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Frieze继续聚焦“女性”,中国画廊减少出席:艺术市场天平朝哪边移动?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0   浏览数:1691   最后更新:2018/10/08 11:08:23 by 聚光灯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10-08 11:08:23

来源:南山社  照夜白


三月暮春之初,我邀梁硕共游蓝田辋川,梁欣欣然,要做地理形胜考,游历归来于南山社座谈。行前,梁硕对自唐代王维以降,宋元明清历代“辋川图”做详备考辨,南山社亦协力搜集辋川相关研究文论供其参阅。在短短两天的行旅跋涉中,印照王维在《辋川集》中所描述和营造的“辋川二十景”,对辋川地理实地勘察,试图在山水谷壑中寻踪觅迹,捕风捉影,勾划些许草蛇灰线。——戴卓群

梁硕(左)、戴卓群(右)


南山社邀我根据西安这片地方做个项目,在戴卓群给我提供的地设中包括辋川。辋川这两个字对我来说特别显眼,因为“辋川图”是古画中的经典题材之一,我印象很深;我也知道王维这个被奉为所谓文人画始祖的人,在辋川弄的“辋川别业”,是目前留下图文信息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早典范(就我所知,没严谨考证过),其中套路延续至今,影响巨大。光这些理由已经足够引起我的兴趣,但更勾我的是,这地方如今怎样,特别是戴卓群说现在那地方啥都没有、极其平庸之后,我更加的好奇。

赴辋川之前,作了两个功课,一是网上搜集历史里重要的“辋川图”;二是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很多人认为,在各种版本的“辋川图”中,北宋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传)的石刻拓本是目前比较早且完整的图像信息,也是后代大部分辋川图的图像模版,内容是“辋川二十景”,是根据王维《辋川集》中的二十首诗画出来的。这二十首诗描述了王维自己在辋川营造的二十处景致。王维是用诗点的景,还是自己造出的景触发了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此有了“点景”这个事儿,而且这些景也提供了一套图像模式供后人演绎发挥。通过相关文献,我了解到王维其人和“辋川别业”的一些知识,更好玩的是很多研究者都根据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传)去推测曾经的“辋川二十景”在现实辋川中的所在。这其中叵测之处在于,大家所倚赖的这幅图像,不用说跟王维原作的关系,连是不是宋代郭忠恕的作品都不一定。因为懂古建的朋友说画里的建筑和山石的风格都是宋以后的,这就意味着大家心目中的辋川别业的样子,可能根本就是文人们的臆想和以臆传臆。我无意于考证和鉴定,觉得这事儿有趣是各种关系的叵测。最近听说,当地政府要大力开发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恢复昔日辋川二十景……



三月,我和卓群、兴业一起到了辋川,大致转了一圈此中方圆,正如所说,如今的辋川,真跟古画和古诗里的样子没半毛钱关系了,真的是一片再普通不过的山村营生了,村民们甚至都不知道“王维”、“辋川二十景”这些名字,真是硬梆梆的“文化断裂”。看着墙上到处画着所谓的辋川二十景,都是按照那幅著名的郭忠恕版辋川图套下来的,跟真实地貌没半毛钱关系,难怪村民不知道这画的是自己的家乡。




但是,半毛钱没有,二分钱的关系还是有的:山河形势的框架还在,迂回远眺中仍然能脑补回诗中依稀;从残存的一些痕迹看,也似乎能灵犀到王维对佳地的判断。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在臆想,但这微弱的依稀已经足够让人亢奋。再说,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时王维来到这儿,面对的是当时帝都和辋川的理想与现实,他想要的是庙堂与山野间的弹性,我们今天也到这儿,我们面对的仍然还是那个理想与现实,想要的也还是那个弹性?所以,历史的,意淫的,山水的,生态的,游客的,野心的,所有这些东西都聚集在这儿。此行时间有限,期待下次。


梁硕

2018.10.3













令人期待的是,

2019年5月间,

梁硕计划将继续前往辋川驻留一月,

并于驻留结束后在南山社空间实施现场项目并举办个展。

梁硕,1976年出生于天津,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2006年参加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项目,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和居住于北京。


他曾参加过“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2)、釜山双年展(2004)和“海上·上海-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等重要展览。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美术馆展出,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今日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尔国立当代艺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赛的拉特美术馆、荷兰海牙Beelden aan Zee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福Kade艺术中心、西班牙卡斯特罗ESPAI当代艺术中心、挪威奥斯陆KunstnernesHus美术馆以及意大利罗马Mueso PietroCanonica美术馆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