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札记 | 四处传来人们不停流动的消息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307   最后更新:2018/01/04 13:44:59 by clclcl
[楼主] 开平方根 2018-01-04 13:44:5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用什么方式打开2018?


我们试想这是一次特别的聚会,每个人携带自己的新年期望而来,个体的汇聚,使一段时间的共同议题也浮现出来,艺术行业看上去更加繁荣,但内核反而不那么清晰,是系统出了问题,还是对艺术的认知需要再调整?在谈论生态与结构时,有没有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以及艺术家被时代裹挟的命运?


面对这份问题直接的问卷,有人审慎地一再修订自己的回答,也有人选择了沉默。一份问卷当然解决不了多少现实问题,但至少可以借此检视这一年,留下真实的标注,面对各自或共同的困惑,寻求症结,并付诸行动。


回到原点,艺术何为?请接受我们一以贯之的追问,在这个以花巧挪揄与时代调笑见长的轻媒体时代,我们依然坚持拥有自己的锐度。


这样一份问卷将贯穿一月,就当这是艺术家、策展人和收藏家们一同撰写的一份新年献辞。


感谢各位,带上了坦诚,一起来赴这一场大多数人并没有避重就轻的新年聚会。


——《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

Issue.01


邱志杰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90年代初邱志杰以其大型装置作品知名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其作品将绘画、装置和偶发艺术融为一体。他创作的《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叙》体现了行为艺术与中国传统书法间的对话,影响深远,也被收入2017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大展。近几年,他的研究兴趣涉及生物学、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等更广义上科技进程中与艺术的结合领域。邱志杰同时还是一名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写作者和策展人,于2017年曾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Q&A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项目是什么?

2015年“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展览海报,图片来源:artlinkart


A: 为科技艺术教育国际联盟创建北京实验室。实质性地展开研发创新,而不是开研讨会打嘴炮谈创新。以及《邱注上元灯彩计划》的终结展。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北京很多园区被迫搬迁,图片来源:maimai


A:希望北京市政府意识到,拆艺术家工作室和园区,是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做出的最短视的动作。政府应该建很多廉租工作室招纳全球艺术家和设计师来北京工作,这座城市才会有创新力。


Q:在艺术领域中,什么是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


A:为年轻人建立独特的历史观和核心价值观。


Q:你最期待发生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一个平静的夏天。


Q:你认为什么是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A:作品和展览的评价标准紊乱,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各说各话,各有粉丝,都自以为正确,没有真正的对话。分裂的价值观之间的交锋缺乏理性。网络流氓式的话语比理性的声音更吸引眼球。


Q:过去一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

“不羁之旅”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荷兰范阿比美术馆


A:个人方面是我的回顾展“不羁之旅”在荷兰范阿比美术馆、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同时出版大画册《万物有灵》。


Q: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有哪些?


A:看过的最好的展览没什么特别可以提的。最有意思的书是《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


邱志杰2017推荐书单

《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


书籍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和创业科学的兴起》是一部分析大学在社会中的职能转变的权威著作,为我们了解麻省理工学院如何从一所赠地学院发展成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历程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全书系统分析了创业型大学模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起源和发展。为了对这种创业型大学生成及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作者不但对麻省理工学院不同发展时期的四个关键人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对学院在将研究、教学与创业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文化价值观,及“大学-产业”“大学-政府”的新型关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沙发:1楼] guest 2018-01-04 21:31:4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皮力:期待看到无所畏惧的前卫精神在艺术中回归


----

提问2018

  Issue.02

皮力

策展人、评论人

中国艺术界的很多个体一方面在言谈之间,在社交媒体上的对社会事件反应迅速、激进、无畏、情绪化;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创作、写作和策展中,在道德和理性层面上却又极端迟疑、保守、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如何把对公共事务的情感关注与艺术工作和语言创新的实践理性结合起来,恰恰应该在2018年里每个人应该面对的。


