感受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至少我们保持了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