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慌,看完李健镛行为艺术的第二天,“沙雕”书法就火了
发起人:无厘头  回复数:0   浏览数:2488   最后更新:2018/07/24 21:48:50 by 无厘头
[楼主] 蜡笔头 2018-07-24 21:48:50

来源:798艺术 王薇


“on paper 2” 空白空间展览现场

“on paper 2” zapbeijing空间展览现场


继去年在zapbeijing空间举办的以“艺术家书”为主题的展览“on paper one”之后,该系列的第二回展于日前在空白空间及zapbeijing空间同期开幕。策展人纸今意在通过此次展览以更为全面立体的方式探索艺术家书这一重要的艺术门类,并借由不同作品展示三十余位艺术家对展览主题做出的回应,从而进一步挖掘艺术家书与艺术家创作观念之间的密切关联,及其所具有的形式及内容上的可能性。

艺术汇:最初是怎样一个契机促使你以艺术家书为主题策划一个系列展览的?你又是如何定义“艺术家书”这一创作形式的?

纸今:策划“on paper one”有点适当其时,当时zapbeijing空间刚刚创立,创始人渣巴问我是否有做展览的想法,于是我就想到做一个“艺术家书”的展览。在国内很多人对艺术家书的理解偏向于画册或者出版物的概念,我一直觉得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因为图录和出版物是艺术家一段时间内作品的整合,里面还有设计师和编辑的工作,它不能称为“艺术家书”。“艺术家书”是艺术家因为职业特点对书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并实际参与或独立制作的书;书是重要的载体,中间始终贯穿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理念。艺术家书还是一本书。简单来说,它首先应该是“艺术的”,其次才是“艺术家书的”。


艺术汇:相较于“on paper one”,“on paper 2”在参展艺术家数量及作品形式上均有扩展,能否谈谈这次展览的整体构想及推进?

纸今:“on paper one”中展出的作品基本有一半是艺术家已有的作品。因为给艺术家做画册的缘故,我会经常去他们的工作室,就会看到一些除了架上绘画之外的创作,于是就邀请他们来参加这个展览。第一回的展览形式也比较简单,在空间里面摆了两张桌子。我想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画廊固有的展示方式,比如把不能翻阅的书封在透明塑料袋里挂在墙上,或者用钉枪把封面封底固定在木板上。当时做出来后,大家反映还挺好的,随后我申请了空白空间和zapbeijing在6月底的展期。于是,这一次我想到可以以一个群展和一个个人项目的形式分别在空白空间及zapbeijing空间共同呈现,他们也给与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on paper 2”的准备时间比较长,我走访了一部分艺术家的工作室,并通过朋友介绍及邮件的形式向一部分艺术家介绍我的展览计划。他们和我沟通方案,从开始着手到给每个艺术家写作品陈述,再到展厅的设计,准备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次在选择艺术家方面我也会特别选择那些对“书”这个题材感兴趣的艺术家。所以,“on paper 2”的展览里有百分之七十的作品是为这个展览而做的。


“on paper one” zapbeijing空间展览现场


艺术汇:虽然展出作品都被归入“艺术家书”这个主题当中,但每个人的创作出发点和呈现形式各不相同,能否结合若干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一下他们对这一主题的不同回应方式?

纸今:册页的形式在今天由于失去使用功能,已经获得一个审美属性,比如彭薇和翟倞的作品就是使用册页进行的绘画创作;有些则偏向于影像方式,比如徐渠的作品记录拇指揉皱书页并穿破书页的艰涩过程;还有像渣巴创作的装置类型的作品,利用书本自身的属性获得一个功用,由此建立作品的语言;钟云舒用磁片制作一本大书,利用磁片的引力,成功地加速或减缓一个翻阅的动作,其实是类似于一个电影镜头的美学尝试;韩磊让一本书成为另一本书(松散的书页)的容器,化解了书的形式;蒋志创作的作品,故事在书外,既是物理的,又是观念的。马树青用颜料封存一本书的记忆,颜色在此是实用的,象征的;刘辛夷是抒情的;陈哲是秘密的;李青是拼贴的;松本考之是瞬间的。

艺术汇:此次“on paper 2”在zapbeijing空间展出的部分是简策的个人项目,这个项目和她在空白空间同期举办的个展是怎样一种关系?并请介绍一下项目的具体展示内容。

纸今:简策刚好要在空白空间举办她的个展“舰队”,我要给她设计一本画册,当时我也计划要做一个个人项目,加之我特别喜欢简策的纸上作品,于是就有了在zapbeijing空间的展览。我把整个空间看成一本书,空间里有几块面积较大的木板,按照这本新近完成的画册中的四个主题——“人物”、“投射”、“验证码”以及“舰队”来展出,以探索一本书的形成进行时和史前史。这里面还有我们去印厂盯印时收集的一些重复印刷的过版纸,这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觉得它们像是二次创作的图像。简策在布面上创作之前会画很多纸上作品,zapbeijing空间没有展示她的布面作品,所以我就直接把画册中的作品图放在纸本作品旁边一同展示,这样可以有一个对比。譬如,在一块以拼贴构成的板子上,我们把6张纸上作品和从印厂收集来的裁切后的图片进行拼贴。整个空间相当于是一本大书,观者可以走进去观看。

“on paper 2” zapbeijing空间展览现场

#on paper_另存# 简策画册内页


艺术汇:这样的方式是否意在将艺术家的工作过程展现出来?