皮力,曾任教于中央美院人文学院,2012年起任香港 M+ 博物馆馆高级策展人。他曾出版《策展人时代》、《国外后现代雕塑》等多本专著,与法国蓬皮杜中心、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及亚洲其他机构均有合作。皮力目前在 M+ 的主要工作包括在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博士藏品的基础上完善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描述与研究。2016年2月23日至4月5日,由他策划的“M+ 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在香港举行;2017年6月23日至9月10日,其联合策划的“广东快车:珠江三角洲的艺术”在 M+ 展亭展出。



Q&A

Q: 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2018年最紧迫之事,是如何维护言论自由与艺术的表达自由。表达自由的侵蚀除了我们所有目共睹的社会政治原因之外,还包括在不同的社会政治体系内,被商业过滤掉,被所谓“政治正确”绑架的自我审查。

香港 M+ 视觉文化博物馆效果图,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2018的主要工作是策划 M+ 的开馆收藏陈列,同时编辑我们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品目录,希望能囊括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历史性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可能。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中国艺术界的很多个体一方面在言谈之间,在社交媒体上的对社会事件反应迅速、激进、无畏、情绪化;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创作、写作和策展中,在道德和理性层面上却又极端迟疑、保守、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如何把对公共事务的情感关注与艺术工作和语言创新的实践理性结合起来,恰恰应该在2018年里每个人应该面对的。  


这一切就像麦克尔·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的结尾里描述的那样“而今斗士甚至不可能假装成一个代表,连受剥削的基本人类需求都无法代表。相反,如今革命的政治斗争必须重新发现早已成为正确形式的东西:不是表征而是构成活动。如今战斗精神是一种积极、建设性的创新活动”。

《帝国》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如何在日益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真假难辨的媒体与自媒体环境中,在面对公共事务时能保持理性与民主的精神,重新找到艺术与社会之间新的连接方式,在我们工作的领域能保持精神上的前卫性和方法论上的实验精神,以获得超越这个时代禁锢的张力和穿透力。我说的“禁锢”既包括主流的意识形态的禁锢,也包括我们内心那些未经理性和历史仔细审视的“政治正确”的“禁锢”。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2018年我没有特别最期待的“事件“,但是我最期待的“事情”是能看到无所畏惧的前卫精神在艺术中回归。

2017年6月,由皮力策划的展览“广东快车:珠江三角洲的艺术”在 M+ 展亭展出,图片来源:TANC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2017年,我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完成了新书《向道德主义告别》,希望能在2018年初与大家见面。我看过印象最深刻的书是齐泽克的《暴力》。



皮力2017推荐阅读

《暴力:六个侧面的反思》


皮力推荐语:

“在分析了主观暴力和系统暴力之后,齐泽克说今天左派(在中国应该是自由主义)面对的威胁不是被动性,而是伪行动。这种不断参与和保持活跃的冲动掩盖的了行动的虚无。人人都无时不刻的在‘介入’,想做些什么,学者参加毫无意义的讨论。这个时候真正重要的或许是后退一步,抽身而出,去剖析我们所依据的那些‘普世价值’从何何来,何以‘普世’。”

[板凳:2楼] guest 2018-01-06 17:43:1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宋冬:艺术不应被驱逐,《宋冬菜谱》敬请期待


----

提问2018

  Issue.03

宋冬

艺术家

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自由和不同。希望2018年让艺术真正深入生活,而不只是口号。


宋冬,出生于1960年的北京,从小在胡同中的生活成为了他日后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他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宋冬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也是各种群展的焦点。

宋冬大多数作品都关注艺术的过程而非最终成品。2017年1月21日,个展“不知天命”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展出的作品涵盖宋冬自90年代后大量绘画、影像及近几年的新作。12月2日,“无界的墙——宋冬个展”在广州扉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作为“无界”艺术计划的开端,希望拓宽公众对“墙”的认识,将艺术带出展览空间,与社区融合。


Q&A

Q: 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不受冻。


2017年1月,宋冬个展“不知天命”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图片来源:艺术家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无界博物馆”计划的延续。出版《宋冬菜谱》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自由和不同

2017年12月,宋冬个展“无界的墙”在广州扉美术馆展出,图片来源:艺术家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让艺术真正深入生活。而不只是口号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不知道。但绝不是被驱逐

2017年12月,宋冬个展“无界的墙”在广州扉美术馆展出,图片来源:艺术家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


A: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不知天命”和广州扉美术馆的个展“无界的墙”与“无界博物馆”计划



Q:2017年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是什么?


