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0:00” 展览现场 | BANK画廊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2152   最后更新:2018/02/13 21:09:28 by 叮当猫
[楼主] 展览预告 2018-02-13 21:09:28

来源:本来画廊


展览主题:现场边

艺术家:果子暄、李消非、图·奥尼尔、吉姆·斯皮尔斯和克林顿·沃特金斯

展览策划:Abby Cunnane, Balamohan Shingade

开幕时间:201822017:30

展览时间:2018221日-46

展览地点:ST PAUL St 美术馆(奥克兰,新西兰)

特别感谢:K. Emma Ng、Michael Wilson、谢丰嵘、流水线项目工作室、奥克兰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奥克兰理工大学

展览简介:

现场边的五位成员在上海拍摄作品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成了中国某个纪录片摄制组的拍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现场边在上海江边的出现绝非寻常,也反映出在拍摄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与人物和场地不断交涉的复杂关系。

现场边的成员之间常常讨论:为什么要在上海拍摄这个作品?他们进行的是团队创作,因此,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湖南出生的李消非在上海居住了多年,亲眼目睹这个城市在全球化商业浪潮中的蜕变。对于吉姆·斯皮尔斯来说,自从2012年在上海认识李消非后,这个城市成了他频频走访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拍摄这部作品是一个反思关系的过程,他和小组成员通过这次拍摄,而加深认识在这个城市所建立的种种关系。小组成员还有来自北京,留学奥克兰,现在往返于这两个城市进行创作的果子暄;定居奥克兰的艺术家克林顿·沃特金斯;以及在伦敦的新西兰艺术家图·奥尼尔。如何与上海习惯于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体系中作业的人员协作,以艺术家的方式在上海拍摄作品,这是他们的共同兴趣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共同兴趣,以及从各自立场出发对这话题的不断探讨,让艺术家们作出在上海集体创作的决定。

或许这些答案都言之过简,在很多方面,对这问题的回答更应着眼于日常的,人与人之间围绕作品拍摄而进行的交流,而不是刻意为之。题材为文化和地域的纪录片,其制作方法自成一体系,现场边作品中的“现场”正是对这种创作方式的认可。作为艺术家们的团队创作,这是他们在每个创作阶段不懈努力的追求,以这种手法处理的记叙形式表明: 记叙形式的极限正如任何关系的界限,取决于参与其中的人。

本次展览将展出纪录短片-以诸卫华为拍摄对象的《小浦东》(2017),以及多屏录像装置《让水一直流》(2016)。后者展现的是苏州堤岸边,上海长江畔,居于船上并游历到横沙岛的工人的现状,叙述的连贯性在多屏的作用下支离破碎,以此强调构成任何地点的多方视角的并存。《小浦东》的叙述由人物诸卫华来完全,他是艺术家们的向导和采访对象,在和艺术家们多次接触后,他们成了朋友,并最终在电影中成为主角。

另外,展览还将展出每个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每个艺术家与地域的关系加以呈现,不仅展现了目所能及的情景,也展示了到底什么能被我们所见,所分享。例如,在果子暄的作品《数九》(2017),艺术家的祖母的声音伴随着视频中,她们在北京市郊的故乡的情景。祖母忆起数九寒天时的季节更迭-九九消寒,冬至交九。她讲述半边店的河结了冰,在麦田里觅食的野鹅,和笨鸟先飞的道理。因为啥呢?你笨呐,你就得早入林。在《银子》(2016),李消非记录的主体是云南某炼银厂。作品中讲述了想狠狠捞一笔的老板、为解决生计的工人,欲言又止的当地人....每个人都没有选择的在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挣扎。吉姆·斯皮尔斯的作品记录的是上海宝山地区的小溪、公寓楼、工厂和购物商场的夜景。沃特金斯的录像作品《地点》和声音装置《无形的叙述》(2017),记录的是艺术家走访和工作过的一些地方。

作为观众,我们因为艺术家们的作品而走近诸卫华、果子暄祖母孙玉英和炼银厂工人们的生活。然而,我们远不是作为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切实参与到这些关系的外延中。正如 Dieneke Jensen 所写:见证时刻的并不是镜头,而是成为可靠见证人的观众及其所形成的关系。这是一种与观众、人、地点、历史和其缔造的时刻,与事件的动性所形成的关系-无论是重要的还是平淡无奇。这是一种相互间的关系,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偶然。[1]

这次在奥克兰ST PAUL St 美术馆的展览,当地的观众将如何认知这些作品并产生关联?在这些偶然关系的外延运动中,或许我们要仔细思考的是,让我们得以相互产生关联的这些环境的特殊性通过航海机构和海运业的作用,通过码头工人和港口城市,海洋把我们相连的同时又让我们海角一方,正如康纳利先生在《让水一直流》中所描述的海洋是资本主义的神话性的元素

