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郭熙个展:路过此地|Vanguard画廊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390   最后更新:2018/11/07 15:47:15 by 叮当猫
[楼主] clclcl 2018-11-07 15:47:15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天地之间 》210×13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张永旭的创作不拘于小节,重视整体氛围的渲染。艺术家善于以平实的手法写景,写意。看似粗笨的笔触,却能在删繁就简之后构建出颇有意味的画面。在80年代末90年初,张永旭的创作已经跳出固有的苏式艺术的模式,并被权威媒体介绍到西方,他独特新颖的绘画风格很快受到了关注。


2018年10月24日,张永旭在长沙的首个个展“帕米尔的出口”带来了艺术家从1986年到2018年40余件作品。

《醉》 120×105cm 布面油画 1986年


展览中,我们可以在欣赏到张永旭在近30年的岁月里的艺术创作成果之余,也重新一下反思绘画这种艺术方式的时代意义。我们可以从影响中国80年代的表现主义绘画开始,认知其与历史中文化流转的一些原因。时间回到19世纪末,欧洲经历了教权和皇权,新旧贵族,新旧信仰的更替,资产阶级,新文官阶层和新艺术出现在欧洲大陆上。今天我们不能细数曾经19世纪欧洲出现了多少流派,多少主义。从表现主义的发生而言,它是具有区域性的:大量的表现主义绘画来源于欧洲北部的国家,例如像挪威,德国,法国,英国,荷兰。这不是偶然的,新教革命和新美学思想的提出来自这片区域,最早的现代殖民体系也来自这片区域。表现主义建立于反抗一战之前流行的学院新古典主义和民族浪漫主义的正统地位。之前我们当然还能在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中找到它的血缘关系。另外表现主义也受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例如像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雕塑,埃及壁画等等。

《伊甸园》 100×80cm 布面油画 1987年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绘画开始放弃三维空间的真实,而逐渐走向绘画平面关系的演绎。从题材来说,表现主义绘画也脱离了集体化的文化诉求,开始从个体精神分析,人文关怀的角度着手创作。例如我们熟知的蒙克,席勒,培根,弗洛伊德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是大量以人物肖像为主体来创作,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大量依靠模特和封闭的室内空间。但在后期,表现主义的发展借鉴了超现实主义对空间剧场化的设定,环境更加多元。例如像德国表现主义大师约尔格·伊门多夫就是将街头场景纳入表现题材,另外像东德的莱比锡画派中的沃尔夫冈·马托埃,美国的埃里克·费舍尔,托马斯·哈特·本顿,英国的大卫·霍克尼,意大利的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等等。从题材而言,此次展览中张永旭的大量创作更似托马斯·哈特·本顿,关注乡土与自然。

《公寓门口》  130x160cm 布面油画 1991年


新疆不仅作为张永旭的出生地,也成为艺术家无法摆脱的情景。新疆给于了艺术家作品朴质,豪迈,梦幻的一面。我们可以将展览“帕米尔的出口”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张永旭在央美求学期间一些日常场景的创作,在这些作品中能看出,张永旭有着非常扎实的造型能力,并且除此以外艺术家能够以简练方式描绘人物的神态和运动节奏。另一方面是,张永旭对艺术史的利用体现出格外的早熟:例如像1986创作的《醉》 的形式就会让人联想到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名作《伦达尼尼的圣母哀痛耶稣》,另一件作品《伊甸园》是亚当和夏娃将上帝逐出伊甸园,从形式上回让人联想到马萨乔的《逐出乐园》。显然艺术家如此借用典故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隐射现实,因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是中国经济和意识形态转型的时期,人的欲望逐渐被激活,而理性和理想却因此黯淡。

《洗衣房》  130x96cm 布面油画 1991年

第二部分,张永旭的创作来自美国留学期间。这一时期创作像《洗衣房,《公寓门口》等作品有着典型的地域特点,艺术家让人们见识到美国环境的幻型幻色,从手法上张永旭借用超现实主义对空间的处理方式,我们也能看到艺术家对梵高,高更的作品经典题材的借用。美国时期的作品色彩更为艳丽,对比强烈,光影塑造着视觉扭曲,聚合。

《村里村外 》160×13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绿洲oasis》  210×18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第三部分,是从2000年到2017年,张永旭将绘画对象转向新疆的乡土和社会,同时加入更为大胆的想象和结构,有些结构介入到空间时像是一朵飘入的云彩,有些空间会出现在不可思议的容器里,这让人联想到中国经典的魔幻小说吴承恩《西游记》连环画的插图方式。另外张永旭作品中投影和水的题材增多,这二者都可以视作是对现实或记忆经验的重构和自我分析。其中放电影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模式,被反复利用,艺术家反复在提示一种环境:被灌输的梦境和荒诞荒废的现实情景。这些空间里,放映者(权力)被隐去了,但放映的题材和观众的观影结构的变化仍然在提示一种事实的恶化,特别在创作中艺术家特意将一张2002年的作品在2009年放大,除却题材的变化,画面尺寸和空间的变化也产生着艺术的功能。

《青衣》 160×13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电影故事》 56×61cm 布面油画 2002年

《月亮照在半山坡之一(往事)》 540×2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时下,大量艺术家都从事多媒体,影像,装置,行为,那么架上绘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的确,在媒介多元化的时代,老的媒介的确会显得式微。但艺术的价值并不是以其媒介的新旧来确定的,现代人或许更喜欢用新形式的精致来包装时代的倒影,自我催眠时代在进步,变得美好。张永旭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来还是表现主义技巧在构建自己的艺术道路。但事实是这样吗,或许将现实还原到某种粗野,晦暗不明状态更能解释现代人的焦虑和疑惑。被包裹在霓虹灯光和精致的方盒子里的现代人能否愿意静下来听一些古老的故事,在摩擦粗粝的灵魂时寻到一些光明。

《高更最终的决定》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文:李旭辉

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