A: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的“浮士德”和卡塞尔文献展的“葛宇路”。



Q:2017年你看过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大众菜谱》



宋冬2017推荐阅读

《大众菜谱》

[地板:3楼] guest 2018-01-08 20:25:17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张晓刚:期待对艺术批评和历史的深度梳理,将迎来四场个展

    「

提问2018

  Issue.04


张晓刚

艺术家

艺术批评和历史的深度疏理是这十来年中相对贫弱的,期待有有份量的理论和观点面对世界。


张晓刚在九十年代初期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1994年,“大家庭”系列入选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张晓刚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并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中国艺术品历史高价。此后他陆续创作“失忆与记忆”系列、“里和外”系列、“绿墙”系列和镜面系列等作品,并在国内外多个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去年十月,张晓刚参展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迄今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世界剧场”,并携6幅拼接油画作品《舞台》亮相首届安仁双年展。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无。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2018年要实现的是分别在布拉格、纽约和武汉的四个个展。(注:四个个展分别在布拉格美术馆、纽约佩斯画廊、武汉合美术馆和湖北省美术馆举办。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艺术批评和历史的深度疏理是这十来年中相对贫弱的,期待有有份量的理论和观点面对世界。


张晓刚,《舞台1》,2017年,图片来源:艺术家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希望工作室被强制拆迁早日结束,艺术市场真正回暖。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无。

张晓刚,《舞台2-大浴缸》,2017年,图片来源:艺术家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2017年最重要的项目一是参加了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群展,二是完成了两件大幅绘画《舞台》1、2号。

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现场,图片来源:vera tz

2017年12月1日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的徐冰个展


看过的展览中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故宫展的《千里江山图》、武汉合美术馆的“徐冰个展”和上海昊美术馆的“宣言”。最有意思的书是《捍卫热情》和《沧海之后》,电影《银翼杀手2049》。



张晓刚2017推荐阅读

《捍卫热情》


书籍介绍:

《捍卫热情》的作者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是波兰极具国际响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该书囊括了扎加耶夫斯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介入,逐渐转移到更个人、更内在化的精神层面。其中部分篇章是他对精神导师如:恰普斯基、赫伯特、米沃什等的精彩解读和追忆。书中的论题涉及哲学、美学、诗学,论述独到而又有针对性。

《沧海之后》


书籍介绍:

《沧海之后》是国画大师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所著《沧海》的续集,他时隔十年再度书写关于美术界人士在海外的生存状态。书中的主角是著名画家丁绍光,同时还涉及到了对很多当代艺术家比如陈丹青、范曾、袁运生等人的评价。

[4楼] guest 2018-01-09 20:43:1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凯伦·史密斯:失败是一通有用的叫醒电话,让艺术家思考为什么要创造艺术

    「

提问2018

  Issue.06


凯伦·史密斯

策展人、评论家

有太多‘漂亮’的艺术是经过聪明地构思和建造的,但它们缺乏目标、目的和个性。‘当代艺术’所需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简化为一个公式。这些艺术商品大部分缺乏最重要的精髓,而这个部分才是使艺术能够引人注目、经久不衰的要素。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从上世纪90年当代初开始居住、生活在北京,是西方艺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中为数不多亲眼见证者、甚至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人。她在国内国外策划过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的群展及个展,如在泰特利物浦美术馆的群展“真事”(The Real Thing)、北京今日美术馆的“目耳计划”(2009年)、上海外滩美术馆的“醍醐”(2013年),以及艾未未、刘小东、贾蔼力等艺术家个展。凯伦自2005年起成为 OCAT 深圳馆学术顾问,2012年被任命为 OCAT 西安馆执行馆长。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对于前两个问题,我2018年最大关心的课题、同时也是我正在做的一个大项目:OCAT 西安将在2018年11月庆祝其成立五周年。OCAT 达到它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件很棒的事情。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它是当代艺术的一座朴素灯塔。

