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秦思源:三位艺术家的边疆叙事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356   最后更新:2018/05/21 20:30:37 by 开平方根
[楼主] 毛边本 2018-05-21 20:30:37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路易十五广场透视图,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河西 | 文

何为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何为?


城市空间中很大的空地并不等于一无所有。


空间是记忆和情感的承载物,也容纳人群,但这两种功能并不一定重叠。


时代,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古罗马广场现状鸟瞰图,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图拉真广场平面示意图,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入口凯旋门 / 2—图拉真骑马雕像 / 3—乌尔皮亚巴西利卡 / 4—图拉真纪功柱 / 5—图拉真庙堂 / 6—侧室 / 7—内庭院 / 8—外庭院 / 9—回廊


图拉真广场:帝王的荣耀


公元107年,为了纪念图拉真大帝远征罗马尼亚获胜,罗马帝国在罗马的市中心修建了一座图拉真广场(Foro di Traiano)


图拉真(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公元53-117年),公元98-117年在位,被称为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图拉真生于西班牙伊大利卡的一个军功世家,随父在军中长大,因为与日耳曼人作战有功,被授予了“日耳曼尼库斯”荣誉称号。图拉真性格刚毅,胆大心细,所谓时势造英雄,各种机缘巧合,让他登上了罗马的最高权力层。公元96年,当时的罗马皇帝图密善因为与元老院严重不和,在政变中遇害。老资格的元老涅尔瓦被推举为元首,成为五贤帝的第一位君王,但因为他不是马上将领,在军队中缺乏势力和威信,如果没有军方的支持恐怕宝座坐不稳。于是,军功赫赫且正值盛年的图拉真就成了他物色的对象,公元97年,他将时任上日耳曼总督的图拉真收为养子。结果,第二年,涅尔瓦就驾崩了,图拉真即大位,他即位后并没有急于回罗马登基,而是继续在前线督战和构筑营垒,一年半之后他才回罗马。此时,他向元老院许诺在他在位期间不会处死任何元老,任何政事都向元老院汇报。这位军人出身的元首立刻取得了元老院的信任。


图拉真在位时,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立下了显赫的战功,罗马帝国的版图在他的统治下扩张到最大极限,地中海甚至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他通过对达西亚(今大部地区在罗马尼亚)的征服,便开始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东方。公元113年,攻占了亚美尼亚,渡过底格里斯河,又攻陷了安息(帕提亚);两年后,抵达波斯湾,罗马的版图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


随着罗马军队的节节胜利,国内对于这位战功赫赫的皇帝的崇拜也达到了顶峰!


图拉真广场就是为图拉真歌功颂德而修建的庞大纪念建筑群。其实图拉真之前的古罗马统治者已开始陆续在罗马城中建立纪念广场,以纪念帝国各个时期的丰功伟绩,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但图拉真广场之大,等于所有这些纪念广场之和。整个建筑群的建造需要巨大的开挖量,为此建筑工人不得不将罗马七丘中的卡比托利欧山和奎利那雷山夷为平地。这个巨大的开挖工程可能早在图密善时代就已经开始,但对这项工程贡献最大的人则是叙利亚人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 of Damascus)


阿波罗多洛斯是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著名的工程师、建筑家、设计家和雕刻家。他是来自叙利亚行省大马士革的希腊人,曾跟随图拉真皇帝出征达基亚。公元105年,阿波罗多洛斯在达基亚多瑙河上为在进行第二次达基亚战争的罗马帝国军队建筑了图拉真大桥。两年后,他又主持了图拉真广场这一庞大建筑群的设计建造。阿波罗多洛斯设计的广场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纵深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


图拉真广场的两侧分别建造了两座图书馆,在图书馆的阳台上可以欣赏纪念柱上的浮雕。浮雕是一幅斜着缠绕的长画卷,浮雕带上刻画的人物,或渡河,或筑营,或攻城,或战斗,据说有2500个之多!这幅长卷浮雕详细记录了图拉真亲自率领军队跋山涉水,日夜艰苦卓绝、鏖战不息的经历,它的中心思想即是歌颂帝国战功,宣扬武力权威。为了迎合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口味,图拉真是浮雕的中心人物,其形象出现200多次,极力歌颂了图拉真皇帝征服达契亚人的事迹。作为图拉真皇帝的崇拜者,阿波罗多洛斯在设计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建筑上全方位表现整个帝国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图拉真广场最东面的正门是三跨式的凯旋门,然后是精美的柱廊广场。广场两侧的柱廊中心还对称建有半圆形的厅,形成了广场的横轴线。广场最西面是古罗马的大会堂,长方形,横向。这种建筑形式在古罗马称之为“巴西利卡”(Basilica)。巴西利卡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只是将入口改在了短边。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它的宏伟建筑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为当时罗马之最。


巴西利卡之后是一个封闭的院落,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功柱(Traiano Colonna),柱顶立着皇帝铜像,中间矗立着著名的图拉真纪功柱,都是为了炫耀皇权的威严。


