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政治,博物馆需要站队和表明立场吗?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1619   最后更新:2018/06/07 13:31:02 by 灰常灰
[楼主] 毛边本 2018-06-07 13:31:02

来源:长征空间


2018 巴塞尔艺术展

展期 | 2018.6.14 - 17


艺廊荟萃| S24

吴山专 & 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


意象无限 | U9

喻红,《愚公还在移山》

喻红 Yu Hong

《愚公还在移山》 Old Man Yu Gong is Still Moving Away Mountains, 2017

2018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单元

影片《冬春之后——喻红篇》映前座谈现场

2018 Art Basel Hong Kong's Film Sector

Days Gone By – Yu Hong, pre-screening discussion


孟璐(Alexandra Munroe)王小帅导演的纪录片《冬春之后——喻红篇》(2009)是对其处女作《冬春的日子》(1993)的回响,也是对成长的一种纪录。《冬春的日子》当时是由你还有你先生刘小东出演的,那个电影在当时就反映了1989年之后艺术家的生活、心理状态,还反映了那段时期社会、历史对艺术家的影响。


喻红是的,《冬春的日子》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片,但是它有很多题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导演把其他朋友以及这些年轻一代人的故事都放在影片情节当中。它所表现的是两个年轻的艺术家或者刚刚毕业的人想要创作、挣钱、生活、发展的焦虑状态,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找到方向的阶段。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也差不多如此,就住在集体宿舍里面,拎着暖壶去打开水;由于两个人还年轻,在恋爱中也会有争吵。


孟璐影片中带着虚构的色彩同时也捕捉到了一种历史性的时刻。也许你作为影片中的主角不是一种巧合,因为你的画作中其实也反映了很多纪录性的、历史性的东西。但我认为不论是影片还是你描绘的历史,其实都是一种未来的历史。它反映的是一种还没到来的社会,它的结构、叙述根植在绘画所展现的历史性中,这让我想到了Uccello、Goya,或是苏联的现实主义画家。对颠覆性灾难的反思,则像Jacques-Louis David的作品。不少西方画作也用同样宏大的构思来反映历史事件,但那可能是他们亲眼目睹的一些事件。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历史的观察者是怎么在画作当中,像算命一样,把未来的预测融入到当下这么复杂的建构当中?


喻红学生时代我学的是油画,确实受到过很多西方艺术家的影响,而且有一些后来的创作都跟他们的经典作品有关联。我早期的绘画作品,尤其是“目击成长”系列,其实更像在记录着我逐年的成长以及跟世界的、社会的关系。而后,我的作品越来越宏观,跟历史、未来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如《新世纪》其实是借鉴了米开朗基罗的一幅作品的结构来展开创作的,但是我会把里面的神话色彩去掉,增加了更多现实焦虑:如很多人都戴着面具、口罩,其实也是环境的破坏和各种生态的变化;还有背景上的爆炸与烈火,其实都是我们这个世界随处发生的,只不过它在不同的时空中发生。我把它们揉合在一个空间当中,让它们更强烈,同时也有了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孟璐正如你说的,《新世纪》反映了很多现代社会中环境破坏的因素,也受到了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大教堂天主画的一些启发。画中也加入了更多人的意识的觉醒,如人们对污染的认识、面对无辜孩子丧生时的态度、对工业化带来的恶果的思考。从这一点上讲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吗?


喻红从本质上来说人生就是悲观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过好每一天。因为从人终极的结局来说,由生到死就是一个悲观的事实,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把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


孟璐不管是艺术、生活还是在影片中,你都有一个很大的主题,“朋友”。这当然包括你的丈夫刘小东、女儿刘娃、导演、诗人,他们经受过的挣扎也成为了你绘画主题的一部分。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对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喻红我确实画过很多朋友、家人,他们的故事都对我产生了很多影响。比如我曾经画过一个很好的朋友,她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有抑郁症,因为她我才了解了抑郁症。从此我便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甚至是做了一个关于抑郁症主题的系列创作。当时我去采访了六个抑郁症患者,对他们进行拍照,然后再根据他们的生活、故事来创作。关于家人我则画过“目击成长”,即我个人、女儿的成长和这个时代、社会变迁的关系。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是我的营养,会鼓舞我做许多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另外,这些年画多了,我的目光也不仅局限在亲友之间,会画很多陌生人,甚至是借鉴网络上其他人拍摄的一些图片,去感受一些新鲜的视角,以此来增加作品的丰富性。


