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AI技术下的艺术,会带来文化极权主义吗?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701   最后更新:2018/06/22 19:52:13 by 蜜蜂窝
[楼主] colin2010 2018-06-22 19:52:13

来源:798艺术 王薇


叶凌瀚“Lucy第二集: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博而励画廊展览现场


叶凌瀚近年创作的“Lucy”系列显示出一种对互联网语境及其所引发的相关问题的关注及思考。通过对网络图像的借用及主观编织,艺术家将已有信息进行重构,以“图层式绘画逻辑”生成一种颇具网络时代视觉特征的图像,并结合多元的方式在其创作中持续展开有关虚拟现实对人类行为影响的探讨。


艺术汇:此次在博而励画廊的个展“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是“Lucy”系列的第二集。在观念及创作方式上,是否延续了该系列之前的思路?请介绍一下这个系列的整体创作思考。

叶凌瀚:“Lucy”第一集和第二集,我提出了不同的关键词,第一集是镜像的虚拟身份,第二集则比较多一些包含了:自我意识、图层绘画逻辑、马蒂斯等等。“Lucy”这个作品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做了两年,所有关于她(他)的作品出现都是根植于我脑中的一个关于Lucy的带有科幻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脑中也跟随作品的出现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调整。

《LUCY-Y-001》200×30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艺术汇:相较于你之前的创作,“Lucy”系列在创作视角及手法上都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能否对你的创作线索做一个梳理,并谈谈这种转变背后的促成因素?

叶凌瀚:创作视角的变化其实很自然,基本是建立在自己与环境与世界的关系基础上的,每一个不同阶段这种关系都会变化,存在于这种关系中因素的强弱变化会影响到我创作视角的选择。

材料是根据具体的主题内容进行选择的,当然它们是可变的,我尽量选择和作品主题气质接近的材料。这其实和传统的雕塑对材料的选择很像。需要用尽可能恰当的材料去呈现你的想法。不同的是现在有更多的材料选择空间。

艺术汇:一直以来,影像与绘画是你创作的两种主要形式,你曾谈到,绘画的思维方式对你的影像创作影响很大。这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在新的作品系列或者说现今的创作中,二者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叶凌瀚:绘画对我影响很大,是因为我画画的时间其实很久了,也从未断过。这里面绘画的思维方式甚至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是不需要大脑运算你就会使用的一种固有绘画逻辑,它影响我对一切事物的判断。

绘画逻辑依然是我录像的基础,因为我对故事性线性叙事不感兴趣,我做录像其实有点像在画画,就是材料换了一下。现在我的录像和绘画存在于两条平行线上,我用它们不同的材料特质去呈现我认为材料、语言和内容能够逻辑自洽的想法。

《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五屏录像 1'10'' 2018年


艺术汇:展览同名影像作品呈现了五个舞动中的人体形象,他们的身体上不断呈现、变幻着大量的网络信息。这是否映射了大数据时代构成人们身份的某种标记?

叶凌瀚:这里面存在一种身份,就是在那个无限的黑色空间中,由无数数据节点构成的一个你的镜像。这个录像本身探讨的是:我们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录像中人物身上流动的数据信息,是大数据和ai通过对我行为的计算推送给我的广告、视频、新闻等等。上网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讽刺的词:“猜你喜欢”。

艺术汇:在“Lucy”系列的画面中,并置呈现了一些具象与抽象的形,这些形是如何生成的?形与形之间的逻辑组构关系是怎样的?此外,画面是由不同的层叠加而成,底层似乎是手绘涂鸦,覆盖于其上的表层则更具拼贴感、硬边感。视觉上较为平面的作品由此产生了内部的多重空间结构,这背后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叶凌瀚:我从互联网图片素材中用软件截取不同的局部,然后将这些不同局部的形转移到画布上,用单色或者渐变的颜色覆盖,是一个抹平覆盖剔除数据的动作。这种多重的空间结构关系其实是我在这个绘画系列中特别强调的“图层式绘画逻辑”。我将它做为我三个绘画逻辑基础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另外两个是“精确美学(未来主义里叫机械美学,在这里我做一个迭代)”和“互联网素材”。

《LUCY-W-001》250×25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艺术汇:不难发现,“Lucy”系列的色彩非常鲜艳,并运用了大量荧光色,这与之前你作品中相对较为简练的用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色彩的丰富性是否是对我们所处当下语境的一种呼应?

叶凌瀚:促成这种作品面貌的更新的最核心原因其实是录像材料的转换(现在用了电脑3d制作,之前很多手绘),促进了我作为一个单一个体工作时间的解放。它导致了我在绘画作品色彩上的“喷涌”,大量的荧光色,我将之称为屏幕色彩和社会材料敷能。

艺术汇:在部分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空白的人物形象,他与周围斑斓的色彩、多元的形象信息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对比,并同时令人联想至你之前的作品中有意突显副形、弱化主形的做法,如果说这提供了另一种有别于惯常的观看方式,那么在“Lucy”系列中,这种留白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叶凌瀚:的确之前做过在语言上有部分相近的录像作品。从最为根本的绘画方法上去看,其实就是主形和副形,你可以通过直接描绘主形去表达,也可以通过去描绘主形周围的事物,通过它们缺失的边缘线,副形的另一边主形一样会呈现出来。这里面我像是刻意去描绘副形。

《LUCY-S-001》210×150cm 布面丙烯 2017-2018年

《LUCY-S-005》200×15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艺术汇:你在创作中不断借用已有信息,比如网络图像、数据等等,将它们进行主观的编织。展览前言中提到一个问题:“艺术家的想像力还是不是其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特质?”是否可以说,这种艺术家的想像力在你的创作中更多体现为对已有信息的主观重构?

叶凌瀚:可以这么说,因为现在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想象力,所有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旧事物的一种迭代。特别是Google出现后,当一个个体可以“零成本”地拥有世界上所有知识的时候,个体的想象力有时候会变得特别可笑。我在别的访谈里面说到过,pc电脑的鼠标右键点击空白处就是我处理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大家有空可以点开看一下。

艺术汇:在新作中,你的出发点是紧贴当下时代的,具体的创作手段及作品的面貌也充满了科技感,内容与形式显示出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在未来一个阶段这是否会成为你创作的主要方向?

叶凌瀚:可见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会是被我标注为一个主题前提和内容范围。我认为一切现实中的存在在“互联网”的前提下都值得被重新探讨一遍。这里面包含:身份、种族、经济、道德、法律、政治等等。“互联网”将这一切进行了一次“变异”,比如互联网中的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很多现实身份的特质,又进化出很多新的特征,但是它的确存在。


图:博而励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