图拉真纪功柱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图拉真柱净高30米,包括基座总高 38 米。柱身由20块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米的浮雕绕柱23周;柱体之内,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它的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早期图拉真柱的柱冠为一只巨鸟,很可能是鹰,后来被图拉真黄金雕像代替,此雕像在中世纪时期丢失,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圣彼得雕像立于柱顶至今。图拉真广场的尽端,图拉真的继承者哈德良皇帝为先帝建立的图拉真庙,这是个古罗马传统四周门廊式的庙宇,将图拉真神话推向顶点。


但是,对于哈德良的建筑设计,以前辈设计师自居,颇为自负的阿波罗多洛斯却不以为然,阿波罗多洛斯多次嘲笑哈德良的建筑和设计,从而得罪哈德良。哈德良将其放逐,之后他被指控犯有虚有的罪名而被处死。在设计师死去的几千年里,他设计的广场依然在帝国的中心屹立不倒。在九世纪中叶,由于石灰质量的良好,广场的大理石被拆走作其他用途,但同时,人们又修复了通往广场的人行道,因为图拉真广场仍然是当时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锡耶纳城市中心俯视图,中央是坎波广场(市政广场),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锡耶纳城市中心坎波广场(市政广场)平面图,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广场喷水池 / 2—交易会所、俱乐部 / 3—市政厅


市政府的延伸


古罗马灭亡之后,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中世纪,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坎波广场(Piazza del Campo)即为一例。


坎波广场,它的前身是锡耶纳的早期的大集市。1293年,当时的锡耶纳掌权者“九人理事会”(the Council of Nine)下令筹建一个华丽的市民广场。1327 年开始修建红砖块石面路,于1349年完工。九段与众不同的设计比喻“九人理事会”的至上权威;也象征了保护圣母玛利亚的斗篷。


这是从图拉真广场的古罗马帝国时代向人民广场的开放时代进化的过渡时期。这时候的广场,既是权力的象征,开始成为市民集聚的场所。和中国的菜市口一样,锡耶纳会在坎波广场公开执行死刑,这是一种威慑力,其潜台词是:“你们要守规矩,否则就是这样的下场!”遵纪守法维持着国家的正常运转,依靠的是规训与惩罚。


从建筑形式上来看,坎波广场边上是美丽的宫殿,中心则是市政大厅和 1348 年建成的曼琪亚塔(Torre del Mangia),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广场被王室宫廷和宗教性场所包围,在市政厅的下面是后期哥特式圣母小教堂,建于 1348 年可怕的黑死病结束后。还有广场礼拜堂(Cappella di Piazza)。环抱着这两个建筑的是普布利科宫殿,里面的礼拜堂用镂空工艺的铁栅栏围着,这里还收藏有以西莫内· 玛尔蒂尼为首的锡耶纳派的作品;从这里的三层望出去和曼琪亚塔一样,这个古城的动人景色尽收眼底。在广场的北边是大地女神该亚的喷泉(Fonte Gaia),白色大理石欢乐喷泉最初由奎尔奇亚设计建造于 1419 年,呈矩形,三面装饰以许多浅浮雕,这是奎尔奇亚于 1409 ― 1419 年浮雕的翻版,浮雕的故事是《美德,亚当和夏娃》以及《圣母与圣子》(原始版本位于市政大厅凉廊的背面)。喷泉的水源来自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沟渠。在九人理事会指导下,修建了漫长的隧道引水到喷泉,然后再排往周围的原野。这些建筑和雕塑都在表明它的宗教指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来自天国的恩赐,你要学会感恩。


这里既是“九人理事会”的权力中枢,同时又是教会势力的控制区域,因而具有双重性。尽管如此,正因为广场的存在,哥特式的向天国性多少被向大地铺展的平面性所中和,坎波广场缓缓的扇形的斜坡,宛如贝壳,因为广场的存在,多少使得高高在上的教会有了一些向大众俯身的意味。事实上,这个广场也一直是市民生活的焦点,斗牛、每年两次的派里奥戏剧表演、赤背赛马节都在这里进行。这都为日后广场所有权的更迭奠定了基础。

协和广场平面图,图片引自《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大众的广场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后者是一个市政广场,雄踞于罗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气势雄伟,是罗马城的象征。威尼斯城的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被誉为“欧洲的客厅”。


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是当时的代表作。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à Paris)始建于 1757 年,为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1763 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它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在 1792 到 1794 年间,共和军曾在此广场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耐特等大约 1100 名皇室成员及保皇派。曾经是法王路易十六为了“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而设计的断头台,如今却成为了结束了他们性命的所在,路易十六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设计竟成为自己的死亡方式。而在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年多之后,1794 年 8 月,在大革命时期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的罗伯斯庇尔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在这里杀的人太多,以至于传说牛到了这里都会止步不前,然后绕道而行。以暴力革命的形式,法国揭开了后帝王时代的序幕。


十九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都是如此。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这也使得人群来到代表国家心脏的广场更方便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