OCAT西安馆,图片来源:Randian


我们打算在3月开始举办展览,考察“当地的”或“地方性”在这个国际艺术的时代意味着什么。这取决于一些本能:我们如何理解和感知世界,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直觉、心理洞察力和氛围,使艺术最终超越“当地”。2018年的项目中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女性艺术家,这是当今中国女性在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陈哲、马秋莎、李丹和裴丽等。

OCAT西安馆从2017年春季开启的独立项目“自我空间”,就是专门为新兴艺术家、女性艺术家和创作于特殊领域,或使用非传统媒介的艺术家提供的展示空间。图为首展,成都女性艺术家陈秋林的展览“陈秋林:另一种废墟”,图片来源:OCAT西安馆


我们还有两个有英国艺术家德莱登·古德温(Dryden Goodwin)和加拿大艺术家徐浩恩(Howie Tsui)参与的国际艺术项目,以及首次在中国亮相的新媒体项目。

德莱登·古德温,《线性》,2010年,图中为50幅伦敦地铁工作人员肖像,图片来源:DRYDEN GOODWIN


为了纪念周年庆典,我们还制作了一本书,详细介绍了 OCAT 西安成立至今的所有项目,以及自2013年以来以各种不同角色参与到美术馆中的观众的评论。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对于我,艺术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与我想看到的变化一致的: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艺术家经历失败。目前几乎没有真正的批评机制。艺术已经变成了“产品”导向——我们都明白为什么(画廊需要艺术在他们认为越来越有义务参加的众多艺术博览会上进行销售)。这对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是具有压力的。


有太多“漂亮”的艺术是经过聪明地构思和建造的,但它们缺乏目标、目的和个性。“当代艺术”所需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简化为一个公式。这些艺术商品大部分缺乏最重要的精髓,而这个部分才是使艺术能够引人注目、经久不衰的要素。失败是一通有用的叫醒电话,是重新思考为什么一个艺术家要创造艺术的方法。更多的艺术家都应该问问这个问题。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


A: 2017就是忙着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一年。有太多项目,而它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息过载,这已经变成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过去两年,中国各地的艺术活动数量大幅增加,并且变得越来越难跟上。

[5楼] guest 2018-01-10 17:50:20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郑志刚:忠于艺术初心,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

    「

提问2018

  Issue.05

郑志刚

收藏家,K11艺术基金会创办人


忠于艺术初心,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


郑志刚毕业于哈佛大学,在2010年建立非营利的K11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旨在培植大中华区年轻新晋艺术家、设计师,並提升社会对香港、中国內地及国际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并与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建立合作关系。K11艺术基金会近年着力于引进国际间活跃的艺术家,并持续将中国当代艺术输送至巴黎、伦敦和纽约的重要博物馆,改变国际间现有的艺术交流模式。为扶植有创造力的年轻新锐艺术家,K11在武汉、广州等城市也积极发展驻地及艺术交流项目。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这不仅是2018年的一个紧迫议题,更是我从创立K11艺术基金会以来就致力去探讨的。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我们迫切的需要通过互相的协作去共同地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因此,我们相信跨界的思维和多样性文化交流的力量,因为它们代表着倾听、开放和无限的可能性,更是东方哲学的本质:平衡与和谐的共存。

K11位于上海的购物艺术中心,结合商业与艺术项目为一体,图片来源:K11艺术基金会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基于八年间与国际顶尖艺术机构的深度合作,K11艺术基金会正在启动一个全新的艺术家驻留项目。这个计划将于2018年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和香港)发起,以此支持参与驻留的艺术家在艺术生涯、实践、创作、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走入社会、面向公众的推动。该项目旨在培养跨界多样性人才,促使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我们希望启发人们去勇于的探索、欣赏艺术,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潜质、才能以及去辩证的批判艺术的权利。

