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伟对话朱文:“断裂”意味着行动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2075   最后更新:2018/02/04 09:32:51 by 小白小白
[楼主] 聚光灯 2018-02-04 09:32:51

来源:博而励画廊


《新山海经 III》片花


邱黯雄:是山海

展期:2018年1月28日至2018年3月3日

博而励纽约:美国 纽约市 曼哈顿 上东区 东81街24号,10028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1点至18点


博而励画廊很高兴地宣布邱黯雄的首次纽约个展于2018年1月27日,在画廊位于曼哈顿上东区近期设立的新空间开幕。这是邱黯雄与画廊合作的第五个展览,将呈现其广受赞誉的动画视频三部曲《新山海经三》(2006-2017)的最后一部分,以及相关绘画及手稿作品。该视频系列的第一部分于2013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的过去即现在》;同年,第二部分展出于哥本哈根阿尔肯现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将是《新山海经三》在美国的首映。该视频完成于2017年,三月于画廊的北京空间首次展出。通过宽银幕播放,这三十分钟的影像描绘的是在后信息时代,一种末世般的未来: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投身虚拟现实;男男女女各自陌然地打游戏,着装一如游戏中的角色。动物们各自被再利用为机械工具:鹿变成摩托车,墨鱼转为面罩抵制空气污染,龙跑步机,龙虾虚拟影像眼镜,乌龟键盘…这一特象在《新山海经一》中已有所显现:羊群演化为没有血肉的骨架;进入第二部分,大象则转型为战场上的坦克车。

在《新山海经三》中,艺术家特地渗入了政治性的讽刺意味:鱼眼作为监视摄像器安装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恶魔般的人坐在监视屏幕后不住地观看。城市景观实则是电路板编制的程序,在暗黑的工厂传送在生产线上。透过艺术家惯用的灰冷基调,受污染的空气恍如一片致命的海洋,成片耸立的高楼好比山峰,而曾经属于大自然的山海已成为逝去的乌托邦。

基于流传自古代的中国经典著作《山海经》(记录前秦时期的中国文化及地理概貌),邱黯雄的《新山海经》讲述的是一部以空间为线索的多层次历史,古代与现代主体由此相交。邱黯雄早于2004年开始酝酿该项目,历经十年多载,2006年实现第一部的创作,次年完成第二部,直到2017年才终结三部曲。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该期间中国历经的社会变迁及科技改革都印刻在这一系列作品之中。为使作品同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邱花费六年的时间创作这最后一章。

该动画视频三部曲质问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传统价值及整个人类文明为此付出的代价。在第一部与第二部中呈现各种后工业化的症状,引发气候变化,最终走向能源与领土的争夺战;而第三部是预见一个敌托邦的世界——虚拟成为现实本身,传统最多不过是一个镜像。

《新山海经》系列的制作极为细致,每一部都由艺术家数以千计的手稿建筑叙事的框架,经由不断地整合与重组将手稿转成为千幅布面丙烯,再分别数字化之后,根据故事线的发展对现有的绘画进行再创作。整个系列因而成为一个跨媒介的项目,涵盖手稿、拼贴、绘画及视频制作。这一工作手法使邱得以发展一个具有符号语言功能的图像数据库,例如一画面中,巨型蜘蛛匍行于电子产品堆砌的废墟,犹如前古生物与未来的交迭,而这一未来是已生的,亦或迈入后历史的阶段。

邱黯雄将其水墨风格的绘画交织于动画的世界,观者同时可认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铭牌(艺术家长居的城市)、拟化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手法,以及来自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语言符号。以此,《新山海经》将幻想与现实融合,过去置于现在继而投身未来,这种“无时限”观是站在物质世界的对立面,依循佛教的观点,万物皆空,即我们眼前的世界为个人所创造。

邱黯雄被公认为是将动画视频创作引入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先锋代表人物。他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在《新山海经三》中尤为凸显。该动画视频中现实与虚拟图像的交替影射当代社会本身于两者之间界限的日益模糊,甚至于虚构的现实加剧着我们对于真实的感知。他的早期作品《雁南》(2006)和《民国风景》(2007)相对直白地运用动画技术,简介的绘画图像中根植着艺术家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态度,使人想起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在邱黯雄于德国游学期间留下深刻的印象。

邱黯雄在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与其好友音乐人欧波(他负责《雁南》的背景音乐制作)合伙开设“小酒吧”,一度成为成都地下音乐的中坚力量,本土艺术家的集结地。后赴德国于卡塞尔大学演习绘画,六年后回到中国,长居于上海。从2003年开始,邱于东华师范大学的动画系任教;2007年创立无知博物馆,展示年轻艺术家作品,同时为社会话题提供交流的平台。

邱黯雄多次参展于国际性项目:巴黎宫,Gasträume 2014苏黎世公共艺术;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圣地亚哥美术馆;伦敦蛇形画廊;蒙得维的亚当代艺术中心,乌拉圭; 奥地利Graz艺术中心;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利物浦Big Screen;上海MoCA;香港艺术博物馆;昆士兰美术馆,布里斯班;首尔美术馆等。

他的作品被收入诸多公共收藏,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大学 Spencer 美术馆;牛津大学美术馆;苏黎世美术馆;东京当代美术馆;香港艺术博物馆;奥斯陆AstrupFearnley 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