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里到那里为找不着北找依据,丁成作品展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620   最后更新:2018/04/11 20:32:29 by 叮当猫
[楼主] 点蚊香 2018-04-11 20:32:29

来源:文艺星球 文:梁克刚


前几天

第六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又在意料之中地霸了几天屏!

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

249间顶尖画廊参展。

前两天近2万专业观众莅临,

总共5天总数超过10万观众到场参观。

2018香港巴塞尔现场


同时间香港还有至少三个搭车开幕的中小型艺博会。Art Central 中环艺博会、Harbour Art fair海港城艺博会、香港Premier Art Fair酒店艺博会(怡东酒店)。

2018 Art Central中环艺博会

2018 Harbour Art fair展览现场@香港新闻网

2018 Harbour Art fair展览现场@香港新闻网

香港Premier Art Fair酒店艺博会(怡东酒店)


外围大约超过150个同城的平行艺术展,数家国际超级大画廊的香港分号同期开馆。

白石艺廊 香港中环H Queen's展览现场

艺术门 香港中环H Queen's画廊空间展览现场

豪瑟沃斯香港新空间展厅现场@雅昌艺术网

香港白立方安东尼‧葛姆雷个展“根生根寻”展览现场

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艾未未“驳议”展览现场@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苏富比、保利、嘉德三大拍卖巨头也搭车蹭热点共享巴塞尔招来的海量藏家同期举办春拍,更有数家日韩港台小型拍卖行跟风举槌。


在亚洲香港巴塞尔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艺术盛会!即便在全球范围内比拼也绝对可以进入五强之列。

2018香港巴塞尔、中环艺博会展场俯瞰图@Art Central官网


连一些平时无比傲娇难得一见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咖像安东尼·葛姆雷、杰夫·昆斯、埃利亚松、KAWS、村上隆、奈良美智等都放下身段亲自赶到香港或为画廊展位站台或是出席画廊香港分号开馆典礼!这种情况在巴塞尔的总舵瑞士都很鲜见。

昆斯于卓纳画廊展位现场图自网络

村上隆于2018香港巴塞尔展览现场 图自网络


这火爆疯狂的一周十几万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策展人、批评家、馆长、画廊从业者、艺术品经营者、媒体人以及爱好艺术的各界人士把香港搅动的高潮迭起、热闹非凡。

2018香港艺术周


短短十年时间城市地位和经济方面总体上一直在衰退的香港在艺术市场方面却是翻天覆地的暴涨,香港无疑已成为亚太地区艺术市场的首善之区!


但狂欢兴奋之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全球最具潜力和成长性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生产资源都拱手让给了欧美艺术圈的大庄家们!


在真的“狼来了”之前,我们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国际一流艺博会品牌。


没有创办出自己的国际顶尖画廊品牌。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国际艺术巨星。

卓纳画廊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香港首展现场


我们的藏家被欧美大牌画廊勾走了,我们最好的艺术家也被欧美的大牌画廊签走了。而且还将不断地向欧美大牌画廊输送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艺术家。


我们最好的画廊也仅仅是别人顶尖艺博会中边缘与尴尬的存在,还要为有限的几个入场名额争得头破血流。


今年香港巴塞尔“艺廊荟萃”板块196家参展画廊中,真正中国大陆本土血统的画廊仅有11家,日韩港台加亚太其它地区也不过三十余家,要知道这可是在咱们家门口举办的艺博会啊!

2008年首届艺术香港


回想香港巴塞尔的前身“艺术香港”2008年诞生之前的香港在艺术上几乎是暗淡无光的。文化艺术生态与城市地位与经济总量极不相配!甚至经常被诟病为“文化沙漠”,除了因为地缘便利成为大陆走私文物的黑市交易口岸外几乎没有真正的文化产业和艺术圈层。


几十年来仅在文物集散的荷里活道零星分布着几家不是那么专业的画廊,几乎都是一些原来经营古董文物后来兼营油画的文物店、老画店,还有一些长期在香港工作生活的爱好艺术的西方人开办的小画廊。


还有几个港资大家族旗下的画廊也不过是把画廊当作自己收藏的窗口也并未致力于多做展览推动本港艺术生态的改变。

香港汉雅轩


早年推动过“后89”、“政治波普”、“艳俗艺术”的香港画商张颂仁的汉雅轩从90年代初直到2007年都一直鹤立鸡群孤独求败。


更为尴尬的是香港本土的艺术家,从93年中国大陆的艺术家亮相威双之后十几年席卷全球的“中国当代艺术热”带火了一大批大陆和早年去欧美的中国艺术家,却让香港艺术家们成了真正的“灯下黑”,既无法代表激烈变革的中国大陆,也无法被纳入回归前的宗主国英国,甚至连本地藏家都不待见,真正成了无人问津的“孤儿”。

圆明园画家村1992

北京宋庄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M50艺术区


90年代早期的圆明园画家村、90年代中期北京宋庄艺术家聚落的形成、2002年之后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艺术区兴起,曾让香港有限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无比羡慕,像朝圣般地频繁造访京沪,言谈之中还常常羞愧于香港文化艺术氛围的淡漠。但2008年“艺术香港”开办以来,至今已有近四十家国际顶尖画廊在香港开了分号!

