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锋:艺术的异感需要处心积虑的纵深逻辑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709   最后更新:2018/03/26 20:05:26 by 脑回路
[楼主] 欧卖疙瘩 2018-03-26 20:05:26

来源:界面 文:Beth Gardiner


图片来源:JASON LEE, REUTERS


2016年12月19日,艺术家刘勃麟头戴面具,身穿背心,背心上挂有24部手机,实时播报北京糟糕的空气状况。当月15日,北京曾发布了空气污染红色预警,预示污染将达到危险级别。


在中国,肮脏的空气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咄咄逼人且无可回避。政府开始尝试着摆脱对于煤炭的依赖,空气污染不仅使得可再生能源行业蓬勃发展,还激发了国内一些艺术家的灵感,使他们创造出了别样的艺术。


1. 直播在雾霾中漫步


刘勃麟本来并没打算拿空气污染创作艺术作品,是空气污染找上了他。他的工作室坐落在798艺术区内一条小巷的尽头处,小巷两侧伫立着砖砌的楼房。工作室的建筑屋顶高耸,室内明亮;它所在的798艺术区地处北京主城外围,原本是一片老工业园区。此前,一波城市改造改变了北京的面貌,他的上一处工作室在改造中被夷为平地,因此他才搬到这里。


失去上一处工作室的经历使他思考:个体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容身之处在哪里?这启发他创作了《藏于城中》(Hide in the City)项目:在该项目的系列表演片段中,他试图让自己遁形于无踪。在这个项目的最新创作中,他把24部手机绑在一个明橙色的救生背心上——12部在前,12部在后,并通过流媒体直播了他身穿这件背心游走在北京街头的过程。


他的本意主要是让人们深思科技的泛滥。直播最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令人不适的视角,观察他漫步街头时天空中悬浮着的厚重污染物。


刘勃麟说道,深受污染之苦的“我感到非常不适。我呼吸十分困难,感到‘这实在不是一个宜居之地。’”在他的身后,一个由手机充电线制成的人体模型上套着那件橘色的背心,它正在被展出。“我想要把它作为展示我所在的环境的一种方式。”刘勃麟说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剧作家有自己的方式,小说家也有自己的方式,而这就是我的方式。”

图片来源:DONG DALU, VCG


2015年11月,坚果兄弟在北京鸟巢体育馆附近用工业级吸尘器收集雾霾。后来,他把收集到的灰尘制成了一块砖头。


2. 坚果兄弟用吸尘器收集空气


坚果兄弟(这个名字最早是他的笔名)用更直截了当的方式把空气污染转变成了艺术。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他拖着一台工业级吸尘器在北京的各个地方收集空气,当然也收集到了空气中所包含的任何物质。整个过程耗时100天,收集完毕后他得到了一块100克重的灰球,并将其与粘土混合,制作了一块砖头。


有些路人误以为他是一名街道清洁工。他说道,有人“以为我是在检测空气质量,还有人以为我是送外卖的。也有人把我拦下来,问我:‘我有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清洁这套公寓收费多少?’”


他的真实目的很严肃。他想把空气污染变成有形的实体,帮助人们理解他们生活中面对的这一威胁。他说道,“这个议题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他把这块砖给了一名正在装修四合院的男子,而这名男子把砖头砌进了建筑里。坚果兄弟说道,“我把这块砖头放进了一堆砖头里,我将这看作是让个体回归集体。”


在他的另外一部作品中,他把一根长长的橙色管子一头接上公交车的排气管,一头通往车厢,并邀请观众穿上厚重的防毒面具进入车厢内进行数分钟的参观。


他说道,“哪怕戴着面罩,味道也极糟糕。在车厢里眼睛都会作痛。我试图表达的是,在我们一手创造出的城市里,我们正毁灭自己。我们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同时也制造着污染。我们正自食苦果。”


在坚果兄弟题为“星空”的装置作品中,他在一间大房间中装满了3000盏灯,象征着大城市居民鲜有机会看到的星星。语音传感器会识别观众的对话,当他们使用“自由”、“宽容”、“平等”等字眼时,灯会变得更亮;“暴力”、“污染”等负面词汇则会让这片“天空”黯淡。


他说道,“我的大多数作品都反映了我所生活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这些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所需。现在,我们无法拥有它们。这就是我发声的方式。”

图片来源:邹毅


邹毅每天都会透过公寓的窗户拍摄外面的北京,记录这座城市波动的空气污染状况:虽然时有蓝天,但也有很多日子是灰蒙一片。


3. 用微信发布“空气末日”


邹毅更多地是一名搞技术的企业家而非艺术家,他也用图片表达了对于污染的观点。在2013年1月,危险的PM2.5颗粒物已经浓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空气末日”降临北京。就在那时,邹毅开始每早透过自己公寓的窗户拍摄外面的照片。


他在微博和微信上发布了照片:在某些日子里,空气澄澈;在另外一些日子里,仅仅几百米外的摩天大楼也依稀难辨。


他说道,“我只想把它作为记录,在将来用以参考。我偶然地拍摄了那些照片,然后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他仍在每天坚持拍摄并在线分享这些照片。此外,他还将照片按年份分组,并排列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大棋盘格,灰色或蓝色的每一格分别展示着某一天的景象。他和来自南京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展开了合作,研发出一套通过照片估测空气污染指数的方法。


邹毅还建立起了“北京·一目了然”团队,并制作了一款应用程序,让用户提交他们自己拍摄的图片。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民众对于污染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邹毅希望这能够为现状带来改变。


相比邹毅,刘勃麟并不抱有太大希望。他说道,“我既不是一名政治家,也不是一名士兵,我做的只是一名艺术家所能做的事。”他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只能容忍并接受雾霾,别无选择。


“我的很多朋友都把孩子生在美国或者欧洲。他们问我,‘你为什么想把孩子生在这(国内)?’我答道,‘嗯,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他们必须经历这些。’”


翻译:王宁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