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艺术界是骗子的乐土
发起人:搞事情  回复数:0   浏览数:1664   最后更新:2018/07/24 21:52:38 by 搞事情
[楼主] 无厘头 2018-07-24 21:52:38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文:张屯屯


76岁的韩国艺术家李健镛在佩斯画廊举办了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开幕当天,李健镛在现场表演了他的行为艺术《The Method of Drawing 76-3》。


展览现场


表演开始,李健镛背对着墙上的画纸。他右手持笔刷蘸取了一些红色颜料,将手伸直举过头顶,笔刷接触到纸面时,整个手臂以肩部为轴向外、向下运动,纸上留下了一段红色圆弧形的轨迹。

重复这样画了几次后纸上已经有一段比较清晰的痕迹了,他换用黄色颜料继续用上述的方法在纸上留下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李健镛反复向观众说明:他是看不见画面的。

右手画完之后,李健镛保持着背对着纸面的姿势,开始用同样的方法挥动左手绘画,并且加入了蓝色。他画了十几笔之后,纸上出现了由左右两段弧线组成的一个接近心形的图案。

这时他问观众:“你们觉得可以了吗?可以结束了吗?我是看不见的。”

观众都比较害羞,没有人大声回答他。他又自己在左右两边各加了几笔后,喊来了他的夫人,问她可不可以结束了。

在得到夫人肯定的回答之后,李健镛这才转过身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还摆出了一个功夫片里跟人对峙时的动作。

李健镛看了一会儿后表示对这次创作感到满意,签上了他的名字。

最后他向观众鞠躬,在掌声中结束了这一次的表演。

"The Method of Drawing" 是李健镛众多行为艺术中的一个系列。

The Method of Drawing 76-2,1976,C-print,20.4 x 30.3 cm


这边李健镛的展览刚刚开幕,那边微博上一段书法创作的视频上了热搜榜单。


视频中一位书法家坐在地上,头扭向一边不去看手边的宣纸。 毛笔大幅度在纸上挥动,同时另一边的工作人员帮忙向前移动宣纸,以便整张纸上都留下艺术家的笔迹。

这段视频出现在引发争议的“射墨”书法之后,实在有一点火上浇油的效果。

视频中的书法家说,很多网友对他的批评是由于不懂艺术。他所进行的是具有行为艺术特点,针对书法的创作活动。

看着这样的“盲写”,再想想李健镛的“盲画”,有点慌。

展览现场


尽管有的时候看起来很“疯”,行为艺术是认真的艺术创作,行为艺术家也不是疯子。

行为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而不是胡搞或者乱来,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行为表演需要在艺术的语境中。

在行为艺术中,表演者、表演空间、表演内容和观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行为艺术的一部分。通过行为艺术作品,观众可以观察、思考世界和人类行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展览现场


因为对书法领域以及书法家的想法缺乏了解,并不好对其做出过多评论。

但是关于李健镛的行为艺术既有来自他本人的解释,又有来自艺术学者的阐述,这些资料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

李健镛的父亲是一位牧师,非常喜欢读书。家里大部分的钱都用来购买书籍了,因为书太多,他们只在父亲晚年的时候搬过一次家,家里的藏书装满了5个搬家的货车,而家里全部其它家具只用了一辆小一些的车。

Logic of Place,1975,C-print ,51.3 x 61 cm(each)


所有的书里,李健镛对文学以及哲学类的书籍最感兴趣。

可能是因为自幼受到哲学思想的熏陶,长久以来,他都在思考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绘画是什么?”

经过持续地思考与实践,他形成了一种观点:绘画就是身体运动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

身体,包括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与绘画的关系成为他探索的领域。因为涉及到身体以及运动,行为艺术是李健镛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

The Method of Drawing 76-2,1976,C-print,20.4 x 30.3 cm

left:The Method of Drawing 76-2,2002,acrylic on plywood,20.4 x 30.3 cm


通常来说画家是面对着画布进行创作,但是李健镛却会质疑这一点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作品中,他背对着画布进行创作,而在他另一个标志性的作品《身体描绘76-1》中,他站在一块跟他差不多高的木板后面,伸出手臂艰难地在木板正面留下画笔的痕迹,在木板上方画满力所能及的区域后,他将涂满的部分锯掉,然后重复前述步骤。

随着木板被不断地被锯短,手臂能触及到的区域越来越大,涂画的行为也越来越自如,在整个木板均被涂满后,艺术家按倒序将所有部分重新摞起,复原出与自己等高的“画作”。

Body Drawing 76-01, 1976 © Lee Kun-yong, photo: Sung Neung-kyung


他的行为艺术经过缜密的思考,充满设计以及创造性。他也把他的行为艺术叫做“事件-逻辑”或者“逻辑性事件”。 李健镛的行为艺术以及作为行为艺术结果的绘画作品,都因为他有意地限制和控制身体条件而变得更加丰富。

正是这些对身体的限制体现出了身体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身体并不只是实现想法的工具而已。


李健镛作为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行为艺术的重要参与者,是韩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先锋和试验艺术家之一。

Lee Kun-Yong & Joseph Beuys, Corporal term (Man) and Arabia Woman,1988,Conte, Acrylic on paper,78.5 x 108 cm


尽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李健镛在本次展览的对话环节还是多次提到:艺术不应该是独裁的,不是他说应该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而是应该留给观众理解的空间。


“我认为我不应该太把艺术当回事儿。艺术就像水面上的蒸汽,在阳光里变成彩虹,消散在风中,穿过地铁隧道,在站台上候车的人们中间稍事停留,在人们手握茶杯的指缝间闪烁,继而消失无影踪。”

——李健镛《艺术家的笔记》

The Method of Drawing,1981, pencil, acrylic on wood panel,122 x 152 cm

关于艺术家


李健镛1942年出生于朝鲜黄海道,在朝鲜战争期间随家人来到韩国,并于1963年进入韩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学院首尔弘益大学美术系学习西方绘画。在艺术及社会思潮不断涌现的六十年代,李健镛积极参与到韩国前卫艺术的萌芽生态之中,对学院式的官方主流画派进行反思与颠覆。1969年,他与朋友创办了艺术团体“空间与时间”(ST),并同时成为“韩国前卫艺术协会”(AG)的领军艺术家之一。在创作了一系列事件性的特定场域装置后,李健镛以巴黎双年展为契机,开始构思以自己的身体创作艺术作品,并于1979年圣保罗双年展上赢得国际声誉。他以一系列简洁而引人深思的行为表演作品为韩国前卫艺术运动带来了革新性的力量,奠定了他在韩国前卫艺术中的关键地位。李健镛现生活并工作于韩国群山市,任国立群山大学荣誉教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