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关于《陈界仁声明》的声明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0   浏览数:2073   最后更新:2018/04/10 17:49:26 by 号外号外
[楼主] ARTYOO 2018-04-10 17:49:26




被盗的历史




德国艺术家丹尼尔·克诺的两个展览近期分别在香港和深圳开幕,其作品主题涉及城市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他擅长用各种类型的艺术互动项目来表达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参加过全球多个重要的当代艺术的展览,包括卡塞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柏林双年展、香港巴塞艺术博览会。


在深圳的展览呈现了其1998年到2017年的关于7个项目的摄影作品,开幕之际,丹尼尔·克诺与其好友、艺术家滕斐及OCAT策划人王景在深圳OCAT进行一场名为“被盗的历史”对话。


《被盗的历史》通过干预方式将公共雕塑视匿名,从而令观众对雕像産生疑问。2008年哥本哈根当代艺术4年展,丹麦在展览的开幕式的24小时内,城市内的公共雕塑是作品的主题与支撑。历史人物的面貌和雕塑被当成现代人物用来做这次介入计划。这些雕塑人物的头被罩上了黑色面罩。开幕日当天的早晨,5位U-Turn艺术展工作人员把这些人物与纪念像的头部蒙上了黑面罩。到了晚上与第二天,这些雕塑被解除面罩。警察在组员已经蒙上一些面罩后阻止了作品的实施,最终大约150个中的60个雕塑被蒙上了面罩。



讲座题目来自于丹尼尔·克诺的作品《被盗的历史》,通过在哥本哈根用头套覆盖公共雕像的头而创作,关于这件作品克诺是这样说的:“我是想除掉历史上某个节点或者时间点,其实当你在四处走动的时候你可能看不见这些东西,你只有通过把它隐藏起来反而可以看见它,其实历史也是在变化的”。

讲座开始,艺术家分享了他的作品。其中谈到“欧洲流感”,当时把整个展厅的东西都清空了,形成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以一种非常批判的方式去看待欧洲的社会群体,是对欧洲疯狂扩张和欧洲联盟结构的批评。滕斐补充到,这个作品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艺术家代表罗马尼亚国家馆进行的。展览里的一些书籍,就放在那里,作为如何去看待罗马尼亚是否要加入欧盟等问题的思考,房子里面还有一个出口,可以完全走出威尼斯双年展的区域。

艺术家滕斐和丹尼尔·克诺在1990年就认识了,他们在慕尼黑美术学院的时候是同学。滕斐谈到,他那时刚到德国学绘画和当代艺术,还不大了解各种流派,因为跟国内体系很不一样,而在整个美院里面,从学生到老师都愿意跟丹尼尔·克诺交流,他也接触丹尼尔,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他觉得丹尼尔的作品对周边社会的参与和影响都挺强的。其中有一个作品,他把学校里一个展示优秀学生的个展的画廊,改成了一个二手市场,让很多人在里面去买衣服。而且不用交房租,税又便宜,按艺术品的税7%,所以他卖的衣服都要比大街上便宜30%-40%。

丹尼尔·克诺说到,那时他比较需要钱,所以就把那个展厅改造成了商店,对如何用艺术盈利非常感兴趣。他很希望通过艺术去影响真实的生活,去创造一些人们可以讨论的机会,这也是他的一个目标。


鹿特丹2000 Caravelle De Graankorrel (1717)荷兰传统风车,Nedwind 25 (1982)现代风力发电机 Delf shaven区,鹿特丹,荷兰


滕斐又谈到柏林双年展那个作品,每一个彩旗都是在德国的一种学生组织的标志,而且这些组织都是秘密的,每一个组织都会有一些成功人士自己发起,他们都会在各个的学校里面找到优秀的学生,有些组织是要进行选拔的,他们也可能帮一些学生解决房租或者是给到一些补助,而且在未来毕业之后可能帮他们找到好的工作,因为这些组织者都是比较成功的人,这样的话很容易找到他们自己的接班人和传承者,这种组织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几百上千个这种小组织,它也影响了很多国家和各种政治的发展。这些组织的成员有时候会把他们的彩色标志放在某一个隐蔽的小角落,让大家知道,像见到亲戚一样开心,所以这个作品把地下的这种秘密的东西变成像晾衣服一样晾出来。真的像彩旗一样让大家了解,招摇出去。

策划人王景谈到,大家接触丹尼尔的作品比较少,并提出请谈丹尼尔谈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品之间的区分。

