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自己的身体,Gormley如何去诠释这个“前卫”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1913   最后更新:2018/11/07 11:02:00 by 灰常灰
[楼主] babyqueen 2018-11-07 11:02:00

来源:artnet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百变自拍女王”、”P图鼻祖”、“20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摄影家”,将这些人设标签串联起来,你会想到谁?


没错,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来到中国了!2018年11月7日,殿堂级美国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中国首次大型回顾展在复星艺术中心拉开序幕,全景追溯摄影女神自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40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展览将展出117组涵盖艺术家不同时期和系列的摄影代表作品、相关文献及影像资料。不仅如此,艺术家于2018年创作的9件新作此次为全球首展。如此强大的看点,足以在冬天点燃上海的摄影热情。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现场人头攒动的热闹氛围体现出中国观众对辛迪·舍曼的喜爱。进入复星艺术中心的观众们流连于作品间,或合影或自拍,无不彰显出本次展览的高热度。1954年生于新泽西州格伦里奇的舍曼被认为是其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为”图片一代” (Pictures Generation)核心成员,她集多种艺术身份为一体:美国先驱女摄影师、电影导演、表演者,以及自己摄影作品的模特。自上世纪70年代起,辛迪·舍曼从绘画转向摄影创作,并在作品中自导自演,开创独树一帜的 “化妆自拍”摄影风格并延续至今这种颠覆性的创作融合了多种艺术语言,包括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用镜头叙事,在照片上倾注无尽想象和心理情绪。这也是艺术家几乎把自己所有作品系列都命名为无题(Untitled)的原因——希望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辛迪·舍曼,《无题》,彩色合剂冲印,61x121.9cm,1981。图片: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摄影风格的延续使观众在观看辛迪·舍曼的作品时,在内容和主题上总会发现惊人的一致性。这也是本次展览没有采取线性叙事方式的原因:作品的千变万化离不开艺术家对于个人身份(identity)的探讨,尤其通过女性视角,探索女性在社会中的身份及生存模式。这点也自然地给辛迪·舍曼打上了“女性主义”的标签,虽然艺术家从未主动把自己的作品视为女权主义宣言:“我创作中的一切源于我作为一名女性在这种文化中的观察。”

辛迪·舍曼,《无题》,彩色合剂冲印,167.6x111.8cm,1989。图片: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辛迪·舍曼,《无题》,彩色合剂冲印,145.3x97cm,2003。图片: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辛迪·舍曼在6日也出现在展览现场。与照片上的百变多姿相比,她本人多了一份质朴与亲切,展示了不同于作品的个人魅力。艺术家一直以自身性别身份亲力揭示女性在图像构建中,作为男性”凝视”对象的权力关系。展览以女性主义为主线索,在二三楼两个展厅讲述艺术家身份转换的方式:二楼展厅展示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外表的变化,例如服装和妆容的设定,来转变身份。三楼展厅则揭开了艺术家如何通过表演演绎不同身份,譬如“贵妇”、“小丑”、“窈窕淑女”,对自我进行进一步解构。沿着这两条线索,artnet新闻在这里总结了三个关键词,带你深入了解自拍女王的摄影故事。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照片)》,明胶银印,20.3x25.4cm,1978。图片: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时尚和美妆:

衣服穿搭透露出的社会百态


一进入二楼展厅,观众便被两幅布满展墙的巨幅辛迪·舍曼彩色照片墙纸吸引。这是艺术家为复星艺术中心特别定制的两幅作品墙纸。为正式步入展览奠定了绚丽的色调基础。为表现换装在舍曼作品中的重要性,二楼展厅充斥着夺目的时尚色彩。作品与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公认是最早期photoshop的”封面女郎” 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便表达了艺术家对时尚持有的矛盾态度。该作品包括两个系列,每个系列的最左边为杂志的原版,中间则是自己的肖像,试图模仿迎合原杂志的妆容和表情,通过剪接、拼贴、双重曝光制造了可以假乱真的杂志封面。第三张则通过通过扭曲和荒诞的表情进行嘲讽和反抗。舍曼认为,时尚一直致力于教导我们如何穿搭,但从未告诉我们究竟什么适合自己,以及自己到底是谁。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经历着慢性自我迷失。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Yi Zhang

