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不得不思考的身后事——当作品成为了遗产,该如何管理?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1   浏览数:1615   最后更新:2018/02/07 20:24:17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8-02-03 20:53:52

来源:德萨画廊


梁半 “拓荒者日记”

展览日期:2018年01月27日 – 2018年03月17日

展览地点:香港黄竹坑道21号环汇广场20楼 (德萨画廊)


梁半,《海盗乌托邦》, 2018. 单频录像, 00'47'', 装置, 尺寸可变

Liang Ban, Pirate Utopias, 2018. Single channel video, 00'47'',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海盗奔跑至沙滩上,掏出手机对着树上椰果拍照,然后使劲摇动手机。此时,椰果从树上落下,砸中海盗头部,当场眩晕。毫无疑问,现今对科技进步的依赖使得老式的生活模式被文明人置之一旁,一种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似乎正在使纯真,简朴和文雅的情调濒于毁灭。题目《海盗乌托邦》来自于威尔逊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的内容与脆弱的自由意志有着直接的联系。

梁半,《逮捕》, 2018. 单频录像, 02'17''

Liang Ban, Arrested Lightning, 2018. Single channel video, 02'17''.


很多哲学家都通过“闪电”表述去追逐问题逻辑和逻辑问题。比如本雅明在一篇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文章中富有喜剧色彩的名句:“要历史性地清楚表达过去,意味着要在记忆于危险的瞬间闪现之时抓住它”。


艺术家扮演身背绳索的流浪汉,在忽明忽暗的荒野夜晚穿越丛林。最后来到山顶把绳索抛向天空,试图逮捕一道闪电。闪电飞快地消失,也许可以重新看到,但确实不能够被逮捕。在此刻,如果把闪电比喻为自由的精灵,那我们可以在一种闪电般的顿悟中看清现实的荒谬性。

梁半,《good times bad times》, 2018. 双频录像, 9'00''

Liang Ban, good times bad times, 2018. Dual channel video, 9'00''.



1987年日本经济学专家岛中雄二提出金融危机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经济景气达到谷底时期,太阳黑子极小。 2012年,美国心理学教授Terry F. Pettijohn研究经济气候和流行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多年后发现,在经济困难时期受欢迎的乡村音乐家的面部特征与成熟度较高,例如小眼睛和大下巴。当经济情况转好时,受欢迎的歌手往往拥有娃娃脸。


基于两位专家研究的假设,艺术家用红色和绿色单笔绘画了一系列近一百年以来大众所熟知的奥斯卡金像奖(The Oscars),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格莱美音乐奖(Grammy Awards)等具有代表性奖项中的最佳艺人的简笔肖像画,两台屏幕周而复始的播放着这些被归类的形象。

梁半,《霓虹荒野 : 納斯卡线》(细节), 2018. 金属硫化物, 稀土氧化物, 尺寸可变

Liang Ban, Neon Wilderness: Nazca Lines (detail), 2018. Paint, fluorescent powder, dimensions variable.



秘鲁纳斯卡线条是位于纳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图形。在1939年由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发现。这些鬼斧神工的线条,来历不明的地画,就如同荒漠中的大地天书,至今无人能解。尽管人类学家相信它们出自古代纳斯卡人民之手,但这些图像符号广泛地被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艺术家采取了一种奇怪而让人疑惑的荧光材料,在黑色墙面上重现了纳斯卡线。这些看起来很像霓虹灯的线条让人联想到一些带有未来主义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某种超越感官的形式来解读自身文明。

梁半个展《拓荒者日记》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of Liang Ban's Solo Show "Diary of a Pioneer"


作为'拓荒者',文明和野性在我的行动中扮演着事物的两面。我想把野性变得具体,让文明具有诗意。这其中所涉及的太阳黑分子运动、闪电、手机、荒野流浪汉、沙滩椰树上的果子、外星人涂鸦、海盗,等形象均以'他者'的存在反衬着文明世界价值的荒谬。其实,这些'他者'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和文明的距离。同时,这种距离能让我放松,它意味着解脱和自由。”

—— 梁半


梁半的创作媒介包括录像、装置、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曾参与多个本地及国际展览。他的创作方式类似拓荒者,将自然风景、文化图像、虚构传说等相关信息的精髓从普世意识形态中挖掘出来,然后连接到个人或社会政治的悲剧中,成为一个奇妙而戏剧化的创作。梁半的创作风格充满新意和想象,邀请观众一同面对和思考作品所带出的各种议题。

梁半的个展包括《拓荒者日记》,德萨画廊,香港 (2018);《梁半/叶甫納:自制世界》,凯尚画廊,纽约,美国 (2017);《风景浏览器》,德萨画廊,北京,中国 (2016);《轻微脑震荡》,泰康空间,北京,中国 (2016);《Game》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2014)。他的群展包括《镜像》,上海爱琴海公共艺术项目,上海,中国 (2017-18);《光源度假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2017-18);《例外状态:中国情境与艺术考察2017》,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无形地》,墨方空间,北京,中国 (2017);《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OCAT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7);《可视恰巧是造成忽视的情境》,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节,厦门,中国 (2017-18);《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数字采样者:或处于网络态叠加中的新世代》,星汇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仪式逆转》,德萨画廊,香港 (2017);《GOOOOOOOOOOOOOOOAL》,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北京,中国 (2016);《转向-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趋势》,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闪灵:摄影之后》,泰康空间,北京,中国 (2016);《以身观身》,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2015)。

梁半1985年生于中国广西,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他在2016年获得了集美 · 阿尔勒发现奖提名奖以及入围华宇青年艺术奖;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