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经营一家巨型画廊需要多少员工?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533   最后更新:2018/03/11 17:05:08 by 开平方根
[楼主] 蜡笔头 2018-03-11 17:05:08

文:简秀枝 来源:典藏Artcoco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展出博伊曼斯“太阳的火焰”展览空间一景。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乍看以为是赤子之心的童趣创作,没想到是将小屁孩放入血淋淋的成人世界。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展出博伊曼斯“太阳的火焰”展览空间一景。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世间的血腥残酷、狰狞扭曲,在比利时籍艺术家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1963-)作品下的暴力唯美化,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不安与错愕感。这是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在香港新空间的开馆首展,主题取名为“太阳的火焰”(Fire from the Sun),果然在童味中,烧出一室的震慑与惊恐。

光着身体的金发小孩,把玩着看似血肉模糊的肢体,背景布幔上沾满血迹,特别是在画面的右侧,已凝结成黑色的浓稠血液,令人联想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式的怪诞与神秘。

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2017年的作品《太阳的火焰》。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画面中荒诞的剧场感和血腥的残酷感,是否源于艺术家内心的某种心理状态?在接受媒体采访(注)时,他表示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在创作中他把无辜的幼童并置,制造并隐喻出相互蚕食的残酷情景,他的目的是“用唯美和纯真对抗暴力”。

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棕竭色长发,白衬衫、黒西装,一身嶙峋瘦骨,加上充满个性的胡渣,看起来随性亲切,略带腼腆。为了这次展览,他专程从比利时飞至香港参加开幕,面见他来自世界各地的铁粉。

艺术家技巧纯精,举重若轻,控制着“太阳的火焰”,不致于把笔下的幼童灼伤,但显然幼童活动在习以为常的血腥之中,自娱自乐,彷佛把未来世界的现实残酷,溢于言表。天真、可爱,从来都不是博伊曼斯笔下的孩童写照,相反地,他把成人世界的争斗、倾轧、残忍,转嫁到不谙人事的幼童身上,使得那样的血腥,变得更荒诞怪异。博伊曼斯的画,是当代人们对艺术的真实要求,也是新世代迎接未来世界的赤祼与残忍。

卓纳画廊负责人大卫·卓纳曾表示,博伊曼斯把欧洲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带到创作中,并藉艺术家个人深邃敏鋭的观察与体验,让问题被看见、被谈论,被辩论,给观者带来启发。

艺术家博伊曼斯(左)为藏家签名画册。摄影/林琬娸。


现年55岁的博伊曼斯,出生于比利时的赫拉尔兹贝亨,现工作生活于比利时根特,将一个废弃的老教堂,改造为他的工作室。博伊曼斯出生的年代,德国结束对比利时的统治仍不到20年,特殊的政治局势对民间产生极大的影响,社会依旧笼罩在不安当中,而这个时代背景,也渗透他的创作中——神秘黑暗的气氛、娴熟的绘画技巧,使他跻身于世界当代画家名人榜。

博伊曼斯原本学摄影、再加上其祖父也是名摄影师,从小耳濡目染,在暗房中观察祖父冲晒照片,目睹着影像在药水中从无到有、逐渐显现的过程,回首来时路,他说自己对光影的关注,都是从进入暗房开始,可见他的创作受摄影影响不小。

博伊曼斯真正拿起画笔,是30岁以后的事,当时作品只能在酒吧展出,在当代画家Jan Van Imschoot的引荐下,博伊曼斯得以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Zeno X Gallery合作,41岁时才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型画展,而目前与卓纳画廊合作的这档展览,已是他的第六次展览。他具备了欧洲精深的人文底蕴,熟谙绘画本质与技巧外,尤其对人性关怀,鞭辟入里,而不只是空泛议题。目前博伊曼斯的创作,包含了油画、纸本与影像,而他的作品也已经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美术馆举办过展览,更被多个国际性机构纳入收藏。


博伊曼斯2017年的作品《太阳的火焰》。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分析他的油画创作,早期较少残酷题材,之后才慢慢地演变成戏剧化的血腥风格,同时他也开始广泛描绘人物。他笔下的人物,视线低垂,或者背对观众,如同对待没有生命的对象一样,不会去描绘个体性,避免观众与他的作品产生情感牵连。为此,他并不多言,给观众留白,创造思考的空间。

除上述提到的培根以外,戈雅(Goya,1746-1828),也是他的灵感来源。

博伊曼斯2017年的作品《太阳的火焰(双人)》。图片由卓纳画廊提供。


画中空旷的背景,加上透明质感的人体,都有着培根的神髓。鲜红血迹四溅,画作上方大块的黑色,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压迫感,画作下方,疑似血迹的笔触,比直观鲜血更加惊悚揪心。这次在卓纳画廊的展览“太阳的火焰”,恰恰让观众想到了培根的笔触。

至于戈雅,对博伊曼斯来说,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艺术家。戈雅画中人体的状态和人性的残酷,博伊曼斯也深受影响,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心境如镜,反映社会现实,不应该只是取悦社会大众,因此在博伊曼斯作品里,有一种对抗,它很暴力,却也优雅,形成一种奇特的并列与对比。博伊曼斯的“太阳的火焰”系列作品,在视觉上有些施虐的主题,好似戈雅的化身,是对人类个体与群体的黑暗、残暴隐喻,溢满着宗教性和神秘感,一一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

注:见《米凯尔・博伊曼斯 他的绘画为什么会成为国际流行趣味?》http://toments.com/70240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