奥克兰和上海一样是个港口城市,在这里船运集装箱是常见的风景线。奥克兰港口上的许多集装箱都来自中国(中国是新西兰进口业的第三大合作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合作伙伴)。但正如 Danny Butt所写:对全球化运动的研究不能达成规模与之相称的目标,然而,对于操纵我们进入全球化的双重制约,我们必须能够考虑其特殊性。[2]也就是说,在资本交易和数据的基础上,或许得以从全球化的角度解读这两个港口城市的关系,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生活本身都不是全球化的。我们各自处在不同的方位。那么,这作品提出的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通过每段关系中各种形式的相互定位,直面并克服这种双重制约

[1] Dieneke Jensen, 《过去即现在-Ko Muri Ko Nāianei》展览介绍. Tenerife TEA Arts Space,2017.

[2] Danny Butt, 《双重制约: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s 全球化时代的美学教育》公共文化研究论文,no. 1. 墨尔本大学,2015.

关于现场边

现场边成立于2016年,同年在流水线项目工作室、奥克兰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支持下,该艺术小组创作了以水上视角和人物对话记录,并展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多屏录像装置《让水一直流》和纪录短片《小浦东》。

小组成员:

果子暄1988年出生于河北,廊坊。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Elam School of Fine Arts硕士学位。现居住,工作于新西兰奥克兰,作品展览于新西兰奥克兰,惠灵顿,中国上海。

李消非1973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居住、工作在上海和纽约。曾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ACC)和瑞典IASPIS艺术家基金。作品曾参加:第四届和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2017)、第五届波兰波茨南双年展(2016)、第八届柏林双年展(2014)、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4)、第六十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2014)。更多信息: http://www.lixiaofei.org/

吉姆.斯皮尔斯艺术家、纪录片导演。1970年生于赞比亚,现居新西兰奥克兰。其作品形式包含,雕塑装置,印刷,模型制作以及探索非叙事性访谈影像。作品曾在新西兰、中国、欧洲展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访问艺术家,曾获McCahon Residency, Frances Hodgkins Residency Wallace Art AwardParamountAward以及Olivia Spencer- Bower Award, 现任教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Elam School of Fine Arts

克林顿.沃特金斯1976年生于新西兰。毕业于奥克兰大学Elam School of Fine Arts博士学位,现今工作居住在奥克兰。Clinton作品曾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亚洲以及美国展出。近期与艺术家Santiago Sierra和自由爵士赛克斯手Peter Brötzmann合作。其声音合成作品曾在当地与国际的CMR, Absurd Scarcelight唱片公司发表。现今任教于奥克兰理工大学,并任于创意科技学士学位课程主任。

.奥尼尔导演/编辑/出品人

2006于年毕业于奥克兰大学拦学校美术学士学位,之后一直从事与媒体的相关工作。作为电视编辑人员工作于新西兰与伦敦,曾担任tagata太平洋岛屿族裔和WakaHuia节目制作编辑,纪录片POI E主编。2014起合作导演与出品红牛音乐学院中备受好评的'diggin在车的记录片系列。

关于《让水一直流》

《让水一直流》是一个包含多个想象层面的多屏录像作品。其中的对话包括了与水相关谚语(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因的探讨,以及水如何影响人们的世界观。我们还从其他领域的引入了相关理念,并且发现这些理念和本项目有某种相似之处。Joseph Conrad曾在一百年前提出,这些在海上生活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特殊水上环境存在微妙的心理联系;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工作在驳船甲板上的人们正证实了这种不从属于大陆的特别之处。虽然存在一定距离,水面仍是城市的一部分。从活动场所这个角度来看,水面不但明显不同于陆地,而且对城市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品通过对船上生活画面与声音进行剪辑,以水上视角和人物对话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这其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现实的生活场景让个人故事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更深层的角度上,作品展示了在水上生活的个体的主观经历。是这些在途中遇到人们决定了作品记录的景观和内容。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他们如何看待周边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又是怎样影响他们的观点。在更深层的问题上此作品展示了一系列人类个体的主观经历的视野。我们在此遇到的人们决定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记录。我们试图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他们周边的环境,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观点的。

关于《小浦东》

《小浦东》聚焦在一个码头吊机工人的生活,映射出在大都会之中底层群体的生存景况。面对庞大的资本及上层群体的金钱游戏,底层群体期盼透过房屋拆迁补偿能改善自己和下一代的生活,甚至翻转阶级。纪录片主人公诸卫华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复杂,既不耐却也乐天,对金钱虽看开却也想着有一天能发财致富,在养蛇一事体现他对致富仍然充满盼望。艺术家利用并置的手法,将这些复杂、难解的问题刻画出一条难以跨越的界线,虽不知这条界线是否有消弭的一天,但仍以主人公的微笑留下希冀与美好的寄托,与《让水一直流》共同传递一种再次流动、带有力量的永续寓意。谢丰嵘

ST PAUL St 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