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作源于身为女性的文化观察”:辛迪·舍曼在华首展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703   最后更新:2018/11/07 10:47:53 by babyqueen
[楼主] 服务员 2018-11-07 10:47:53

来源:Frieze


从第12届上海双年展揭幕到苗颖对“中国网络虚拟世界”的探索,我们为你搜罗上海这座城市中的最佳展览。


a  “祝福 Well-Wishes”

Gallery Vacancy

2018年11月9日-2019年1月5日

陈飞,《祝福》, 2018

李明,《运动》, 2014


隐匿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 Gallery Vacancy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然而,通往那里的路径,却也充满了当地特色和生活气息——这也是策展人孙冬冬,想要在这个画廊周年展中融入的特质。展览集合了11位艺术家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对画廊所处的周边环境的社会、物质肌理的日常化吸收呈现。展览甚至还延伸到了周围的环境中,在弄堂中的临租房展出作品——这些临租房大部分是被来附近医院探病的外地人,或者外地来沪的考生所租住。不管是李明讨喜的视频作品《运动》(2014)——在该作品中,李明身体力行了一系列动作,并在带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中转乘,如挖掘机、自行车、蹦蹦车,完成了一段自许的公路旅程;陈飞细腻而真实的丙烯酸颜料画作《祝福》(2018),一个有着丰富种类水果的水果篮,它是探望病人时的一种常见的礼物;还是陶辉的关于女性的视频影像,讲述一个琐碎虚拟的故事;这些作品都在展示和关注这一城市的独特肌理,正如我们所见的那般。


b  杨嘉辉, “马路如虎口”

马凌画廊

2018年11月6日-12月23日


作为一名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作曲家,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杨嘉辉在声音、视觉、身体体验以及社会空间的领域进行跨学科创作,试图探索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操纵和改变。展览名“马路如虎口”是 90年代香港政府进行公共交通安全宣传的儿歌,它旨在警示市民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他的绘画、视频和雕塑装置,杨嘉辉挖掘汽车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这一物件带有的充满争议的联结:自由、富裕、控制;危险和事故。不管是汽车中的残次品,还是保时捷,艺术家都通过充满趣味的声音绘画加以分析,前者有缺陷的噪音(令人紧张不安),后者重重的关门声(令人安心),都在视觉和听觉上展现出来。视频中将各式交通安全信息、奢华广告以及当地的吉祥符号混合,同时还将数码人物,以一种令人恐惧的方式扭曲、肢解。展览空间还包括了大型的从墙面突出的狮背,以及赞美汽车优点的广告。整个展览犹如一个路线图,让我们得以思考形成我们行为的那些潜意识。

作者MAYA KRAMER

Maya Kramer 是一名艺术家、自由撰稿人,同时担任上海纽约大学的兼职讲师。


[沙发:1楼] guest 2018-11-09 11:21:22

来源:Frieze


上海繁忙艺术季,最佳展览推荐(二)


《Eclipses》, 2018, 上海当代艺术馆,

鸣谢: 上海当代艺术馆, 摄影: Jiang Wenyi


c “禹步”: 第12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10日


对于居住在上海的艺术爱好者而言,上海双年展是值得前往的盛事。于20多年前创立,今年已是上海双年展的第12届。上海双年展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而且,由于它“轻商业”的特点,俨然成为了那些在上海鲜少能看到的艺术作品的展示窗口。此次的双年展,由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策展。“Proregress”是本届双年展的英文标题,源自美国诗人E. E. 卡明斯在诗歌语言实验中所创造出的一个词汇。这个词结合了“前进”和“后退”之义。这一主题似乎在探讨今天我们的先进,似乎也在瞬时间引发了对立面的回应,这也引导我们审视逐渐分化的社会构成,以及权力和矛盾感的加剧。在这一背景下,梅迪纳所选择的策略,是将深入检视矛盾作为一种否认拒绝的方式,借助“理想化的叙述”,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灵活的,让对立面得以并存的空间,同时得以维系这些矛盾。虽然这成为了时代主旨、现有的精简艺术家名录以及,以充实主题为目的的艺术作品的和谐预设,然而侧重点的分布或许是不均等的。双年展即将揭幕,它是否能实现人们的预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d 纳里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 “你能听到我吗?”