丹尼尔·克诺认为,艺术其实有不同的领域,他把艺术视为三个部分,展览、市场和拍卖。说到影响力的话他很希望去影响展览的部分,同时也想影响市场的部分,他也做了一些作品尝试着把这两个部分部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芝加哥的一个艺术展会上做过一件作品,却并没有人买,他会尝试去做一些改变,比如你想把雨停下来,其实雨是不会停下来的。他也做观念作品,他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新的模式来做展览,去和真实的生活互动,他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市场的游戏规则可能不能去改变,但是可以在展览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

丹尼尔·克诺在深圳的展览


现场观众问到,创作形式多样,几乎没有视觉上的重复,那作品中有没有一直关注的某个点。

丹尼尔·克诺则回答,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观念作品,所以手法手段会有一个变化,重要的是当他有一个观念的时候如何去实现它,他觉得他的作品持久不变的还是观念本身。

有观众又问到,艺术家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对观念艺术感兴趣的,或者是受到什么事情、什么人的影响。

丹尼尔·克诺谈到,从他在美院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是在第一年差不多结束之前,学生一定要做一个作品或者是小型的展览去打动到教授,不然的话他让你第一年之后就退学,这个是美院的一个入学规矩。所以一年之后他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在美院的屋顶,在光着身体往下跳的过程中,他拿了一大块的画布,手上拿着很粗的黑色马克笔,这一跳之后可能就展示了种种观念的东西。另外一个他谈到在美术学院图书馆里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慕尼黑的美术学院、美术馆几乎是全欧洲最全的,而且有非常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另一个观众的问题是:艺术家为什么要把那些头套放在雕塑上面,想知道他通过这个想表达什么含义。

丹尼尔·克诺回复:其实这些雕塑基本上都是很有名的人,在历史上,这些雕塑也是放置在公共空间里,所以他是想除掉历史上的某个节点或者时间点,当你在四处走动的时候你可能看不见这些,只有通过把它隐藏起来时反而可以看见它,其实历史也是在变化的。比如教堂,现在我们去看教堂和50年前去看教堂不是同一回事,一个国家是这样看它,另外一个国家是另一种看法。


丹尼尔·克诺参加2017年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呼气运动》曾在4月雅典展区开幕时出动了卡塞尔的火警。在他的装置作品中,有大量的浓烟从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历史博物馆的瞭望塔上冒出,让人不免一阵紧张,很多观众都以为发生了火灾,据说当时有三十多位观众拨打了火警电话。丹尼尔·克诺说:“烟雾用到的材料是消防员进行演习时所用的,对人体没有伤害,由10台机器制造,由一台电脑控制烟雾的释放。这些机械装置都在塔顶10米以下。每天会烧掉500欧。在我看来,文献展越来越像一个大的艺术工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了艺术工业。

附:即将消失的运动

1.我们占领了整个世界

我们被激发着灵感

下一刻即自由

一切将化为乌有

2.在万有的存在中创造

存在即安全

安全意味着存活在过去与未来

3.我们从经过的事物中找寻着灵感

我们抵达着彼岸

一切即将消失

化为乌有


——

摘录自丹尼尔·克诺于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呼吸运动》撰写的前言



其他作品:


等待着一个新的海浪(1998) 船,标志505轿车 红点港口,马赛,法国


丹尼尔·克诺作品 Bonhomme



在我生命中的女人不再爱我了(1999) 99层的俄国木偶 (纸浆,丙烯颜料,7cm-200cm),随意摆放的形式 弗莱堡当代艺术中心,德国  慕尼黑当代艺术馆收藏,德国


本文内容根据“被盗的历史”讲座录音稿整理而成,未经演讲者确认。

特别致谢:OCAT深圳馆


丹尼尔•克诺Daniel Knorr


1968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在柏林生活和工作。1989年到1995年,他在慕尼黑的Akademie der BildendenKünste学习,随后在美国的佛蒙特美术学院学习。

克诺在公共雕像上覆盖头套(哥本哈根,2009年),通过软件将博物馆参观者的人数和动作顺序转移到液晶显示器上(巴塞尔,2009年),在博物馆和公共空间安装乞讨机器人(维也纳,2012年),在博物馆展览空间建了吸烟间(不来梅,2012)。对于他的成功项目Depression Elevation ,他将路面的倒模铸造成透明挂墙雕塑。在abc Berlin 2016,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单人地堡被从不伦瑞克港区转移到了展会的艺术环境中,结果,技术纪念碑被转移到了当代艺术领域。

克诺最近参加了卡塞尔和雅典的第14届文献展(Documenta)。 2005年,他代表罗马尼亚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






点击以下标题、图片可阅读精选内容



张玥:焦虑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对真相的探究 | ARTYOO 发现



道隐无名,浮生一梦:在漫不经心处接近埃利亚松微妙又隐逸的宇宙 | ARTYOO 发现









ARTYOO得艺,你的私享艺术顾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