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家,就是要不断地出走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42   最后更新:2018/11/05 10:58:44 by babyqueen
[楼主] 陆小果 2018-11-05 10:58:44

来源:凤凰艺术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2018年11月6日,围绕主题“未来演化”(Future Humanity)的第二届 Hyundai Blue Prize 中国青年策展人大奖决赛将在798艺术区的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举办,颁奖典礼将于次日(11月7日)进行与此同时,2018年11月8日即将迎来本年度的超级重量级大展“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


自今年3月23日揭幕以来,Hyundai Blue Prize 2018 经历紧张的公开招募、海选晋级、初审、复审等阶段,六强入围选手终于脱颖而出。在紧随其后的韩国交流考察活动之后,入围决赛的青年策展人们立即进入了今年首次推出的“导师指导”环节。入围选手通过抽签的形式与国际评委组合,接受评委一对一的指导。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评委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选手,快速提升了选手在学术和策展实践方面的经验,而选手也用她们蓬勃的锐气和创意回馈给各自的评委导师。金秋10月,经过六强选手与评委反复打磨的入围方案线上投票正式开启,从10月1日开始至今,已收到67000多选票,吸引了大众的广泛参与,开启了全民讨论艺术、创新的新模式。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策展人:李贝壳+孙天艺、刘倩兮、姚梦溪、王慰慰、魏颖、龙星如


随着10月31日大众投票通道的关闭,Hyundai Blue Prize 2018即将进入最后的决赛阶段。11月6日,六位著名的国际专家评审:亚太艺术(Art Asia Pacific)主编伍颖瑜(Elaine W. Ng),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 Festival)总监马丁· 霍齐克(Martin Honzik),特雷斯德费布雷罗国立大学电子艺术专业教授马里阿诺·萨顿(Mariano Sardón),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教授、2017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独立策展人李振华,西安OCAT艺术中心馆长凯伦· 史密斯(Karen Smith)将共同出席决赛。与此同时,18家来自艺术、大众生活、汽车、党政类的36名受邀媒体评委也将进行现场提问和投票。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等参观 MMCA


决赛现场,六强入围选手将直面大众和媒体,现场演说策展方案,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是对艺术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彰显了 Hyundai “创意能量”(Creative Energy)的理念,更体现了 Hyundai 携手当代艺术共创更好未来的愿景。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专家评委:伍颖瑜(Elaine W. Ng)、马丁· 霍齐克(Martin Honzik)、马里阿诺·萨顿(Mariano Sardón)、邱志杰、李振华、凯伦· 史密斯(Karen Smith)


“创意能量”(Creativity)和“创新未来”(Sustainability)两项大奖的获奖者,将由专家评审、媒体评审、大众评审的三方投票结果计算得出,并在11月7日的颁奖典礼上公布。而最终两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由 Hyundai 提供的60万元人民币展览经费,并将受邀走访国际一线艺术机构,在了解 Hyundai 国际艺术项目合作计划的同时,与当地知名机构策展人一起互动,交流策展经验和理念。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初审评委:王春辰、鲍栋、戴卓群、孙冬冬、付晓东、鲁明军、何桂彦、胡斌,


决赛选手谈“未来演化”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姚梦溪(策展人、自由撰稿人,激烈空间联合创始人)


我想先把“未来演化”这个词语给拆开。“演化”于我而言是排演和操练,如同戏剧的后台,一次次的模拟和试错。但是,“未来”就很具有争议,在今天看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城市,个体受益的同时被一系列由资本主导的控制手段牵制。所以,未来除了探讨技术外,势必难以脱离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阶级等等问题的纠葛。“未来”是谁的?我也不能代替你,因此项目必定不会有一个宏大的“未来”。如果暂时不能达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的状态能否通过个体的角度,或者小范围的实践,提供可能性?以此开始去设想“未来演化”,延伸到展览项目方案里,希望最终会呈现,我所期待的“未来”集群。


——姚梦溪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刘倩兮(泰康空间策展人)