2005 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现场

2015艺术北京现场


2004年就在北京创办的CIGE(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虽然抢占了先机,却因投资人与操盘手的分歧两届后就分道扬镳,一路踉踉跄跄至今已陷入停办状态,2006年启动的“艺术北京”躺在全球最有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的艺术大市场中心地带和全亚洲艺术家群体最庞大最集中的城市却慢条斯理裹足不前痛失先机,终于让自己的上升空间在2008年后来自香港和上海的强力挤压下丧失殆尽。

借用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的句式: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上海面前…

皮埃尔·于贝尔


2007年曾经是瑞士巴塞尔组委会三巨头之二的皮埃尔·于贝尔和洛伦佐·鲁道夫联手意大利博洛尼亚展览集团在上海艺术家周铁海的帮助下创办了“上海当代艺博会”,当时的老皮埃尔野心很大,他并不想在上海复制一个巴塞尔艺博会,而是希望在亚洲创办一个未来会超过巴塞尔的新艺博会品牌!2007年的第一届大获成功,参展画廊的级别与整体水准不亚于前几届的香港巴塞尔,遗憾的是鸡贼的意大利人想过河拆桥,从第二届开始就找借口踢走了老皮埃尔,第三届洛伦佐·鲁道夫也离开去新加坡另创“Art Stage”品牌,“上海当代艺博会”一路滑坡,终于在2014年寿终正寝!

2007首届上海当代艺博会现场 图自网络


假如“上海当代艺博会”顺利办下去,按照当时的势头和中国及亚太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肯定能做成亚洲第一艺博会品牌,恐怕香港就没有那么大的机会了!“艺术香港”就无法快速成长提高直至第五届被瑞士巴塞尔收购,并从2013年开始直接改名“香港巴塞尔”,那么今天香港艺术周的盛况应该是出现在上海。


当然,除了各种因缘际遇上海没有把握住这个历史性的机会之外,内地的关税壁垒和文化审查仍然是阻碍国际化艺术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方面香港的确有极大的优势。


就算“上海当代”做到了今天“香港巴塞尔”的状态,上海像香港一样成了整个亚太艺术市场的中心,制定游戏规则和掌控话语权的仍是欧美艺术圈的大庄家们!而被巴塞尔收购前的“艺术香港”也不过是在香港的英资企业和在香港艺术圈常年工作的英国人创办的,如今他们卖掉“艺术香港”后又在“香港巴塞尔”两公里外的中环海滨创办了“Art Central”中环艺博会。

2018Art Central中环艺博会现场


所以无论是香港还是上海,做局与控盘的都是人家,曾经亚洲最有活力的艺术都市北京近年来每况愈下,在市场方面几乎已经不再需要被讨论了,本地的两个艺博会一个已然停盘,另一个做成了温吞水,就连最近两年刚刚扯起来的稍显寒酸的“北京画廊周”居然也都是欧洲艺术界人士来组织创办的。世界上很多牛逼的艺博会都是所在国或当地城市的画廊协会创办出来的,而国内城市的画廊协会几乎都在浑浑噩噩地打酱油,从业者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小店,没人愿意为业界和行业多做点什么。


这就是冷酷的现实,这就是今天我们在艺术领域的处境!

画廊云集的香港中环H Queen's


我们在艺术领域无论是美术馆体系的建设、公共收藏、前沿探索、学术研究、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个体创作、画廊系统、市场建构等各方面至少还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30-100年,整体情况并不会比中国足球、尖端科技等领域的处境更好。如果以贸易战的角度来谈论,恐怕没有哪个领域比艺术的差距更悬殊,输的更惨烈!


文明的进步是整体性的,整个西方在现当代艺术领域二百多年来狂飙突进的发展是建立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数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整个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对人类个体的充分解放的前提之上的,没有思想解放没有言*论*自*由没有个*体*权*利的充分保障,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从何谈起?没有发达的非盈利公立、私立美术馆、基金会哪里有足够的财力推动前沿的文化艺术?没有两百年来的公共审美教育哪来的全民爱艺术与各阶层直至工薪族的收藏需求?没有始自大航海时代的开拓精神和全球思维怎么会把艺博会和品牌画廊像跨国公司一样开遍全球?

3月31日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交出亮丽成绩,54件拍品,总成交金额达6亿3千8百37万7500港元。


所以表象的差距根源在深层的价值体系!我们可以迅速地学习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方法、语言与样式以及市场规则,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和整体结构,这也是我们面对人家的强势开拓却无力抗衡抵挡的真正原因!

2018香港巴塞尔首日3500万美元成交的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無題XII》(Untitled XII,1975)。(摄影/林亚伟)


应该说在可见的未来,这种局面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我们仍然没有能力建构一套健康完善国际化的艺术市场体系,仍然每年一次地看着欧美艺术大鳄们在香港的开心收割。


几天前笔者在朋友的聚会中又听到全国又要掀起文化产业大跃进的浪潮,据说几大超级城市都将有过千亿的热钱砸向文化艺术领域,但国家没意识、民间没共识、业界没格局,这个由政府、国企、银行带头砸钱发动的大跃进又能带来什么真正积极的改变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