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波及特朗普和金正恩的“政治阴谋”,竟源于一场高级的艺术恶作剧?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670   最后更新:2018/08/22 13:20:26 by 欧卖疙瘩
[楼主] 橡皮擦 2018-08-22 13:20:26

来源:空艺术 浮歌


这是一位中国艺术家导演的电影中的一幕。

这个穿着剑道训练服的人是谁?他等地铁要去哪里?武器握在手中,他有没有危险?……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的我最后也没搞清楚……


FALL INTO OBLIVION | 陌 入 止 境

导演:杨泳梁,片长: 58’13’’,2015,©杨泳梁


正值2018年第五届PHOTOFAIRS Shanghai开幕之际,空艺术采访到了艺术家——杨泳梁老师。


这部《陌入止境》(第一次在沪申画廊放映时名字是《魇》)主要表现一个全副武装的剑士跟随一只三足乌鸦的指引,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世界之间。影片也展现了作者对“桃花源记”般远离世俗的向往,同时引出“周公梦蝶”所提出的对于精神存在的悖论。乌鸦带领着剑士,正如剑士带领着观众,游离于现实和幻想世界之间,与过去的自我思辨,与幻想的世界告别。


杨老师的作品第一次给我主观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5年沪申画廊的个展《魇》。后来看到您的影像作品《人山人海》,让我想起了北野谦的摄影作品,再结合之前提到的影片的背景,感到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影响到您的创作思路,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日本文化的确给我带来很多影响,我敬佩他们对亚洲古典文化的传承;很多在中国文化里已经流逝的元素能在日本找回,给人亲切感。除了传统文化之外,我非常喜欢黑泽明的电影,杉本博司的摄影。”


凌乱的现代化植入规范的国画图式

杨泳梁,1980年出生于上海嘉定,年幼师从香港中文大学导师杨洋,接受了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学习近10年,后回到上海,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分院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他以夸张和挪用的艺术手法,将现代社会的喧闹元素植入中国古代文人所描绘的“天人合一”文化语境中,将驿动与宁静、分割与整体、空旷与拥堵、凌乱与秩序并置于同一个视觉传达体系,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恍然,尺寸可变,灯箱 160 × 180 cm,丙烯绘制LED灯箱、桌椅、文具、玻璃弹珠等,©杨泳梁


杨泳梁的作品,远观明明是一副烟波浩渺、气韵生动的传统文人山水,但细观之画上层峦叠嶂却竟由无数广厦林立的现代都市影像细腻合成。

以传统表象的虚无,架起现代都市变迁以及隐藏于都市内游走的灵魂,这种双重感观差异,使他的作品带有些许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

月光,尺寸可变,灯箱 200 × 200 cm,丙烯绘制LED灯箱、水池、风扇若干©杨泳梁


杨泳梁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重构图像”,其中的山峦瀑布、大海河流等均取自于中国画图式,而它的基调却是“摄影”,所有细节都是与“影像”关联的,只不过做了置换和处理,将山水画中的元素无一例外地置换进了“现代物欲社会”的视觉元素,这不仅解构了中国画结构,同时也解构了摄影本身。

川流不息,2016,4K视频,7分钟,©杨泳梁,图片致谢德玉堂画廊

太古蜃市 - 孤舍,2016,艺术微喷,100×80 cm,©杨泳梁,图片致谢德玉堂画廊

太古蜃市 - 崖松,2016,艺术微喷,80×80 cm©杨泳梁,图片致谢德玉堂画廊


很喜欢他的作品名,作品的气质、线索可以从中一见端倪。

摄影作品之中有“人造仙境”系列,“一碗台北”系列,“月光”系列中的“朔”“望”“上弦”“下弦”“无夜之境”“桃源纪”系列,“止水之上”系列,“蜃市山水”系列;影像作品的“极昼之夜”“山水无垠”“山雨欲来”……

——这一切来自于杨泳梁的复杂知识结构与背景,自小接受书法,绘画,以及篆刻,甚至是装裱等艺术以及技法的训练。之后学习西方的美学以及实用美术。所以这个必然性导致了作品的诞生。

最关注传统文化断层

“传统艺术——确切地说,在我这里是中国山水画,它在我的每一件作品里,时而现象,时而隐晦,像一种难以替代的习惯。且不论观众是否感受得到,创作过程中,我知道它一直在手边。”

生于上海的杨泳梁曾对于上海发展的方向有过观点,他认为无法去估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过度发展建造,所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对历史文化的破坏,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一切将是无法换回和弥补的,这是上海的主要问题也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




来自新大陆(局部)©杨泳梁


杨泳梁在2010年完成过一件装置《水泥神兽》,他曾这样描述过这件作品:

我会做一条龙,一条中国的龙。但我会以完全颠覆的形态去诠释它。因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代表神,代表吉祥、权贵、地位。但是我把这个龙做得很潦倒、很病态,甚至是垂死的,而且从它的肚子上一刀砍断,它是一个没有尾巴的。

我是想表达中国所面临的一个传统文化断层的问题,包括我做的这个山水系列也在传达这个含义。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由中国国画引发的艺术形式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其它艺术形式也是这样,像京剧、评弹等等,我觉得到我们父母这一代过去,它们基本上就要灭亡了。这也是我比较担忧,感觉遗憾的一个事情。


水泥神兽,500 × 450 × 350 cm,玻璃钢、麻、蜡、水泥、砖,©杨泳梁


在杨泳梁的作品制作的同时他关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城市的之间冲突问题,另一方面环境生态问题。这两大主题是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最严峻的课题。一个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一个影响着人类生死存亡的命题。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见其思考的痕迹。

地雷与狼,100 × 200 cm, 艺术微喷 或 LED灯箱,《寂静谷》系列,©杨泳梁

手雷与蛇,100 × 179 cm, 艺术微喷 或 LED灯箱,《寂静谷》系列©杨泳梁

仿夏山图,60 × 146 cm, 艺术微喷,《蜃市山水》系列©杨泳梁

夜之昼,60 × 285 cm,爱普生艺术微喷,爱普生超光滑美术纸,《蜃市山水》系列©杨泳梁


您最近一次的个展在2017年3月的上海,这之间似乎非常低调,请谈谈最近的创作方向及您个人的动态。

2017年初到现在一直忙于第二件VR作品《九龙图 Nine Dragons》。

杨泳梁

杨泳梁,1980年出生于上海嘉定,年幼师从香港中文大学导师杨洋,接受了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学习近10年,后回到上海,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分院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杨泳梁在2004年和朋友们一道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任艺术总监一职,他在2005年开始进行现代艺术(现代水墨,现代摄影,录像艺术)的试验与创作。2006年起,杨泳梁开始在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并开始创作《蜃市山水》系列。这一时期开始的艺术试验都充分应用了传统水墨,摄影与录像等介质。下面这个全新的系列水墨所占的比重十分大,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些作品会认为它们全都是中国水墨画,但细看之下你就会发现这水墨中不仅有着山水的景色,还有零落的人类建筑以及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城市都市缩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