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丽专访:“数位游牧者”的跨域分身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2024   最后更新:2018/07/26 15:20:51 by 天花板
[楼主] 服务员 2018-07-26 15:20:51

来源: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想要开一个“电影工作坊-生态创作”的原因是想要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可以组成一个小型创作的生态。因为电影的创作需要多人的团队去运行,其中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表演,视觉数字技术这几个方面的创作者共同完成。

传统的电影创作基于一个中心,即预设。好比事先有一颗种子(主体),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颗种子,它可以是一个剧本,可以是围绕一个事件的记录,可以是音乐或者舞蹈,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冲动等任何主体。之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走向丰富这个主体的结果,对于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展望。

在这次的工作坊中我希望开展一种新的电影生产方式,即一种生态的创作。它没有元初的预设(比如剧本)。生态最终的形成来源于在这个生态中的物种属性(参与的不同创作者),这些不同的种子被播撒在同一片田地里,发芽生长并交叉感染(不同属性创作者的创作相互作用),同时也会相互掠夺(创作被否决)。为了整个生态的生存,生态自身会选择和淘汰而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形态(投票制决定生态的生长方向),这个生长的最终形态(电影)是不可预知的。它由生态自身有机形成。

关于投票制的尝试: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投票的权利来支持和反对需要共同决定的创作走向。

这看起来和戈达尔与高兰当年的吉加维尔托夫小组的电影共产主义很类似,但他们最终没有运行下去。我同样不知道这次工作坊的实验将会走向怎样的结果,因此这是一次没有预设的(完全陌生的)冒险。

但我唯一能得到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即是挑选出那些组成生态的种子(创作者),我如何判断?一切思维的运行都不适合组成这个生态,当面对选择时,精密的思维会制造大量的迷宫以至于毁灭生态。因此我希望参与的创作者都是坚信自己的直觉和自己不可被理解的创造力。


——陈轴

2018/7



工作坊地点:

上午艺术空间,静安区石门二路50号地下一楼 (近奉贤路口)


工作坊时间安排:

2018年8月8日-8月31日,每周2-3次 (具体时间将与成员共同商定)


工作坊进程:

第一阶段:对生态创作的解释和一些材料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创作者提供的种子

第三阶段:发芽和浇灌物料

第四阶段:梳理和编织线索

第五阶段:执行和变现成素材

第六阶段:初步剪辑

第七阶段:发酵素材

第八阶段:后期和最终剪辑

第九阶段:呈现


工作坊将公开招募6位创作者,请发送你的作品成品或者草稿(任何形式的未成形的碎片:文 字,图像,声音,表演,视觉数字技术类)和简单的自我介绍至:

ertong_zhou@aliyun.com并抄送至:yuji@amspacesh.com  

截止日期:2018年8月3日  




陈轴(1987年出生于中国)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他的首部长篇电影《模仿生活》(2017)获得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新视野奖,韩国DMZ电影节亚洲视点奖,并入围61届伦敦电影节。

近期的展览包括:“蓝洞“,白立方画廊,中国香港;“Emerald City”,K11艺术中心,中国香港(2018);“寒夜”,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7);“第二届亚洲录像艺术与电影论坛”,首尔国立当代美术馆(2017);“我们之后”,上海K11艺术中心(201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