2017年11月,位于上海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五联展,图为“新东方花园”展览现场,图片来源:K11艺术基金会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一起去聆听这个世界、共同协作,让更多的艺术和美好发生、发声。

[6楼] guest 2018-01-11 22:42:4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展望:过于时尚化、设计化、观念化,会使艺术远离艺术

    「

提问2018

   Issue.07

展望

艺术家

过于时尚化、设计化、观念化,会使艺术远离艺术,也不是使非艺术成为艺术的方向,它需要艺术内部的一些东西来平衡。


展望,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是中国当代重要的观念雕塑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艺术家。他具有雕塑形式特征的艺术实践运用了装置、摄影和影像记录,对传统和时间性空间概念提出挑战。展望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双年展、各大博物馆以及画廊中展出,包括第五十届和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馆、伦敦海德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7年,展望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展望:境象”,是其艺术生涯至今最大的个展。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展望《假山石》,1995-至今,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A: 自从决定个人的艺术创作往纵深发展之后,一路下来每年都在变化,明年想适当稳定一下。从艺术到艺术品之间仍是有距离的。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不知道。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展望《我的宇宙》,2011,图片来源:arts-news


A: 过于时尚化、设计化、观念化,因为这些会使艺术远离艺术,也不是使非艺术成为艺术的方向,它需要艺术内部的一些东西来平衡。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活动少些,加强专业性。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不在经验中的。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有意思的电影或者展览是什么?

展望《隐形》,2017。图片来源:龙美术馆


A: 我自己的大型个展境象”去年6月在龙美术馆举办,由南条史生策展。这是一个以我最新创作为引领,精选以往相关作品,从学理上进行整理的主题展。

菲利普·帕雷诺个展“共此时”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年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展览是外滩美术馆举办的菲利普·帕雷诺个展共此时(Synchronicity),这个展实质性地使用了整体建筑,同时也有观念性的内容,并以高科技手段配合。值得一提的是两部英国电影不错,一个是《敦刻尔克》,一个是《至暗时刻》。

[7楼] guest 2018-01-17 16:53:28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张尕:警惕陈腐的说教和宏大的叙事

    「

提问2018

   Issue.08

张尕

策展人、艺术家

期待什么不好说,不希望什么倒是有:那就是不希望再看到像今年第14届文献展那样充满陈腐的道德说教,挥霍纳税人钱的展览。


张尕, 媒体艺术策展人。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高级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媒体艺术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斯坦福大学以及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Graduate Center, CUNY )以及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PFL洛桑)分别担任过研究访问职务。2008年至2014年,他于中国美术馆担任媒体艺术顾问策展人,并在此期间策划了广受瞩目的国际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其中包括“合成时代”(Synthetic Times, 2008)、“延展生命”(Translife, 2011)、“齐物等观”等。近期主要策展项目包括“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上海龙美术馆, 2015),Wrap Around the World (韩国白男 准美术馆, 2016),unREAL (瑞士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2017),Datumsoria: The Return of the Real(德国ZKM 媒体艺术中心, 2017)等。他曾担任过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奖(Prix Ars Electronica)、 马德里VIDA(国际AI艺术大奖)以及洛克菲勒新媒体艺术奖(Rockefeller New Media Fellowship)等诸多奖项的评委和提名人。他就媒体艺术与文化在国际上发表过广泛的演讲。他所编辑的书籍和撰写的论文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October》杂志、利物浦大学出版社(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目前也是由麻省理学院工出版社(MIT Press)出版的列奥纳多丛书(Leonardo Books)的编委成员。自2015年起, 他担任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艺术指导, 目前也是德国ZKM 媒体艺术中心与新媒体艺术基金会于2017年共同设立的鸿新媒体艺术国际收藏的联合策展人。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有关技术时空为条件的后人类主义(在普通生态学 [General Ecology] 的语境下)在艺术界的实践和批评。

