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逻辑,艺术也许会更好”:3D电影《Nightlife》| 法国艺术家Cyprien Gai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585   最后更新:2018/10/19 13:16:34 by 另存为
[楼主] 展览预告 2018-10-19 13:16:34

来源:烟囱PSA


青策计划2018

Emerging Curators Project 2018

时间:2018年11月2日 – 2019年2月24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5楼7号展厅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鸣谢:瑞士斯沃琪公司、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法国驻上海领事馆、香港艺术发展局

票价:免费



“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学术项目,旨在探讨展览在今天的意义以及策展的新可能。2018年的第五届 “青策计划”在招募期间共收到了61份有效方案。今年7月,PSA学术委员会委员霍米·巴巴(Homi Bhabha)、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唐娜·德·萨尔沃(Donna De Salvo)、丁乙、费大为、冯原、高士明、龚彦、侯瀚如、马克·维格利(Mark Wigley),客座评委雷内·洛朗索(René Lorenceau),以及特邀评委弗兰克·戈特罗(Franck Gautherot)组成的国际评审委员会面试了入围终评的8组方案,“有毒”(策展团队:吕凝珏、李静秋、任心怡)与“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策展团队:陈子澂、张瀞尹)从中脱颖而出。这两组获选方案历经4个月的深化与落地,将于2018年11月2日正式向公众呈现展览成果。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展览“有毒”以大胆、新颖与思辨的视角看待“人机共生”的可能性,并重新发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微妙关系。马克·维格利评价道:“策展团队通过将社会——文化——个人——机构结构解读成代码系统并且将计算——数据——机器的结构解读成社会生物体系,从而尝试解开人和机器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引出了‘共生’的概念,即在这状态下各个元素边界模糊互相交织。”展览“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则在全新的世界再度发问感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通过艺术家的视角重构感知与经验,将个体化的感官与经验拓展至更深层次的美学范畴与社会责任。霍米·巴巴点评道:“这个项目将文化感知、艺术解读和机构发展等关键的议题连接在了一起。我们如何衡量艺术家联系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美学和道德价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一行为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在此互动过程中新生的事物。这无论对于美学而言,还是对于构建世界生态和文化演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不断自我更新与拓展中,“青策计划”在五年内共助力了30余位华人策展力量实现了14场展览项目,联合全球多家高校、文化机构开展了巡回活动,并提供获选策展人海外研修机会。“青策计划2018”展览同期,PSA将举办“青策计划”5周年特别展览与活动,通过文献资料、纪录片、出版物等方式,回溯并梳理“青策计划”与青年策展人共同成长的历程,同时向未来的展览策划与艺术语言提出全新的设想。


策展团队:吕凝珏,同济大学工学学士,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及同济大学建筑学双硕士。自2013年起参与多项建筑展览相关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媒体、出版及策展。李静秋,中国美术学院文学学士,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硕士。现为视觉设计师,主要研究视觉设计及动态图像。任心怡,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在读,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艺术和后网络艺术。

展览介绍:“有毒”是一个考察网络时代人机共生关系的新媒体艺术群展。展览以“坏代码”一词为出发点,探讨了这一存在于实用工具和畸变病毒之间的概念在后网络艺术的多种可能。展览将由内外两个部分组成:外层为“乱码现实”,展现了利用程序语言或新媒体计划再现或介入世界的作品;内层则为“现实乱码”,这部分的作品将集体构成一个类似于现实生活坏代码的荒诞空间。


借助空间设置与作品呈现,展览试图探讨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机器无所不在、算法无孔不入现状中微妙的人机关系。展览同时相信坏代码并非只是存在于屏幕背后的妖精,更是一个早已渗透所谓“真实”世界的幽灵。仅存在于后网络时代的种种病态关系,如同代码异味一般充斥在展厅空间中。


“有毒”不是另一个受恐惧驱使的科技异托邦幻想。相反,“有毒”以一种近乎冷漠的疏离状态来看待自身所处的世界,并饶有兴致地琢磨这个新世界所带来的新规则。最终,“有毒”向观者们抛出的是一个黑客挑战:什么样的作品或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像病毒一样入侵这个世界的神经中枢?

▲今童,《全知之眼 β-1》,2017,交互动态装置,280 × 400cm。艺术家供图。

▲aaajiao,《水测·石油》,2017年,综合材料装置,绮怡玻璃瓶,BLK水,蠕动泵结构,金属和亚克力配件, 20 x 12 x 50 cm。艺术家供图。

▲何卉琦,《局外人》,2017年,彩色数码视频,6’32”。艺术家供图。

策展团队:陈子澂于伦敦与多伦多分别学习策展与东亚研究,曾任职汉雅轩等多家国际画廊,并于世界各地策划并制作多个展览,包括在上海美术馆的“陈福善的世界”。作为独立策展人与作家,其研究集中于艺术家实践与当代城市问题,获选香港Para Site新晋策展人并策划展览“言灵”。张瀞尹是艺术行政管理人、展览策划与制作人。曾任职于台北当代艺术馆、香港a.m.space等艺术机构与艺廊,并参与独立项目计划。现为香港艺术中心资深策划主任,负责视觉艺术展览与节目,以及跨领域项目之策划与执行。

展览介绍:题目“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源于一个自古以来的哲学难题:我们自身所观察范围以外的世界是否存在?西方先哲将世界本体与我们的感官分离,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物质本体,而是我们所感知到的总和。量子物理学家以“薛定谔的猫”来借代真实世界与人类感知之间的关联与纠缠,提出万事皆为众多可能性坍缩的结果。如同盒内猫在被窥视前无法得知其生或死,开盒后只能看见二者之一,让可能性坍塌成为确定的现实。我们无法知悉感知以外的世界,但艺术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林中路,让我们得以打破物体的叠加过程,观看到确定的世界。


艺术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实践当中,在过程中重申自己的世界观,作品成为个人认知与现实中间的桥梁,显示出艺术的思想与表达系统。艺术品是观众与艺术家的桥梁,在展览之中,艺术家或是展现以物入艺的不同面向,或是对现实与虚拟的界线发出质问,或是探索与批判个人与艺术家身份的自身经验。


当今的网络科技盛行,无论是社交媒体形成的交流空间,或是VR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人们皆能观看或是体验不同的艺术作品,却容易丢失与忽略“在场”。此次展览将强调“临场”的重要性,结合外在的景观设计与内在的情感与经验,构建实际感知与创作知识的经历,测试并重溯当代艺术观众本位的原点。

▲钟正,《暖光》,2017年,单频录像,尺寸可变,录像长度与展览开放时间相同。艺术家与安全口画廊供图。

▲刘卫,《个人肖像图(星矢)》,2017,典藏级喷绘、塑胶彩,150 x 126 cm。艺术家供图。

郑婷婷,《日光微凉》,2018年,布本油画,220 x 150 cm 每张。艺术家与何兆南供图。


关于“青年策展人计划”

2014年,PSA创立了国内首个公立美术馆对于青年策展人的资助项目——“青年策展人计划”。五年以来,“青策计划”始终致力于发掘华人青年的策展与创作力量,为他们提供实践理想的舞台、全面且深度的学术指导、进入公共视野的途径,以及良性的成长环境。“青策计划”的最大特点在于不设学历与行业门槛,在“泛策展”的时代,以开放的姿态发现年轻策展人与艺术家,发现有趣且实时的话题以及崭新的展览形式。每届“青策计划”皆邀请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策展人、博物馆馆长、学者、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组成国际评委会,针对投稿方案进行公开透明的评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