我觉得“未来演化”这个主题非常具有思辨意义,它的英文题目 Future Humanity,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将未来放回到人文主义的范畴去探讨的可能性。一直以来人类都从未停止过对于认知世界的自圆其说的努力,由神话、宗教、地方传说勾勒出各类具体的想象。我更相信未来是一个有关时间的相对概念,也是每一个时代的人文线索,我们在想象未来的同时也成为并践行了历史的未来。它在无数偶然和机遇中成为我们此刻无法修改的现实。在这种意识之下,也许我们如何看待从我们所处的现世进入未来的多重可能性就尤为重要。科学技术所代表的理性与神话、宗教、神秘学这些看似“荒诞”的结构所代表的非理性之间是一种平等或可以相互转译的存在,我会愿意相信,今天的科学技术之于今天的我们与神话和宗教之于远古人,是同样有效的。它们都是一种我们倾向于以何种方式去理解世界的途径,去尽力削减存在于“未来”之中的偶发性的机制。


——刘倩兮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王慰慰(策展人)


通过我近年针对亚洲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状况进行的调研,我也愈发认为,在东亚当代艺术领域中展开针对未来之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讨论,是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东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而纠结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关系;急速发展的科技、经济、社会变革;网络时代带来的颠覆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体系的突变……都冲击着年轻一代的东亚艺术家们,他们如何携带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面对充满矛盾性的当下与未来,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在社会、文化、个人的层面上作出思考和回应?这对于我们在观察和研究现代文化的多样性时也提供着重要的参考经验。当然,在这样的讨论中,也需要警惕可能陷入的新一轮的东西思维体系的二元对立陷阱。


——王慰慰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魏颖(策展人、研究者、泛生物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会面临很多新的境况,比如创作主体性的变化,艺术家将不限于人类可能是机器、算法或者其他物种,甚至是混合身份的共同创作;比如资本与技术的束缚绑定愈加紧密,而技术对于社会结构的颠覆也显而易见;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太空移民等新媒介和题材的使用,对于艺术家的视野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展览的视角和思考层次会比较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展,它将是一个“泛文化”意义上的展览,包括文化研究、科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在展陈作品的基础上也希望能推动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魏颖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李贝壳(写作者、策展人)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孙天艺(艺术从业者、写作者)


所有时间的概念都是现有时间概念得到的结果,就好像不同时期的科幻片会有一个已有的“现在”的语境。因此当在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脑海中联想到的第一个点仍然是当下,因为未来的图景都建立在当下的问题、思考和焦虑之上的,从时间概念上说,现在是一切未来的切入点。


在推进这一主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实际上各领域的人都在提出他们对未来的设计概念。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这些概念其实都还是在解答有关人的问题,例如在资本主义加速运转之下的人类生产该何去何从、人与其周遭环境的关系、对星球的未来想象、生物基因设计和人工智能、甚至人未来的感官和心理转变。思考这些问题使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时候不至于完全茫然,也不会使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局限于悲观或乐观的二元论中。如果我们将现在的时间当作一个坐标,未来的概念就是一个不断震荡、调整并不断靠近的变量,这个结果的最终达成需要各领域的人协同合作。


——李贝壳、孙天艺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入围选手:龙星如(策展人,写作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方向研究员)


就像看到 E.A.T.一样,我最近时常恐惧性地想,我们是否在不断回归到“曾经被解决过”的问题上。

对于近代早期的人而言,并没有什么严格壁垒使科学、人文和神学彼此隔绝,基歇尔的图像里也暗示过这样一种环环相扣的探索与理解世界的方法。从技术进程来说,我们似乎在专业主义的线索上走得很深,但较少去用全局想象的方式去理解世界了。挺务实的。最近一直在慨叹。


技术跟“文艺”在今天都失去了威权。我观察到许多单向度的论证,包括对于技术无条件的过度渲染,也可能包括简单粗暴地认为某一项特性技术会瞬间倾灭世界。“神化”和“妖魔化”的原点可能是错综复杂的舆论设计,也可能只是来自于一场翻译事故。这既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艺术的问题,好像问题在于流通于二者之间的语言系统。


至于“技术”和“人”的关系——从我自己研究的领域而言,我认同广泛的监控和大数据可以投用户所好,也可以操纵舆情,也广义地认同技术正在大范围地制造一种权力再分配,一种在现有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上,新提炼出来的维度,并且具备一定的自主性。


