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 | 性,契约,与风度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609   最后更新:2018/01/28 20:51:15 by 之乎者也
[楼主] 服务员 2018-01-28 20:51:1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2017年末,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Wirth)与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相继宣布其亚洲地区首个展览空间落户香港中环 H Queen’s 大楼,标志着第二波国际顶级画廊深入介入亚洲市场。将于1月27日正式揭幕的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云集众多画廊代理艺术家,首展“太阳的火焰”将呈现比利时艺术家米凯尔·博伊曼斯的新作。《艺术新闻/中文版》特别专访了四位卓纳画廊的核心人物。卓纳画廊创始人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谈及落户香港与团队的选择;画廊总监许宇(Leo Xu)与詹妮弗·廉(Jennifer Yum)分享了对卓纳画廊的理解和在香港的业务布局,最后卓纳图书编辑总监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聚焦画廊在出版业的扩张动向。



“这是一个三年的筹划,也是一个笃定的决定。”          ——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

1993年,大卫·卓纳在纽约 SoHo 创立了第一间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时隔25载,卓纳画廊继纽约、伦敦空间之后,于2018年1月正式迎来它的第三间画廊空间——香港卓纳画廊。香港空间的首展将推出比利时画家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的“太阳的火焰”(Fire from the Sun)。

大卫·卓纳在其纽约办公室


这几天,大卫·卓纳脚步不停,一边紧锣密鼓地布展、举办媒体发布会,一边又要安顿卓纳画廊的艺术家,他感慨道:“香港首展对我们很重要,嘉宾从22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来到我们的空间,参加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聚会。我们的艺术家,像是沃尔夫冈·蒂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和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等等,他们这次都来到了香港。”


大卫·卓纳与香港的缘分要从2015年卓纳画廊来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说起。他坦言,在那之前卓纳画廊对亚洲藏家的了解不多:“2015年,我们结识了许多亚洲的藏家(尤其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的兴趣让我萌生了开办亚洲空间的想法。而后,2016年,我们发现了 H Queen’s 兴建的契机,于是逐渐将计划付诸行动。而三年后的今天,香港空间从构想变成了现实。”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选址位于中环的 H Queen’s,上图来源:H Queen’s,下图来源:TANC


在选择香港之前,大卫·卓纳与他的同事曾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考察,他们到过北京798艺术区,也去过上海西岸,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香港。大卫·卓纳笑言:“不得不承认,香港让我有种熟悉的感觉。我能从香港身上看到我的欧洲文脉(European cultural roots)。同时,我喜欢香港代表的泛亚洲都市(Pan-Asia Metropolis)的文化特征,这与我们纽约、伦敦空间的调性一致。泛亚洲,也让我们画廊的受众辐射力更强。”


大卫·卓纳十分看好亚洲市场,他评述称:“今日是画廊业的黄金时代(golden age),其中亚洲市场的强势会给这个时代带来前瞻性的贡献。”对大卫·卓纳而言,他经历过的1993年则是全球画廊业的“最低谷”。他记得,当时纽约关门的画廊远远多于开张的画廊。他从“最低谷”切入,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25年的从业经验让他领悟到,运营一间画廊最大的秘诀是——“永远以艺术家为中心”,同时画廊需要组建最优秀的团队。

由左至右:詹妮弗·廉、大卫·卓纳和许宇,摄影:Anna Bauer


具体到这次香港首展,观众将邂逅欧洲具象油画的领军人物米凯尔·博伊曼斯的作品;再看团队,卓纳香港空间现在由许宇(Leo Xu)及詹妮弗·廉(Jennifer Yum)共同担任画廊总监。“他们二人都非常优秀。请许宇加入卓纳画廊正是我们策略的一个拓展(extension),因为他本身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画廊主,我希望他在卓纳可以展示他在策划项目方面、与艺术家合作方面的心得。而詹妮弗从纽约佳士得加入我们,恰好说明了二级市场是我们广泛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她的到来将为亚洲藏家提供专业的意见,如果藏家们提出转售作品的需求,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大卫·卓纳说。

