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艺术机构的非营利之路(上):在中国的非营利“法则”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526   最后更新:2018/02/01 20:19:20 by 开平方根
[楼主] 灰常灰 2018-02-01 20:19:20

来源:艺术界LEAP


艺术家艾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在创作中常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作为媒介,探索当代社会的欲望和焦虑。她的系列作品“优秀与完美”(Excellences & Perfections)被认为是“首个诞生于Instagram的艺术杰作”。在采访中,这位艺术家分享了她对品牌与艺术家合作关系的看法,并详细地介绍了2015年她与古驰(Gucci)的合作艺术项目《优越》(Privilege)。


《优越》系列作品之一

2016年1月14日发布于艺术家Instagram账号

致谢艺术家


Paloma Powers:你决定和古驰合作的原因是什么?合作的经验如何?

艾玛利亚·乌尔曼:从创作表演作品《优越》时起,我就开始思考应该怎样使用品牌赞助的相关语言——包括时装摄影和品牌赞助在海报中出现的方式,并且试图混淆作品中真实发生的和虚构的事件。因此,古驰向我表达合作意向时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我正要在“真实”的作品中加入这个品牌的元素,结果这件作品变得很具有迷惑性。人们以为这个系列中的其它照片是真的,而与古驰合作这件事是虚构的。

相较于其它品牌,与古驰的合作是最容易的,因为他们给我的条条框框是最宽松的——他们的说法是“用到品牌的标志就行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说实话,在与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这方面,我的失败经验比成功经验要多。

《优越》系列作品之一(由Gucci赞助创作)

2015年10月21日发布于艺术家Instagram账号

致谢艺术家


PP:你能谈谈这些“失败”的案例吗?

乌尔曼:在《优越》系列的创作进入尾声时,香奈儿(Chanel)找到了我,当时我觉得这会是一次不错的经验。但当作品完成后,合作却没能发生。这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当时选举已经开始了,所以我猜他们在想“我们现在应该(拿这些作品)怎么办呢?”最后,他们没有公布他们委托艺术家们创作的任何一个系列的作品,也没有为我已经完成的作品支付报酬。但因为已经做完了,我就自己公开了这批作品。

起初,eBay是要赞助《优越》(这件表演作品利用社交网络作为平台,虚构了一次怀孕,并探索了关于消费和生活方式的议题)这件作品的,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在金额方面很慷慨。然而当我在作品中加入“怀孕”这个元素时,一切都完了,因为这是个禁忌话题。这很讽刺。他们之前合作过的艺术家曾经伪造了自己的死亡,然后在eBay上出售自己的“遗物”——如果这样的题材都可以被接受,那“怀孕”为什么不可以。在那之后我失去了对品牌赞助的信任。他们会做出很多承诺,甚至表现得十分了解你的作品,而当他们意识到你探讨的议题对他们来说太过火了(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通常是和阶层有关的内容),这些人就会在最后一刻背约。他们期望你在创作方面具备超高的素养,而他们自己却不够专业——他们可以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就枪毙一个项目,同时也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赔偿。

《优越》系列作品之一(由Gucci赞助创作)

2015年10月21日发布于艺术家Instagram账号

致谢艺术家


PP:哪些因素促成了你与古驰成功的合作?

乌尔曼:如果一个品牌要以这种方式和艺术家合作,那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不要期待艺术家能够提供艺术创作之外的任何东西,这就是与艺术家合作的风险。结果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棒极了,但无论如何品牌都需要支付酬劳,然后再考虑是否采用艺术家的产出。

这种风险就像是策展人委托了一件新作品时那样——艺术家的想法永远都在发展、变化,更新。你要给他们呼吸的空间,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无止尽的指导方针。如果你已经告诉艺术家要采用什么字体、颜色或内容,那艺术家就没什么可做的了,合作也就会走向终结。

《优越》系列作品之一,2016年

2016年5月15日发布于艺术家Instagram账号

致谢艺术家


PP:你在创作中经常会把玩“利用个人品牌(personal branding)或赞助相关的内容是在今天的流量社会中取胜的方法之一”这个概念。由于品牌和艺术家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后者也许有时不得不与前者合作,而不是出于自由选择,你对此现象会感到忧虑吗?

乌尔曼:大约一个月之前,一个品牌邀请我在纽约做一件大型装置作品,他们有充足的资金。他们看到作品之后很喜欢,其实我多多少少有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过这件作品——有了这笔赞助,我就能够继续拍摄我手头上的一部电影。然而,他们后来却说他们需要的是更易于理解的作品。我刚听到时很生气,但最后我还是很庆幸合作没有成功,否则对我的创作来说也是一种妥协。

这也是与品牌合作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些艺术家背景优渥,能够自由选择想做的事,但还有更多的艺术家还在因为房租和贫困的生活而承受压力。如果有个品牌找到了你,说:“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能提供五万美元的资金给你”(如果你很年轻的话,这个数字可能是一千美金),你当然会想:“天哪,太好了!”但由于品牌比起任何一家画廊来说都必定有更多的曝光,所以品牌的产品可能会比你真正引以为傲的作品获得更多关注。正因为这种不平等在艺术邻域中已经是一种痼疾,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疯狂而混乱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里大多数的人只想为自己争取利益。这是社会整体问题的一个局部——我们缺少为艺术创作和研究而设的补助金,我们也因此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想法。

与品牌合作从来都是一件很难拿捏的事,这是因为从一开始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就已经存在了。

《优秀与完美》系列作品之一(Instagram网页截屏)

2014年发布于艺术家Instagram账号

致谢艺术家

采访 | Paloma Powers

译 | 刘曼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