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和骚先生聊视觉艺术
发起人:平静的坏心情  回复数:0   浏览数:7264   最后更新:2018/11/13 18:25:37 by 平静的坏心情
[楼主] 陆小果 2018-11-13 18:25:37

来源:立场新闻  文/摄:若水



平日当我们说起「爱」,总是一个正面到不能再正面的的字彙。但在报纸上,几乎所有关乎爱的事件,都离不开恐怖结局:谋杀、跟踪、伤害……求而不得、带有悲剧色彩的迷恋,从古至今都仍是如斯複杂、激烈而难解,却永远不被正视,只能存在于单恋者幽黯的心裡。


若果你亦曾那么疯狂的恋上谁,大概能稍稍从这展览裡找到「自己不是孤独」的安慰。Para Site现正展出由瞿畅策展的《黯恋》,邀来18组艺术家共同聚焦于爱的暗面,唯那并不止于爱情、却甚至能覆盖到亲情,甚至更广的社会层面。的确从展览裡可以观察到,这些不尽完美的爱恋,于现代社会裡仍旧疯狂;而展览亦尝试去爬梳这些「不正常情感」生成的因素,或会发现那些难以言喻的感情,早早就埋藏于历史裡,随著权力结构而萌芽。迷恋情绪的迸发,不只是起源,还是结果。

黄颂恩《爱与伤的插花》

李杰《I think you're crazy》

黎卓华《Sune不让我触碰他》


美好恋情的幻像


甫踏入展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颂恩的《爱与伤的插花》。那是一张张由花形状卡片砌成的「盆栽」,两盆花朵分别由示爱及哀悼卡片砌成,外表却别无二致。示爱卡片本应伴随花朵而送,在上该当写上真情剖白的爱情字句,但一张张集结而成并模拟成真实盆栽以后,却令人感觉虚伪;而当哀悼卡片与示爱卡片如斯相像,令人不免将爱与伤害、与死亡作连结。还记得每当情人节,总有人一次过买数扎花儿,偷偷送予不同的爱人,让收花者以为自己是送花者的唯一——所谓的爱情,背后其实可存在很多欺暪与伤害。以为所有恋爱必然美好而无暇,只是缘木求鱼的寻索幻象,于是相恋的表面下,其实仍然可能是无望的单恋。


走到李杰的《I think you’re crazy》面前,看到投映机将映像投射到一个木箱上,稍一不留神,就会以为那是一个真实运作中的冷气机。木箱上还不断投射出充满控诉的句子,如:I think you’re crazy、你真的以为能掌握一切……彷彿是密封、装有冷气的一个小房间裡,一对情侣在互相指责。亲密关系裡因为执著,太容易激发出一个人疯狂的一面、以及两人间深层的衝突。但就如作品那样,一切都可能是投映机的幻像。以为能够相恋,是否一种虚妄?


而后方黄永生的《魔术道具》,在这种意识的延伸上更为彻底。他剪辑了《多啦A梦》的片段,唯在修剪后多啦A梦完全消失了,遗下大雄一人自言自语。坊间一直流传著一个传说,就是多啦A梦从不存在,仅是大雄想像出来的;骤耳听来十分疯狂,但这和心理学概念「结晶化」不是很相像吗?我们总是会以想像塑造、补完我们对单恋对象的认知,他/她所持有的完美形象其实是基于想像多于真实。于是连节奏及色彩明快的动画,都因单恋的真相随即加添了一重悲剧色彩。

marge monko《Dear D》

黄静远、王亚敏、冯俊华组织的《写母亲》

李景湖《爱人》


单恋的出处


单恋虽可悲,甚至教人丧失理性,但在这社会裡仍能肆虐;黎卓华的作品显示了社交媒体是其一原因。《Sune不让我触碰他》是一录像作品,录像中有一双手想尝试触摸一块录像裡的脸,犹似我们在社交媒体裡透过扫萤幕,想要在脸书或ig上拉近与偶像/暗恋对象的距离一样;但有趣之处是萤幕裡的人想要尝试躲开那双手,表现出不愿被触摸的态度。这突显社交媒体与真实间的差异,真实裡蕴含人与人间的互动,存在著拒绝与逃避的反应,可使单恋中断或却步;但社交媒体只是单向的窥看,唯当能在社交媒体裡持续这份窥视,会令单恋心情加剧,有误以为逐步触碰单思对象的错觉。


在展场裡一个角落展出了Marge Monko的录像作品《Dear D》,可谓单恋心情的充份解读。整个录像虚拟出某人撰写电子情书的过程,当中不只诉说出对暗恋对象的感情,更加插了有关单恋的文学、音乐与理论简介,充份展示出暗恋过程裡的幻得幻失、不愿打扰对方却想要透露心情的矛盾,其实也与这些文化产物有著关连。这些前人单恋的心情,它所引起的共鸣,其实有多鼓励著一份单恋心情的滋长?


由黄静远、王亚敏、冯俊华组织的《写母亲》,这行动邀请了多位背景迥异的人士就书写方式,分享他们心裡的母亲形象,当中不乏了解到母亲因爱情、家庭,被迫牺牲自身的意愿与自由,甚至连带性格亦被扭曲。她们的个人发展因求而不得的渴望而无法伸张,其实与「单恋」甚是相近;她只能忍受这份难过,却无法改变现况。也许我们从她的身上习得了这份单恋的技艺,然后又不自觉将这份技艺「传承」下来。


如此提供了线索:何以带有悲剧色彩的单恋,人人都曾嚐过、从古至今都存在?毕竟我们每人可能在权力结构与社会困局下,对所谓求而不得的渴望,实在太过熟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