辛迪·舍曼,《无题》,墙纸,尺寸可变,1980。图片: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时尚穿搭也是舍曼进行身份转换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拍摄“封面女郎”的上世纪70年代,艺术家还是时尚的追求者与消费者,40年后的今天,艺术家已经悄然成为时尚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本次展出的9件今年问世的新作,便是时尚芭莎杂志与艺术家合作拍摄的封面。2016年,时尚芭莎邀请艺术家共同编辑策划3月刊的封面。在该系列中,舍曼身着多个国际奢侈品牌(包括Chanel、Vetements、Marc Jacobs、Prada和Gucci)为杂志拍摄封面。2018年,艺术家把照片背景从秀场搬移到了街道上,由此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当下流行的高街文化,把网红美妆博主的自拍与街拍搬到了大幅画面上。舍曼并不意在批判某种现象,而是向观众抛出问题:这样一种文化风向标向人们昭示着怎样的信息?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走进二楼展厅最内部的多媒体室,观众可以看到原版的时尚芭莎杂志封面,以及两个播放的视频,听辛迪·舍曼讲述她的创作过程,一窥艺术家摆满假发和道具的工作室。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Yi Zhang


媒介挪用:

电影和艺术史都可以拿来玩花样


大家最熟悉的辛迪·舍曼成名作,即70张黑白“无题电影系列” (1978-1981)摄影作品,也出现在三楼展厅一进门的右边墙上。观众可放慢脚步,认真观赏每件作品。该系列在1995年被MoMA以100万美金的天价收购。作品受著名电影(包括希区柯克和安东尼奥尼作品)的影响,舍曼化身女主角,置身于一系列似曾相识的电影场景中。不过,舍曼并没有复制任何一个真实的电影场景或人物,而是一阵见血地抓住精髓,进行演绎。该系列作品在艺术史和评论界拥有重要地位,因其充斥着大众文化的影子,并将矛头指向如何复制和呈现女性根植于大众记忆中的经典形象和定位。画面中,舍曼脸上那份迷茫也体现了女性在被“凝视”下的不自然与惶恐,以及自我认知的局限性。艺术家表示,她对自己演绎的女性形象存有复杂的情感:“我对化妆与魅力既着迷又厌恶。既想把自己打扮成窈窕淑女,又觉得自己被这种社会规范所囚困。”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舍曼的创作过程也充斥着媒介跨界的尝试。继成名作“无题电影”之后,她开始尝试彩色照片:先到街上拍摄自己想要的街景,回到工作室后把街景投影到墙上,然后在这个背景前拍照片。这种创作方式在30年代电影行业很时兴,随着彩色电影兴起则慢慢被淘汰。舍曼希望用已被淘汰的技术来创作自己的彩色照片,表达了试图模糊不同艺术领域边界和展现媒介流动性的意志。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Yi Zhang

三楼展厅的另一面墙上也展示了舍曼对艺术史的戏虐。在这个系列作品中,舍曼把自己打扮成宗教和历史画中的人物,并加入荒谬的道具和黑色幽默对其进行“嘲讽”。用后现代主义的“挪用”方式让观众以不同角度重审和反思艺术史。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Yi Zhang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by JJYPHOTO,致谢复星艺术中心


新媒体畅想:

Ins会成为未来的创作基地吗?


如果你还没有关注辛迪·舍曼的Instagram(后简称“Ins”),那你也许会错过她将来诸多作品的灵感。在二楼展厅入口处,有一堵“辛迪·舍曼Ins墙”,实际上舍曼本人也非常爱玩Ins,会实时更新自己的行踪。自从来到中国,她已经发了多条与上海有关的照片。摄影技术的发展与社交媒体的更新齐头并进,各式各样滤镜的出现也激发了舍曼对创作多样化及在信息时代对艺术实践的思考。在Ins墙上,舍曼展示出了自己一部分受社交媒体现象启发而创作的花样自拍,并提出了“摆拍的实拍”概念。不过,舍曼目前暂时没有通过Ins进行进一步创作的打算:“对我来说,这些Ins图像只是玩玩罢了。我不认为它们可以与我真正的作品相提并论。”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辛迪·舍曼一直在不断进化摄影的可能性:是她彻底颠覆了传统摄影的纪实性,通过不断推动摄影的”叙事性“与“伪装性“,令观众意识到:原来我们看到的,只是艺术家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复星艺术中心辛迪·舍曼回顾展现场。图片:致谢Yi Zhang

辛迪·舍曼

展期: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1月13日

地点:复星艺术中心丨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号


文丨Yi Zhan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