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江苏当代艺术家联展
发起人:双飞飞  回复数:1   浏览数:2141   最后更新:2008/10/06 17:05:39 by guest
[楼主] art-bon-bon 2008-10-06 11:35:09
来源:艺术财经

博览会上展品

  2008年9月份,北京上海作为南北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当代艺术博览会,更是南北的重头戏:北有9月6号到9号的“艺术北京2008当代艺术博览会”,南有9月9号到13号的“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圈的一帮人先是集聚北京,接着在9号这天就齐刷刷流窜到上海,所以在上海艺博会偶有在艺术北京的错觉,因为在上海展览中心遇到的熟人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也曾遇到。不知该说世界太小,还是该说艺术圈太小了? 尽管不是所有国内知名画廊都参加了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但国内画廊对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是都关注的。拿北京的画廊来说,没有参加艺术北京只参加了上海当代的画廊大都好好“观摩”了一番艺术北京;没有参加上海当代只参加了艺术北京的画廊也多有来上海当代“探路”的;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都没有参予的画廊也有南北都去“瞧瞧情况”的;至于从艺术北京到上海当代一路走下来的画廊,更是在暗暗观察、心里不觉默默的进行比对着。无论是参展商还是观者,多有对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做比较评价的,主要观点大概有以下两条。

  定位各有所向

  艺术北京由三部分组成:艺术北京主题展、学术论坛、影像北京。艺术北京的立足点在于未来,所以着眼于年轻画廊,立足于北京画廊的同时吸纳周边国家画廊,以形成“整体亚洲”的概念,并且也在稀释性的引入全球非主流画廊以形成全球概念。再者,艺术北京不仅新开了“艺术影像”专馆,而且论坛的主题也是影像,并且艺术北京明年将在4、5份举办,9月份则会开始专做“影像北京”,立意于市场的预期新热点——影像,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艺术北京的立足点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所以说艺术北京比较重概念,意在给予艺术市场新的导向,虽然具体操作还不是很成熟,但理念还是很清楚的,所以说艺术北京比较有学术情怀。

  上海当代由两部分组成:惊喜的发现、顶级画廊。前者是主题展,由十位中外策展人选出的30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所谓主题展,其实并没有什么主题,而是多国艺术家多种艺术品的拼凑;不过却也符合“惊喜的发现”,多有新鲜感的作品。由于是多个策展人选送作品,艺术家的作品也良莠不齐。顶级画廊包括100百多家画廊,其中多为国外的画廊。上海当代立足于“国际”的取向也很明显,不仅国内画廊数量不多,就是上海本土画廊也未占有多少重量。即使是参展的国内画廊,立足点也多定位于“国际”,不仅画廊主经营理念国际化,而且所带的员工也多是英语流利的,所带的作品也是国际接受度比较高的。上海当代一方面商业性气氛浓一些,另一方面国际性也要强很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艺术北京的参展商反映说,藏家好像不如去年多;上海当代的参展商反映说,人气明显没有去年好。失望的情绪溢于言表。上海当代更有远道而来的参展商沮丧地表示:展费不低,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看宣传效果也不理想,明年来不来需要再考虑。其实,低迷的市场行情是南北都有的。有画廊在艺术北京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不禁感慨艺术北京今年大不如去年了;待到了上海当代,依然是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于是不禁感慨今年的艺术市场大不如去年了。这种失望的情绪跟全球的整体经济疲软倒也吻合,所以对当代博览会大有唱衰论:一方面对上海当代,由于其策展人、参展商自上而下多是外国人整盘,所以有预测其由于缺乏本土基础容易崩盘的论调;另一方面对艺术北京,由于倾向于平面作品,未免单一,而且从格局上来看,大有艺术北京是画廊博览会的论调。 但乐观情绪依然存在于两大当代博览会中。上海当代,有不少外国画廊虽然没卖出作品但对宣传效果非常满意,显然这些有根基的画廊并不在乎一时的销售,更在意对画廊和艺术家作品的推广,在建立了新的客户联系后,市场转暖时自然会显示出成效来。这种坦荡,来源于深厚的根基,也来源于对当代艺术市场的长远考量。艺术北京,尽管有画廊一幅作品也没有成交,但也有少数画廊十分火热,有的是作品看点多,有的是作品卖点多,画廊主不无得意的表示,还是要带对作品。在这些叫卖的作品中,少数是名家小幅作品,多数是中低价位适合家庭个人购买收藏的作品。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都有不少画廊主表示,艺术市场面临整盘,将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和优胜劣汰,面对已经变了的市场行情画廊更要寻找到立足点,在艺术家、艺术作品和经营理念上有与时俱进的转变。同样,对于画廊来说,选择上海当代还是艺术北京也是策略问题。艺术北京、上海当代有不同的定位和特点,画廊主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营取向来做选择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投入前明白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考量。毕竟,当代艺术博览会只是为画廊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至于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则真得要看画廊自身了。

