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开筑空间 ARKI GALÉRIA│李宜亭个展 一处
发起人:arkigaleriatw  回复数:0   浏览数:1467   最后更新:2018/08/16 11:18:04 by arkigaleriatw
[楼主] 蜡笔头 2018-08-16 11:18:04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杉山功:臾”展览现场,2018,亦安上海|图片提供


杉山功:臾

中国上海|亦安上海

2018 年 6 月 23 日—7 月 23 日


王智一 | 文


如今,已经很难再寻觅到真正的隐士。当我们身在尘世,试图置身事外,远眺野峦,我们发现归隐者所缺乏的并不是真正的山林,而是关于个体内省的独立意识。当我们步入展厅中,粗略地去看,敏感的观众第一眼还是能够留意到:无论是统一灰度的特制基座,还是简洁平整的拉丝不锈钢展台——这些细致的展呈与空间调度上的精致,仿佛让杉山功在亦安上海的展览铺垫了一层类似工业感的简约基调。再仔细看,小巧异常的作品映衬着钢质金属的寒光,高与低的微观峰峦彼此相互参差错落。那些白色的光洁的大理石嵌套在异形的岩缝之中,由于实在太过微观,人只能在靠近时才能发现它们的侘寂,包括石与金属之间的物质区别,以及回归自然的物质与人为的巧思和非工业化的拙意。


但指涉自然的拙涩,其实我们知道,这又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毫无疑问,天然的鬼斧神工远比艺术家个人的雕琢要浑然苍劲,因为它的衡量单位是永恒的时间。早在印度《摩诃僧祇律》中便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如果说一臾仅余2880秒,那么这样衡量杉山功的作品又显得太过于浅显与年少。因为他的创作不仅描摹时间之痕,还包括人与物质之间错落的哲思。


杉山功在绝大多数作品中都用到了一种白色的光洁度很高的石材,它们与木料及其黑色的石柱一起伫立在天然的材质顶端,这些白色的亭阁,都是被艺术家称之为“神居”的微观建筑物。通常情况下,石头都会被切割。因为雕塑中有一个常用的手段,即塑造。杉山功企图远离人烟,离群索居。一次旅行的机缘巧合之后,他在意大利的卡拉拉开始定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喜欢使用在当地能够找到的各种各样的天然大理石,并且能见到亘古以来历史悠久的一些岩层。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卡拉拉那些表面不一、凹凸不平的深色石块与光洁如新的白色大理石的对比显得格外的坦诚与质朴。艺术家喜欢物质最初的样子,他会把那些石料凿开,显露出石核中那光洁如新的乳白色岩层,这与岩石外部的糙粝形态形成了极其鲜明的物性对比。


杉山功的创作并不限于须臾之间,他研究“神居”这一主题已超过数十年。在塑形造物之间,他将自己沉浸在各个自然的元素组成之中,物质源初的形态与质地是他认为最适宜与贴切的表达。在城市的纷纷扰扰之中,他发现自己难以进行更细致、更凝神的工作。那么,在展览中这些精巧的楼宇立在峰峦之巅,彼此对望,艺术家试图让它们在自己内心的个体宇宙中漂浮,在现实与想象中悬置。这些不仅仅成为了杉山功个人心目中完满的亭阁,表述出他描摹自身理想的诸多神殿;当艺术家打磨、开凿、重组与塑造这些不同物性的物质媒材时,他还将面对自身内心隐秘的神居,试图另构出一个遁世与归隐的本我——去续写那份属于个体本源的塑物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