——龙星如

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


与此同时,2018年11月8日即将迎来本年度的超级重量级大展“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该系列展览是由 Hyundai Motor Company、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CAFA Visual Art Innovation Institute)、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首次联合推出的项目。展览聚焦技术进步的社会和文化维度,将同时呈现来自9个国家艺术家的17件艺术作品。

▲ “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三位策展人(从左至右)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


此次大展的三位重量级国际策展人分别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参展艺术家为:米歇尔·斯潘盖罗( Michele Spanghero)、申承帛 金容勳(Shinseungback Kimyonghun)、玛丽·弗拉纳根(Mary Flanagan)、迈莫·艾克腾(Memo Akten)、艾萨克·蒙特 & 托比·基尔(Isaac Monté & Toby Kiers)、埃米·卡丽(Amy Karle)、姚力宁(Yao Lining)、欧冀飞(Ou Jifei)、DEPART、市原悦子(Etsuko Ichihara)、 陈丹(Chen Dan)、龙星如 & 周姜杉(Iris Long & Cedar Zhou)、王郁洋(Wang Yuyang)、邓菡彬 & 张丝甜(Deng Hanbin & Zhang Sitian)。


展览将探讨未来的人机关系、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影响、传统和精神以及机械化和合理化之间的碰撞。而最终,我们人类才是所有议题的核心。我们总是秉持着有利于人类的前提,试图突破假定的界限从而改变世界,以及我们自身;我们总是竭尽全力使用技术——尤其是那些能推进更大的进步并塑造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的技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但现在,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的边缘。迄今为止,我们星球上的所有技术都被人类作为一种工具而发明、构造以及使用。但是如果技术从一个纯粹的工具进化为具有或多或少独立性的同伴、搭档以及同事会怎样呢?它会做什么?又会决定和控制什么?技术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将扮演什么角色?新一代的机器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影响?我们自身又该如何避免让梦想沦为梦魇?


“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由三位策展人联合策划: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奥地利电子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电子艺术输出资深总监)、邱志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教授、2017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李大衡(Lee Daehyung,Hyundai 全球艺术总监、2017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策展人)。因此,此次展览能呈现不同的文化影响力则不足为奇。它还点明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全世界都在面向未来、拥抱未来,而所有的进步都源于人类缤彩纷呈的愿望、梦想和愿景。

▲ 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


直到近代,飞行的梦想终于成为了人类梦想的缩影。我们一直希望将看似不可能的东西成为可能,努力超越自我,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边界。正是在朝着无法实现的彼岸的进发中,生发出了使我们人类如此独特的核心——主观的自我意识,包括我们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归宿。


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就已告诉我们工具和技术的重要性。从梦想到创伤两难的境地实现无法实现的目标更需要具体的需求、创造力和正确的工具与技术。


—— 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

▲ 策展人邱志杰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是一个趋向未来的物种,一个由想象力驱动进化的物种,一个自我谋划、自我设计和自我解释的物种。人类可以忍受饥饿、病痛、天灾人祸,可以接受地理和时间的局限,但不能忍受一种没有解释的生活。没有解释的生活没有意义,也不足于在现世中植入变化的期盼,也就没有未来。有了解释和未来,人总可以爆发出强大的耐受能力,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因此,有史以来,人不但积极地生产、生殖,养家糊口,更积极地寻求解释。人是一种讲道理的动物,只有生活在故事和神话中,只有生活在逻辑中,人才觉得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这种解释能够顺畅,人甚至创造了神灵和鬼怪。虽然时常求助并企图获得鬼神的力量加持,但归根到底人类知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事情时常发生,鬼神承担的最终使命并不是帮助,而是解释:让这个世界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解释,让不可解释的部分有其道理。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技术和鬼神竟然相安无事。技术延伸感官能力,加大感觉的深度、广度、密度和频率,这并不妨碍千里眼和顺风耳在人心中活跃。技术放大了行动的力量,移山填海日行千里;技术扫描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把我们过去误以为是鬼神居住的圣地变成了地理编码,把月宫变成了月球。并不妨碍当代宗教摇身变成心理治疗,提供治愈的力量。因为即使技术不断地让反常识的认知成为经验,即使所有的技术先知,不管是当年的电气预言家,还是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巫师,他们的口吻都有几分像是祭司,并且也都和宗教先知一样喜欢谈论末世论和千禧主义,只要尚未动摇解释体系,它就依然是驯服的自然力。越是深刻地发现自然力的逻辑,越是让我们膜拜设计者的智慧。