[沙发:1楼] art-bon-bon 2008-10-06 10:58:09

来源:艺术财经

博览会上展品

  2008年9月份,北京上海作为南北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当代艺术博览会,更是南北的重头戏:北有9月6号到9号的“艺术北京2008当代艺术博览会”,南有9月9号到13号的“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圈的一帮人先是集聚北京,接着在9号这天就齐刷刷流窜到上海,所以在上海艺博会偶有在艺术北京的错觉,因为在上海展览中心遇到的熟人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也曾遇到。不知该说世界太小,还是该说艺术圈太小了? 尽管不是所有国内知名画廊都参加了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但国内画廊对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是都关注的。拿北京的画廊来说,没有参加艺术北京只参加了上海当代的画廊大都好好“观摩”了一番艺术北京;没有参加上海当代只参加了艺术北京的画廊也多有来上海当代“探路”的;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都没有参予的画廊也有南北都去“瞧瞧情况”的;至于从艺术北京到上海当代一路走下来的画廊,更是在暗暗观察、心里不觉默默的进行比对着。无论是参展商还是观者,多有对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做比较评价的,主要观点大概有以下两条。

  定位各有所向

  艺术北京由三部分组成:艺术北京主题展、学术论坛、影像北京。艺术北京的立足点在于未来,所以着眼于年轻画廊,立足于北京画廊的同时吸纳周边国家画廊,以形成“整体亚洲”的概念,并且也在稀释性的引入全球非主流画廊以形成全球概念。再者,艺术北京不仅新开了“艺术影像”专馆,而且论坛的主题也是影像,并且艺术北京明年将在4、5份举办,9月份则会开始专做“影像北京”,立意于市场的预期新热点——影像,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艺术北京的立足点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所以说艺术北京比较重概念,意在给予艺术市场新的导向,虽然具体操作还不是很成熟,但理念还是很清楚的,所以说艺术北京比较有学术情怀。

  上海当代由两部分组成:惊喜的发现、顶级画廊。前者是主题展,由十位中外策展人选出的30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所谓主题展,其实并没有什么主题,而是多国艺术家多种艺术品的拼凑;不过却也符合“惊喜的发现”,多有新鲜感的作品。由于是多个策展人选送作品,艺术家的作品也良莠不齐。顶级画廊包括100百多家画廊,其中多为国外的画廊。上海当代立足于“国际”的取向也很明显,不仅国内画廊数量不多,就是上海本土画廊也未占有多少重量。即使是参展的国内画廊,立足点也多定位于“国际”,不仅画廊主经营理念国际化,而且所带的员工也多是英语流利的,所带的作品也是国际接受度比较高的。上海当代一方面商业性气氛浓一些,另一方面国际性也要强很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艺术北京的参展商反映说,藏家好像不如去年多;上海当代的参展商反映说,人气明显没有去年好。失望的情绪溢于言表。上海当代更有远道而来的参展商沮丧地表示:展费不低,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看宣传效果也不理想,明年来不来需要再考虑。其实,低迷的市场行情是南北都有的。有画廊在艺术北京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不禁感慨艺术北京今年大不如去年了;待到了上海当代,依然是一幅作品也没有卖出,于是不禁感慨今年的艺术市场大不如去年了。这种失望的情绪跟全球的整体经济疲软倒也吻合,所以对当代博览会大有唱衰论:一方面对上海当代,由于其策展人、参展商自上而下多是外国人整盘,所以有预测其由于缺乏本土基础容易崩盘的论调;另一方面对艺术北京,由于倾向于平面作品,未免单一,而且从格局上来看,大有艺术北京是画廊博览会的论调。 但乐观情绪依然存在于两大当代博览会中。上海当代,有不少外国画廊虽然没卖出作品但对宣传效果非常满意,显然这些有根基的画廊并不在乎一时的销售,更在意对画廊和艺术家作品的推广,在建立了新的客户联系后,市场转暖时自然会显示出成效来。这种坦荡,来源于深厚的根基,也来源于对当代艺术市场的长远考量。艺术北京,尽管有画廊一幅作品也没有成交,但也有少数画廊十分火热,有的是作品看点多,有的是作品卖点多,画廊主不无得意的表示,还是要带对作品。在这些叫卖的作品中,少数是名家小幅作品,多数是中低价位适合家庭个人购买收藏的作品。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都有不少画廊主表示,艺术市场面临整盘,将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和优胜劣汰,面对已经变了的市场行情画廊更要寻找到立足点,在艺术家、艺术作品和经营理念上有与时俱进的转变。同样,对于画廊来说,选择上海当代还是艺术北京也是策略问题。艺术北京、上海当代有不同的定位和特点,画廊主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营取向来做选择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投入前明白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考量。毕竟,当代艺术博览会只是为画廊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至于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则真得要看画廊自身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