阿拉里奥画廊

2018年11月6日-2019年2月17日

纳里尼·马拉尼,“你能听到我吗?”, 2018, 展览现场, 阿拉里奥画廊,上海。鸣谢: 阿拉里奥画廊首尔/上海


11月是上海繁忙的艺术季,这里将举办两大国际艺术盛会、双年展,还有各大论坛和庆祝活动。今年,一众西方蓝筹艺术家在上海的艺术机构举办个人作品展,展示出中国对于欧洲、美洲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的关注和聚焦。也因此,阿拉里奥画廊举办的印度艺术家纳里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的小型作品回顾展,显得与众不同,格外受人欢迎。该展展出其从60年代末到现今的艺术作品。虽然纳里尼事业的开端,始于对几何形式的现代主义风格探索——黑白摄影照片、色彩丰富的动画;后期,她的作品演进为针对流离失所的人群的直接、原始的陈述。融合神话、历史与不公,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英雄主义展开,她借助绘画、视频、投影以及皮影将这些主题呈现。她创作的装置作品,往往将观者包围在光、影、平面图像的漩涡中,观者似乎进入了其创作过程本身。70多岁的纳里尼,在今年创作了动画作品《你能听到我吗?》(2018),并将它放在社交媒体上以触及更多受众,这无疑证明了她对艺术实验的不止息的热情,以及不知疲倦地对于弱势群体的维护和不断发声。


e “走向现代主义:

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上海博物馆

2018年9月28日-2019年1月6日


爱德华·霍普,《夜游者》, 1942,布面油画, 84 x 152 厘米。鸣谢: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合作呈现这一结构紧凑的艺术展,来自这两大艺术机构的艺术作品,聚焦展示美国战后时期来临之前的80年。这些绘画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美国走向世界舞台之前的社会力量、大型事件以及所经历的艺术发展。大部分参观者会想要前往见证经典大师画作的真容,如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1942)、惠斯勒的《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1872);然而,展览中还有众多不太知名的绘画作品值得我们探索,比如大卫·布赖泽对于奴隶解放后居所的刻画《弗吉尼亚老屋》(1863),乔治·卢克斯在作品《屠夫的马车》(1901)中展示的20世纪开端美国艰辛的都市生活,揭露美国人当时生活状态的残酷和复杂性。同样惊艳的还有展览开始处的费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的画作——《我们的旗帜在空中》(1861),这是用于支持、鼓励内战中北方联邦军的画作,同时也不由让人联想到今日美国的社会状况。


e Allison Katz, “短火缪斯”

天线空间

2018年11月6日-2019年1月9日

Allison Katz, 《Cock, Interrupted》, 2017, 布面油画和米,

2 x 1.8 米。鸣谢: The Approach, 伦敦


很难想到最近的展览中,有名字能像Allison Katz的展览名一般出挑醒目——“短火缪斯”,展览的作品有趣地混合了不同的主题领域,融入了绘画的语言和历史。通过夸大的传统的陈列方式,将绘画从连续地挂在周围的墙上,移到在画廊中间独自展示,艺术家变换视角,并微微地打破对分的平衡。这同时也是画面的主题,视角和观察点却被推挤、敲击、阻挡以及增倍。 在作品《pb》(2018) 中,绘画中的绘画成为了周围空间中绘画的缩影;在《Café Man Ray at the Copley Gallery, LA 1949》中,我们正在检查嘴巴的内部,同时进入了一个展览空间,这意指作品名中画廊的同时,还指观者身处的画廊。通过瓦解一个稳定的参考点、性别的联结,画布通过无言的、聪明的,以及充满幻想的方式一分为二,Katz将缪斯的观点发散,更新了其在数码时代的指代和关联意义


f 苗颖, “他山之石”

没顶画廊

2018年11月6日-2018年12月30日

苗颖,《男神、棕熊和独角兽》,2016,面料和金属上打印,305 x 240 x 35 厘米。鸣谢:没顶画廊,上海


苗颖对于研究互联网的兴趣始于十年前,当她发现中国互联网需要接受审查的时候。然而,她并没有谴责这种限制,相反地,她投身由此产生的猫和老鼠的游戏中,从此让“Chinternet”成为了她的创作主题。苗颖当前的展览“他山之石”,与来自M+的委约网络相关。《硬核数据排毒》(2018)幽默地兜售防火墙的各种好处,通过展示它的限制减少了盯屏幕的时间。她邀请观者将VPN设置在中国,然后亲自查看百度地图,地图指示的不准确会让你远离目的地,因此可以激发和他人进行交谈,以便问路。这样一种轻松的态度,似乎是第一次在视频作品中呈现——《 the formalized abridgment of the rational truth》(2018),但是随着视频的播放,带着一种不祥之感。苗颖将奢侈品广告、自我帮助、互动、数据收集、政治意识形态的的语言嫁接到搞笑、不可思议的图片、音乐和配音的混合中。虽然她的焦点是指向 “Chinternet”,隐藏在其下的关于便利、控制、操控的潜台词变得越发清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