孟璐即便是一些网络上看到的图片,其实也是对现实的纪录,即运用现实主义的一种方法,是另一种形式的“目击成长”。这是你的创作过程、观察方式,也是你去见证历史的方法,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你周围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你投入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态度,也是你对未来的把控和描述的关键,因而能在创作中更贴近现实、贴近社会。


喻红实际上我的作品核心是“人”,除了我自己、亲友,我也关注“人”和“世界”的关系。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特别是中国,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趋势也日益加剧。对此我也应接不暇,总会受到很多新鲜事物的冲击。其实这个世界是非常超现实的。


李振华你作为策展人,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亚洲艺术的研究者,你会把喻红放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什么位置上?


孟璐喻红的“目击成长”系列作品,标题非常恰当。同时我觉得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就是一种“目击成长”。因为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她对个体面对历史无法施加任何影响这件事情有极高的关注。正如影片描述的,有一些艺术家、她身边的朋友在现实的洪流中喘不过气来,甚至被逼到一个自杀的边缘,而能够敏锐地观察到这些事情对喻红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我来说,她所讲的“超现实”意味着她可以与当下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观看的距离,从而能觉察到人的本体、人的心理以及社会层面切近的未来状态,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力的。所以这么来讲她不应该只是被放在这三十年的范围里。


*文字根据 2018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单元

影片《冬春之后——喻红篇》映前座谈内容整理而成

《冬春之后——喻红篇》,电影剧照

Days Gone By – Yu Hong,still

[沙发:1楼] guest 2018-06-11 21:16:44

来源:长征空间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喻红VR作品《她曾经来过》

喻红 Yu Hong

《愚公还在移山》 Old Man Yu Gong is Still Moving Away Mountains, 2017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在2018年3月香港巴塞尔期间对喻红VR作品《她曾经来过》进行了报道:


“在‘策展角落’单元,喻红展出了她的VR作品《她曾经来过》,与此相呼应的是长征空间展位上正在展出的喻红油画作品个展。喻红最著名的作品便是描绘女性不同人生阶段的肖像系列,而在《她曾经来过》中,她用手绘的方式来营造一个VR的世界,反映了她个人的人生经历。她谈到:‘我所画的每一帧都是我的经历中有兴趣发掘的事物,比如从文化大革命、到明代家具、再到红山文化。’


从去年开始,喻红开始接触虚拟现实媒介作为创作方式,作品《她曾经来过》便是去年创作并在一个VR艺术展中展出。对于媒介的使用,她解释道:‘这个项目让我看到了绘画的局限,绘画其实是在模拟3D空间,而在VR中你可以真实地进入到这个空间。我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进入这个VR环境来感受我所想传达的情感。’”

喻红 Yu Hong

《她曾经来过》She's Already Gone, 2017

虚拟现实艺术 Virtual Reality


关于《她曾经来过》


进入喻红的《她曾经来过》虚拟现实体验中,将经历四个场景,追随一名女性角色的年华流转。当人物随着她的成长向前推移,围绕她的事与物则随时间向后退转。她的出生发生在现代医院,随后的场景带领主人公和观者进入远久的过去,直至时光倒流至所知的远古中国的历史起源。


每个场景都由艺术家手绘完成并被改编成虚拟现实,肉眼可见的笔触将充满活力的图层勾勒到虚拟现实世界中,在作品中创造出虚拟和现实事物的互换。喻红的绘画方法在描绘女性生活时表现出极强的个人风格,突出她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将置于历史背景中的事件和私密时刻相关联。转瞬即逝与无休无尽的一幕幕,在历史和作为个体的生命中作为融合的对立面,寻根究底的发展,重复和改变。

喻红 Yu Hong

《她曾经来过》She's Already Gone, 2017

虚拟现实艺术 Virtual Reality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和科拉当代提供

*信息来源于“林冠北京”官方微信&Financial Times官方网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