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彦:谁来改写历史?——对“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的个人忆述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1   浏览数:1966   最后更新:2018/07/12 16:03:47 by ulichen
[楼主] 蜜蜂窝 2018-07-12 15:54:08

来源:artnet


当下,似乎一切都在共享着,从自行车,到办公区域,从公寓,甚至到充电宝。而与之相比,相对模式“传统”一些的艺术市场,是否也能参与到这个大潮中?在传统画廊、艺博会、独立经纪人等模式之外,还是否有共享的可能性?


7月6日,“Condo Shanghai”在上海的开幕,似乎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这个新型画廊合作方式,跨越大洲来到了中国。


“Condo”取自于单词“Condominium”(共治)的概念,由出生于南美的年轻的画廊主Vanessa Carlos发起,项目本身为非盈利性质,关注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等地区的艺术,画廊无需缴费,只需为展览的筹备和宣传、开幕等做支出。“Condo”往往被来自不同城市的画廊家所引入,如在Simone Subal (Simone Subal画廊)和Nicole Russo (Chapter NY)的牵头下,促成了2017年“Condo NY”(纽约)的举办,而首届“Condo Shanghai”,离不开马凌画廊江馨玲(Lorraine Malingue)的积极联络。


一位画廊主的牵头与联络


这一次的想法,源于江馨玲与Carlos的一次对谈,两人都一致认为如果在中国有一次尝试将会很不错。“Condo始于伦敦,逐步扩展至纽约和墨西哥城,所以它发生在中国也是符合逻辑的,江馨玲这样说,并且在中国几个主要城市中,她建议了上海。


时间的选择也是经过了考量。相比之前之后的“艺博会季节”,七月兴许对画廊而言是更加安静的时期,没有与艺博会的竞争。“而画廊在这个月是开放的,所以他们都更愿意将空间借给Condo,”作为画廊主的江馨玲这样考虑。


此次参与Condo的九家画廊作为接待方,或参与策展,或以联展形式,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十三家画廊分享空间,产生在地对话


前期画廊间大量的沟通工作让大部分的展示空间看起来协调,相比于画廊习惯在暑期进行的夏季群展/仓库展,“Condo”更具备一种跨地域和跨文化性,“Condo上海将国际画廊邀请到上海,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这对上海的艺术环境来说是很有积极作用的,因为这个项目不是区域性而是全球性的,”江馨玲说,“本土画廊和国际画廊间的对话在中国鲜有发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没顶画廊&卡洛斯/石川画廊“陈英:有痕可迹” & “Issy Wood: 法外之子” 展览现场。 图片:鸣谢没顶画廊


跟着一位资深藏家逛逛


作为有着多重身份的资深艺术圈参与者,周大为特地抽时间来逛了逛“Condo Shanghai”。在很多人眼中,他也许是一个从不惧非议、也不按艺术圈内逻辑和规则来做事的人,这似乎与Condo的形式不谋而合。在参观过程中,他表示认同Condo所带来的近距离交流和画廊集群的能量叠加可能。“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画廊和艺术家间通过这种形式形成交流,一圈下来,能看出画廊间的选择还是比较对称的,也能看出他们互相合作的默契和尊重。”


在参观了几个开幕后,周大为早已定了好几件作品。“这次就是很平常心的来转转,像参加艺术节一样,了解新的画廊与新的艺术家。不论是从微观的对单个展览和单件作品的观看,和对这个新的宏观系统的体验,都让我感兴趣。”作为中国具影响力艺博会之一的联合创始人,从商业的角度看,他认为西方画廊除了每年通过博览会时期来中国,其实日常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并不多,而在中国开设空间的成本又很高。Condo既节约了成本,促进更多的交流,还能让藏家接触到更多的画廊和艺术家。“藏家当然也会从类似的活动中获益,相比于冷冰冰地看一封电子邮件和电子作品集,它让藏家能在互动现场得到经验和获得满足感。”他向artnet透露。

马凌画廊&国王画廊&施博尔画廊“无灵之灵”展览现场。图片:鸣谢马凌画廊


在观展时, 不难发现Condo Shanghai的牵手充满碰撞和对话: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从图像和时间的界限间寻找到香港艺术家黄荣法和来自墨西哥画廊joségarcía ,mx两位艺术家José León Cerrillo和Nina Beier的作品的联结之处;马凌画廊的上海艺术家何意达则通过装置中物理特性和物体造型的关联,与施博尔画廊和国王画廊的藤原西芒和安德鲁斯·施密特的雕塑产生空间对话;艾可画廊则在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中产生交流。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与墨西哥画廊joségarcía ,mx联合策划展览“图像·时间·界线”。