纸今:对。我原来为简策设计画册的时候就想到,如果单纯把她最终创作的布面作品放在上面,并不能体现她的个人特点,她的一些纸上作品画得非常好。简策有很强的知识储备,她不但学习绘画,也学习图像史、艺术史和哲学,在创作之前会做大量的研究。我觉得对于观众来说或许很想知道一幅画背后的信息,或者说一幅画是如何产生的,所以我在做画册的时候的方案是将纸上和布面作品一同呈现。布面作品以小尺寸开本呈现,纸上作品以大尺寸开本呈现,相互叠加、穿插。偏粗糙、偏黄的纸张用来展示她的纸上作品和图片研究部分,偏白、偏光滑的纸张则用来展示布面作品。根据艺术家作品风格与创作手法,画册设计中加入了代码,图片叠加,放大等元素,整本画册像是简策作品蔓延的DNA,每一个局部、每一张手稿都各自独立,又隐身于更大的结构局面中,构成了简策作品的独特气质,一种图像研究的新方法。

艺术汇:空白空间的展览现场采用了一张大桌子作为部分作品的展示平台。不难发现,包括桌面的质感、墙体的颜色、桌子与墙面之间的距离等在内的细节均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能否介绍一下有关空间布局及设计方面的构想?

纸今: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个建筑师,这次找来他帮忙做展厅的设计。他的概念是:不同艺术家对同一个话题进行回应,使展品数量有一定规模且各不相同,展览设计上需要一个均质的“平台”来呈现所有艺术家的想法。于是我们想象了一个平整的几何,一个过于大的桌面,它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桌面的材料是一个未完全刷漆的木板,用工业的节点“编织”在一起,透明而轻薄,希望获得纸的质感,银灰色的墙漆是地面的延伸。我们精确控制了桌面与墙面的距离,七米高墙也通过刷漆被再次划分,提示的人或走动、或坐下、或停留,观者与展品的互动都在桌面与墙之间,而在这个完整的路径中,桌面必然是中心,拉丁十字架提示了一个方位,镜子则模糊了空间的边界。


“on paper 2” 空白空间展览现场


艺术汇:此次展览并没有延续“on paper one”中可自由翻阅的观展方式,如果说这是出于对展出作品保护的考虑,那么又当如何满足观众对作品内容进一步观看、了解的意愿?

纸今:“on paper one”采用了可以翻阅的展出方式,但在展览过程中产生个别作品的损坏。这次展览之前我和画廊商讨了很久,最后决定采取由志愿者协助翻阅的方式。当然,我们也做了其它很多准备工作,比如每一件作品都有具体的作品介绍,观众可以通过扫微信二维码的方式了解每一件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信息。

艺术汇:“on paper 2”展出作品中也有来自建筑师的创作,这样看来,“艺术家书”已经不仅仅限定在艺术家的创作范围内了?

纸今:对,就像刚才谈到的,艺术家书首先是“艺术的”,但“艺术的”并不是只有艺术家才能实现的。今后如果继续这个主题展览的话,我还会寻找其它行业的人参与进来,比如音乐人、电影人、服装设计师……他们对书的理解会带有各自行业的特质,从他们那里也许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汇:事实上,“on paper”的命名来源于你的个人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所涉及的实践也与书有着紧密的关联,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工作室的实践方向?

纸今:我一直对书很感兴趣,于是就创立了这个工作室,以去年4月份设计蒋志老师的画册作为正式起始,而后每次设计都是以on paper的名义出现。工作室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on paper_另存#,主要是为艺术家设计画册,自己也做独立杂志,这几年还为一些独立品牌、美术馆机构设计视觉识别系统。一个是#on paper_未命名#,主要是通过展览、讲座或独立出版的形式把“艺术家书”推广到公众生活经验里面去。这个展览之后,我也会做一个关于艺术家书的出版。再有就是#on paper_lab#,这个部分基本是做各种有趣尝试,下半年会做一个跟“书”无关但是很好玩的项目。总体而言,就是艺术家来找我设计书,我去找艺术家做“艺术家书”这样的一个关系。


文:王薇

图:空白空间 、zapbeijing、on paper工作室

蒋志《窄书 No.1》总体尺寸 29.3×21.2×3cm 出版物、金箔、铝合金 2018年

刘辛夷《极目时刻》5.5×4×1 cm 出版物 2018年

钟云舒《地图》90×70×3cm 磁力皮 2018年

马树青《被封存的记忆——来自作者青年时期的三本书》13×19×7cm 出版物上丙烯 2018年

韩磊《Enter Your Password, Again and Again》24×32×3.5 cm 156 pages 彩色复印纸 A4、封面彩色光栅照片、精装纸质包装盒 2018年

翟倞《饿肚子的隐士可什么都干不了》30.4×30.2 cm×6, 35.5×37.5 cm×2(covers) 绢上水彩 2017-2018年

渣巴《注释(草原帝国+元史)》21×30×8cm 2004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