但是我们正在来到这样一个临界点:技术正在全面侵入我们的解释体系,它们正在僭越原属于鬼神的领域。占卜和问卦正在由大数据提供,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的道德自觉正在交由外部监控来执行,而偶像正在获得思考能力,它们对答如流辩才无碍,它们像鬼一样,它们像神一样。这一定不是史无前例的,在人们用火光驱除了黑夜的那一刻,这一进程或许早就开始。但是人类从未像今天这么方寸大乱。造物和死亡、预言和宿命,这些鬼神的领地,从未像今天这样开放地任人编撰。

在我看来,解释系统的混乱,是今天世界的政治混乱和文化混乱最深刻的根源。因此我既关注技术带来的经济能量和经济模式,技术带来的全新的政治议题,技术带给交往和感性的既新又老的问题,更首先关注技术对解释体系的撼动,具体来说,就是技术对于信仰和心灵实践领域的重新描画。未来人性,是否将在没有鬼神的世界中伸展?在技术驱散了神出鬼没的旧世界之后,云何降伏其心?


—— 邱志杰

▲ 李大衡(Lee Daehyung)


近代以来,飞行的能力代表了人类追求梦想的起点。用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类思维和愿望的伟大真理:它在最远的地方,它带来了可能和不可能的碰撞,并超越物理限制——就像是缩小后的动物王国——而浮现出那些于其上、于其远的事物。对“无法实现”的这种热切追求,可能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独一无二的关键——即“迸发的想象力”。尽管受困于所谓的自我意识和死亡归宿,但我们敢于梦想。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前方,还要看看我们的四周:我们创造了什么,而如今我们又可以创造什么?聪明才智与灵感的迸发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正如同艺术和技术被公认为是人类潜能的两极。艺术和技术都有能力超越边界,产生新的状态,同时也可以推动当下向前发展。艺术创造和与艺术的相遇对于激发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并使我们的思想超越寻常而言至关重要。艺术呈现、回应和解决问题,更新或替代视角,它是一个无需学习的共享语言。


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同时实现,“未来演化:我们的共享星球”(Future Humanity:Our Shared Planet)将想象出一个具有其它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条件的新环境的体验。


—— 李大衡(Lee Daehyung)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览外,三位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更将于11月8日下午特别为大众带来精彩的展览讲座,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与思索。    


展览信息

“未来演化 — 我们的共享星球”


策展人: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

艺术家:米歇尔·斯潘盖罗( Michele Spanghero)、申承帛 金容勳(Shinseungback Kimyonghun)、玛丽·弗拉纳根(Mary Flanagan)、迈莫·艾克腾(Memo Akten)、艾萨克·蒙特 & 托比·基尔(Isaac Monté & Toby Kiers)、埃米·卡丽(Amy Karle)、姚力宁(Yao Lining)、欧冀飞(Ou Jifei)、DEPART、市原悦子(Etsuko Ichihara)、 陈丹(Chen Dan)、龙星如 & 周姜杉(Iris Long & Cedar Zhou)、王郁洋(Wang Yuyang)、邓菡彬 & 张丝甜(Deng Hanbin & Zhang Sitian)。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8日——2019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决赛


决赛时间:2018年11月6日

颁奖时间:2018年11月7日

入围策展人:李贝壳 + 孙天艺、刘倩兮、龙星如、王慰慰、魏颖、姚梦溪(按拼音顺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主办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

活动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1号)


公共项目

活动名称:“未来演化 –我们的共享星球”展览讲座 I:“共享未来 Share the Future”

嘉宾: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

活动时间:2018年11月8日,15:00-16:40

活动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一层(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1号)


“未来演化 –我们的共享星球”展览讲座 I:“共享未来 Share the Future”

嘉宾:马丁·霍齐克(Martin Honzik)、邱志杰、李大衡(Lee Daehyung)

活动时间:2018年11月8日,15:00-16:4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