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诗:搬家!搬家!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48   最后更新:2018/09/29 13:47:26 by 陆小果
[楼主] colin2010 2018-09-29 13:47:26

来源:艺术界LEAP  西蒙·弗兰克


新倾向:致颖

New Directions: Musquiqui Chihying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时间: 2018年8月25日至10月28日

致颖,《雕塑品》,2018年

Musquiqui Chihying, The Sculpture

双频高清影像、打印输出

22分10秒, 150 × 150 厘米


在致颖的“归期有朝一日”系列作品的核心有一个极有力的图像。在被同时展示为双频录像与摄影的《雕塑品》(The Sculpture)中,致颖模仿了法国作家、政治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拍摄于1954年的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马尔罗满不在乎地抽着烟,即将出版的新书的样稿平铺在他脚下。相似的,在《雕塑品》中,致颖叼着香烟,头发参照着马尔罗的法式慵懒斜散在一侧,查阅着项目资料,而他手上的项目是对于中非关系的调查以及重新想象

《雕塑品》(局部),2018年

The Sculpture

双频高清影像、打印输出

22分10秒, 150 × 150 厘米

安德烈·马尔罗

摄影:Maurice Jarnoux

图片来源:MACBA Barcelona


在这里模仿马尔罗是个意味深长的选择。这位左派知识分子曾在柬埔寨吴哥盗取文物。在那个年代,明显的殖民主义进程正在瓦解;作为一个公共人物,马尔罗代表了一种比早先纯粹的东方主义更“友好”的意图(但也不能因此将其看作是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在人们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的今天,致颖提出质疑,当下全新的关系模式是否真的已与过往决裂,又或者是像马尔罗身上所体现的那样——带有一种依旧令人不悦的延续与倾向。

《慢跑》(截屏),2014年

Jog

双频高清录像,各1分钟


常驻柏林的台湾艺术家致颖在他的创作中通过多种媒介手段探讨殖民主义遗存,例如诙谐的录像作品《慢跑》(Jog),反思了自身作为一个亚洲艺术家在欧洲的位置;以及《声线计划——史贝克斯的歌》(Sound Route: Song of SPECX),是与艺术家吴其育和沈森森合作的音乐研究项目,考量了荷兰殖民主义在印尼与台湾两地之间的联系。上述项目中的一些主题在“归期有朝一日”中重现,气氛也愈加凝重。展览呈现于一间黑暗的房间中,大多数非录像的作品仅在射灯下显露,这些手段无一不增强了展览的阴郁氛围。

“新倾向:致颖”展览现场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8年

《留言本》,2018年

The Guestbook

单频高清影像,14分43秒


“旅居者(sojourner)”这一(后)殖民符号在录像作品《留言本》(The Guestbook)中重新浮现,影片跟随着多哥演员多多的脚步走访柏林。宛如幻觉般,他邂逅了1896年德国殖民地大展的些许踪迹,在柏林国家图书馆(Berlin State Library)里翻阅德国殖民多哥的相关文件,还根据线索来到了“南京”——这是一家中餐厅,据说周恩来在20年代旅居柏林时常常造访。但是这间餐厅已经不复存在了,被一家珍珠奶茶店/按摩店取代。与店主对话之后,多多意识到若想见到周恩来,他足足晚了数十年,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拔罐。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白人演员,致颖触及了柏林鲜被提及的多元文化特征,也对反殖民主义的凝聚力提出疑问——在柏林,周恩来是否有与他的非洲同仁会面?他们的会面又对他的思想有何许影响?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周推动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尚待解决?

《文化馆》,2018年

The Cultural Center

锌合金

直径3.8厘米,厚0.3厘米


展览中的其他几件作品与传统艺术形式密切相关,但把焦点放在了当下的语境上。中国已然是在非投资的重要来源,这些投资已不再等同于上一个时代的那些反帝国主义工程项目。在装置作品《文化馆》(The Cultural Center)中,致颖为中国在非洲建造的文化机构(剧院、博物馆等等)制作了一套纪念币。声音装置《伪面具》(The Mask)中则运用了草图,文本投影与录音:一名来自科特迪瓦的艺术品商人讲述了五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科特迪瓦面具背后的故事。在这些工艺品被国外机构收藏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主体性被消解,而来自原产地的经销商对它们的叙述试图复原它们的主体能动性(agency)。但当这一文本由在北京的非洲留学生用普通话讲述时,它的可信度又再次含糊不清了。致颖将问题抛给观者:中非两方是否真的心连心?他们在文化与经济上的交流互动又是否在同一层面上进行?

“新倾向:致颖”展览现场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8年

《伪面具》(局部),2018年

The Mask

五频影像装置、石墨素描

16分10秒,100 ×70 厘米


《雕塑品》中的录像部分则探讨了欧洲如何处理非法获得的非洲文物,同时由此介绍了收藏家谢燕申,她曾向国家博物馆捐赠大量的非洲艺术品。这件作品以含蓄的方式发问,文物收藏与文物归类的特权是否可以从权力中分离,这种等级关系又抑或像“致颖-马尔罗”的照片所展示的那样。重新审视这一形象,展览的英文名“I’ll be back”也许可以唤起新的联想:略显不协调的是,一张终结者的照片——来自由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同名系列电影《终结者》(影片流行语:I’ll be back)——在艺术家身旁冷眼观望。终结者几乎坚不可摧,而构成其骨架的主要材料是钶钽(Coltan),这是一种稀有铁矿,毫无疑问其源自非洲,现在主要用于生产手机。合法收藏非洲艺术品或工艺品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并无恶意的爱好,但这一行为无法脱离对于更有价值的资源的获取,以及牵涉于其中的更大的权力。


文 | 西蒙·弗兰克 (Simon Frank)

译 | 赵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