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个展"扔到风里去"3月10日香格纳M50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978   最后更新:2018/03/01 09:12:03 by 展览预告
[楼主] 橡皮擦 2018-03-01 09:12:03

来源:日常陈述 金锋


“烟标”吸引我的并不是烟标作为符号的图式。

作品中,我真正的兴趣点在于:中国的意识形态宣传——这部机器——是如何有效地展开工作的。除了教育,服务于权力意志的意识形态,其实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烟标是个很好的特例。

我差不多浏览了所有能够搜寻到的烟标网站,在中国,烟标收藏的历史其实并不太长,但烟标的时代特征却是昭然若揭的。我觉得,烟民在消费烟草的同时,实际在心理上逐步接受与认同的是“烟牌”。“烟牌”俗称香烟牌子,它无不带有着时代化的官方意志。某种层面上可以说,烟民消费的是烟草,而接受的却是意识形态的定向宣传。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中国的烟标史上曾经出现过“民主”两字,这是民国时期的烟牌,产自浙江;由于抗美援朝,我们有过“独立”牌香烟,产自郑州;而湘西特产“土匪”香烟,则是现在的品牌。至于意识形态景观式的宣传就比比皆是了,如:爱民、人民、工农、翻身、福利、爱国、大陆、民生、新中国、新经济、新建设、为民……这些为人民服务的烟牌可以说是枚不胜举不一而足。把这些烟牌搁到今天的语境里,我觉得是颇有揶揄之味的,而且这样的揶揄是有疼痛感的,这是时代逼迫社会转型之际的焦虑所给予我们的共同感受。

另外,党国之间的宣传有时是非常“对弈”的。我们这里有一种烟标叫“佛光”,上面印有“一定要解放台湾”字样,台湾的“宝岛”牌香烟上则印有“反共抗俄,增产报国”字样,这显然是很好的“对标”。这就是说,不同的政治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它都得为“政治运、利益集、党派”的目的而服务。这就是说,在不经意中,烟民抽的是烟,洗的则是脑。这无疑也是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策略所在。

马克思所理解的意是一幢了欺和使力关系具有合法性的建筑,克思称其上层建筑。在“软中华”与“硬中华”之间,也许我们看到这个建筑曾经搭建的“景观”都成了历史的遗迹,但服务于特色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它的宣传照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