甚少做绘画展的没顶画廊则选择了陈英和卡洛斯/石川画廊(Vanessa Carlos所创立的画廊)的Issy Wood做双个展,展出他们的绘画作品,这种宣言式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被画廊称其为,“在反复被宣告死亡,又一次次扎实般返场的过程中,绘画带着其无法暗淡的灵晕”。周大为边逛边评价道,“看马凌画廊的展览有一种看故事的感觉,整个展览中体现除了叙述性。没顶画廊之前一直做以装置影像为核心的展览,这次突然展了绘画的双个展,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你能看到他们不是随意做出这次选择,而是与这次Condo整个大活动的策略有关系。”

Mai 36 画廊和大田秀则画廊呈献中国艺术家臧坤坤与新加坡艺术家陈国良的双人联展“飘渺机器”的展览现场。


九家画廊轮番逛下来,周大为很兴奋,“M50虽然只有两家画廊参与Condo,仍然为这个艺术区带去了比平日更多的人流。虽然备展时间有限,展览最终还是以相关的策展主题将不同国度和语境之下的艺术家作品有一个串联,而并不只是把画在墙上挂一挂。”这些细节都让他感兴趣,同时提供了有趣的生态对比。不论是促进交流或最终促成销售,周大为觉得,这些都是一个比较开放和正面的结果。

东画廊与来自洛杉矶的 Ghebaly 画廊带来中国艺术家胡为一与墨西哥艺术家Yoshua OKÓN的录像作品。


“不停地试错,”周大为在观展期间着重强调,“艺术圈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并没有固定行为方式和一成不变的结果,唯一的不变正在于变化的普遍性,通过尝试和不停的试错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本身就是当代艺术生态一个最有意思的地方。由此也促使国内画廊更深地进入到更国际化的竞争平台上,只能说强者更强,而不能像早期松散的画廊运作方式。毕竟国内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直接对话和接轨,不可能永远处于观望和被动的状态。或许在未来,Condo也可以带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去欧洲、南美、美国做展览,对彼此都有益处。”

艾可画廊作为主场画廊与Peres Projects,Koppe Astner和Soy Capitan一起参展首届Condo Shanghai。


对于这种看起来联盟全球式的大型合作展览项目,似乎可以解决艺术圈内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周大为告诉artnet新闻,艺术行业中充斥着太多小清新所主导的意识形态,画廊本来就是商业机构,而不应该变成一个情绪上的处理方式。外部的竞争增强,压力变大,或许才有更多的活力迸发。Condo更像是整个艺术生态过程中的一部分,他自己经受了批评一路走到现在,反而更加鼓励新生的艺术可能方式,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对艺术生态有帮助,我绝不批评,周大为补充到。


藉由Condo了解城市


在此次参与Condo Shanghai的九家画廊中,还包括了Gallery Vacancy,跟他们“牵手”的是东京画廊Misako & Rosen。参展作品分别来自Gallery Vacancy的艺术家西村有,张子飘,王茜瑶;和来自Miksako & Rosen的艺术家Fergus Feehily, Magaret Lee,南川史门。Condo Shanghai共享画廊的新空间模式给予了这些来自不同背景下的六位艺术家意外碰撞的可能的同时,也就像一场“自说自话”的,“毫无交集”的狂欢。Gallery Vacancy画廊主禚宇祥刻意将开幕式延后至稍晚,他介绍说,画廊的三位艺术家都获得了很大的好评与支持,“藉由着个国际社群的活动,也开拓了上海作为国际都市对当代艺术的包容性与可能性。”


散落在城市不同角落的空间,以及较长的展期,可以让观众不仅仅走访艺术区的每一个画廊,认识艺术品与作品,禚宇祥说,Condo的形式还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在上海,艺术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并且将城市巡礼的经验实际地转换成为收藏与认识当代艺术的寻宝之旅。” 让观众借着参与CONDO画廊的位置去认识上海这座城市,也能够顺道拜访上海的各大美术馆与私人机构,并且体会到美术机构丰富收藏和多元品味,才能“成为推动上海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动能。”


而Gallery Vacancy的艺术家本来就来自于世界各地,也正好契合Condo的“共治”理念,也给来到上海的画廊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场合。而展期较艺博会来说更长,也可以让人深入认识在地收藏方向与艺术家实践,“更重要的,期待在博览会结束之后,禚宇祥说,”参与的画廊之间能够真正在展出项目与艺术家交流甚至是作品推动上面带来更多流动的渠道与积极性。


文:冯发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