许宇用了“随性”二字评价卓纳其人,“随性”而不“随意”,这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背后的态度。许宇进而表示:“卓纳画廊在过去的25年中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新型画廊模式,无论是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它都提供了与艺术家、客户更细致的沟通,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展览,并在艺术家推广与代理方面拥有它个性化的追求。我们看到,卓纳画廊不仅是‘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守门人’,它还在具象绘画、当代摄影等方面建立起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当代摄影为例,你看像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 Corcia)以及新加入我们的沃尔夫冈,他们都在这条线上。我相信当代摄影这个版图会越来越完整。”

詹妮弗·廉亦在加入卓纳画廊之时,注意到这间国际画廊的独特之处,她说:“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家中心主义’(artist-centered gallery),将艺术家放在中心的中心。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艺术家相处。我们亦需要有能力将艺术家推广到全球,为他们策划博物馆项目,为他们提供与其他机构、组织的合作等等。在丰富艺术家个人体验的同时,我们也从他们的创作中发掘了更优秀的作品,这是最好的双赢。”她亦透露,香港空间首展选择博伊曼斯的另一个原因来自画廊对亚洲市场的信心:“早在2016年的香港巴塞尔,卓纳画廊就曾展售博伊曼斯作品,他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全部售出。可想而知,亚洲藏家对‘博伊曼斯’这个名字绝不陌生。”

米凯尔·博伊曼斯,《太阳的火焰》,2017年,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此次博伊曼斯的个展“太阳的火焰”(Fire from the Sun)在卓纳画廊的双层空间(H Queen’s 五楼与六楼,约1000平米)展出29件作品。画作的主角是幼童,伴有科学实验的仪器出现。在赭石色、砂砾色的色调之下,幼童或单独或集群玩耍。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小天使”本应单纯无邪,却在画面里流露出他们暴力、邪恶的一面。

卓纳画廊香港开幕首展“太阳的火焰”展览入口,摄影:Kitmin Lee,© Michaël Borremans


英国批评家、艺术史学者迈克尔·布雷斯韦尔(Michael Bracewell)在画册文集中写道:“这就是我们人格中的黑暗的、难以触及的部分……我们称它为混乱,像是一口充满沸腾激动情绪的大锅。”这里的“大锅”,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弗洛依德在《超越唯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中反复提及的“内在驱动力”——我们所看到的暴力只是表象,而生命,它不过是一切生命体介乎原初死亡状态和未来死亡趋向之间的迂回。

卓纳画廊香港开幕首展“太阳的火焰”展览现场,摄影:Kitmin Lee,© Michaël Borremans


赭石色的孩子配以墨绿色的腰封,这让博伊曼斯的画册在新空间的外墙上格外亮眼。画册内文以中英文双语呈现,排版风格疏朗有秩,这本画册的出版方正是卓纳图书(David Zwirner Books)。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既是博伊曼斯画册的筹划者、编辑,也是卓纳图书的编辑总监。经他介绍,卓纳画廊在2014年成立了正式的艺术出版公司——卓纳图书,这意味着,卓纳图书不能再像从前一般只关心艺术家画册的出版,而是需要面向更广泛的大众。

卓纳画廊(香港)图书区域,图片来源:上图:摄影:Kitmin Lee,© Michaël Borremans,下图:TANC


卢卡斯·卓纳认为,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出版更具野心:“2018年,我们计划之内将出版24本书。目前来看,我们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做好艺术家的画册出版,二是独立于画册之外的艺术出版物。后者的范围更广,它可以是设计物或有趣的专题著作(Monograph)。同时,艺术出版物的读者群也更年轻,我们试图打破‘艺术出版即专业性出版’的刻板印象。我们曾做过一个系列的小书——“符象化”(Ekphrasis),旨在重新发掘艺术史的活力,并以有趣的形式展现艺术史。这个系列去年成为我们的“畅销书”(Best seller),还被《纽约客》等杂志报道过。”

“艺术家的写作常常被忽略、低估,可能因为他们作品的视觉表达力太强了,但我们(卓纳图书)要做的就是同时呈现好的作品与好的文字,为什么艺术家不能是好的作家?”

——卢卡斯·卓纳(Lucas Zwirner)


近年出版的卓纳图书之中,卢卡斯·卓纳很喜欢《唐纳德·贾德文集》(Donald Judd Writings)。卢卡斯·卓纳以这本书为例,指出了艺术家写作的重要性:“贾德除了从事艺术创作,他也在1960年代为许多艺术杂志供稿,这本书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贾德作为作者的一个空白。艺术家的写作(artist’s writing)常常被忽略、低估,可能因为他们作品的视觉表达力太强了,但我们(卓纳图书)要做的就是同时呈现好的作品与好的文字,为什么艺术家不能是好的作家?”

展示在卓纳画廊香港空间的《唐纳德·贾德文集》(Donald Judd Writings),图片来源:TANC


被低估的可能不单是艺术家的写作,实际上,艺术家作品被低估的事同样屡见不鲜。面对被低估的作品(undervalued work),大卫·卓纳为年轻藏家提出两条建议:“首先,我会建议你先去博物馆看看作品。例如,你可能会在拍卖预展上同时见到1960年代代表人物丹·弗莱文(Dan Flavin)和 罗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然后你因他们不同的估价而感到‘迷失’,你误以为估价就说明了一切。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去博物馆看实作,回到美术史上来。另外,你要多旅行、多看这个世界,不时去一下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大型展览,也看看异域城市的艺术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沃尔夫冈·蒂尔曼斯2015年在卓纳画廊(纽约)的首次个展“PCR”现场


未来的一年,卓纳画廊将在三月香港巴塞尔展场带来包罗各种媒介(All-media)的艺术作品。同期,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举办沃尔夫冈的个展,艺术家将呈现他近日在香港驻留期间的创作。此外,卓纳图书将在2018年出版四本中英文双语的画册,拓展其“香港系列”。继博伊曼斯之后,下一本书将关于沃尔夫冈的全新个展。据卢卡斯·卓纳透露,这本书会收入中国学者顾铮对沃尔夫冈作品的深度评论,他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国学者、评论人与卓纳画廊艺术家进行对话。(采访、撰文/周婉京


周婉京(Stefanie Chow),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候选人。著有《一个人的欧洲》、《清思集》。


米凯尔·博伊曼斯简介

米凯尔·博伊曼斯于1963年在比利时赫拉尔兹贝亨出生。 于1996年在比利时根特的圣路艺术及科学大学(Hogeschool voor Wetenschap en Kunst, Campus St. Lucas)获得美术硕士学位。自2001年起,卓纳画廊开始代理博伊曼斯的作品,曾与他合作举办的个人展览包括“Black Mold”(伦敦,2015)、“The Devil's Dress”(纽约,2011)、“Taking Turns”(纽约,2009)、“Horse Hunting”(纽约,2006)和“Trickland”(纽约,2003)。


博伊曼斯的作品曾于许多知名机构展出。近年的展览包括2015至2016年于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Michaël Borremans:Fixture”;2014年于布鲁塞尔美艺中心举办的“Michaël Borremans: As sweet as it gets”,展示了艺术家在过去二十年创作的一百件作品。该展览更于同年年底于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展出,并在2015巡展至达拉斯艺术博物馆。2014年,“Michaël Borremans: The Advantage”于东京原美术馆举行,为艺术家于日本的首个个人展览。


2011年,全面呈现博伊曼斯风格的个展“Michaël Borremans: Eating the Beard”于德国斯图加特符腾堡美术馆举行,并巡回到布达佩斯艺术厅及位于芬兰的赫尔辛基美术馆。2010年,他于挪威奥斯陆的 Kunstnernes Hus 举办个展,并于布鲁塞尔皇家宫殿展出委任作品。其他举办艺术家个展的机构包括汉诺威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2009)、阿姆斯特丹苹果艺术画廊(2007)、根特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2005;其后巡回到伦敦帕拉索尔当代艺术联合基金会及都柏林皇家希伯尼艺术学院)、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2005)、德国不来梅港(Kunsthalle Bremerhaven,2004),及巴塞尔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博伊曼斯的作品更被多个国际性机构纳入公共收藏,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渥太华加拿大国立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根特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及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斯市沃克艺术中心。博伊曼斯现于根特居住及工作。


*除特别标注,本文图片均由卓纳画廊提供


太阳的火焰

卓纳画廊香港首展

香港中环H Queen’s大楼卓纳画廊

1月27日至3月10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