克罗地亚稚拙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Zagreb)坐落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建立于1954年,为克罗地亚最大、最现代化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archinect.com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需要完成的主要项目是有一些: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5周年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出版一本文集,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一个研究课题;完成 ZKM 新媒体艺术收藏的首期;2018年12月在 Zagreb 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器械艺术三年展(International Device Art Triennial)。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拍摄:Walter Bibikow,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这个不好说,我感觉有种宏大叙事的回潮,要留心高大上的说教和对学生群体的腐蚀性。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这个已经在一开始说了。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期待什么不好说,不希望什么倒是有:那就是不希望再看到像今年第14届文献展那样充满陈腐的道德说教,挥霍纳税人钱的展览。

CAC的“艺术与技术@”(A&T@)是一个延伸并更新艺术与技术的协同研究创作之丰富传统的实验性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立艺术家与工程师以及技术公司的合作机制来探索新的艺术实践与批评之可能。图为2017年9月在德国 ZKM (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举行的“术问:真实的回归”开幕现场,图片来源:artlinkart


2017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的 “A&T@”(艺术与技术@)研究项目都能如期实现,并在这个框架下完成了几个有意思的展览:和 ZKM 合作的“Datumsoria: The Return of the Real”;和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合作的“unReal: the Algorithmic Present” 有好的反响;中央美术学院今年成立的艺术与技术中心也完成了基础建设,开始展开预期项目。

展览“‘非’真实——算法之当下”中展出的美国艺术家希瑟·杜威·哈格堡(Heather Dewey Hagborg)的作品《陌生人视象》(Stranger Visions),作品根据公共场所的DNA痕迹复原出人体面容,图片来源:CAC


重新发现 Guattari 前期和后期一些很有意思的书:《The Machinic Unconscious: Essays in Schizoanalysis》、《Chaosmosis:An Ethico-Aesthetic Paradigm》,结合 Maurizio Lazzarato 的《Signs and Machines: Capitalism and 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以及 Eric Heurl 的《General Ecology: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给了我不少启示。

张尕2017推荐阅读

《The Machinic Unconscious:

Essays in Schizoanalysis》


书籍介绍:

“Schizoanalysis” 是哲学家 Gilles Deleuze 和神经分析学家 Félix Guattari在其论著《Anti-Oedip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词根“schizo-”源于希腊文,意为分裂(split)。在《The Machinic Unconscious》一书中,Félix Guattari 奠定了一个能够抵制主体性的符号性奴役的一般语用学基础。他认为精神分析理论已经成为压制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中的一部分,他提出了一种 schizoanalysis 理论,以消除其资本主义结构并重建其自己的规律。

[8楼] guest 2018-01-17 17:49:5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乔志兵:油罐艺术中心将在今年开幕

     「

提问2018

  Issue.09

乔志兵

收藏家


乔志兵自2006年起收藏当代艺术,曾多次入选《ARTnews》“顶级藏家200强(200 Top Collectors)”榜单。2015年9月,他位于上海西岸的私人展示空间“乔空间”开幕,首展威廉·萨奈尔的作品,傅丹、张恩利、奥拉佛·埃利亚松和杨福东等人的作品也曾在此展示。2016年,乔空间和豪瑟沃斯画廊联合呈现透纳奖得主、英国艺术家马丁·克里德的在华首展。将于2018年开放的油罐艺术中心(TANK)将是乔志兵继上海之夜、艺术饭店和乔空间之后又一重要艺术项目,开幕后将成为集各式展览空间、广场、 绿地、餐厅、 书店和教育中心为一体的艺术地标。

Q&A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图片来源:乔空间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艺术机构发展的持续性。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油罐艺术中心的开幕。

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TANK SPACE),摄影:留怡,图片来源:乔空间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年轻策展人的成长。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大量机构开始收藏。

2017年11月,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宣布将在香港中环 H Queen’s 大楼开设亚洲地区首个空间,预计将于2018年1月27日正式开幕,图片来源:H Queen’s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香港 Hauser & Wirth、David Zwirner 开幕。

2017年12月,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进而宣布同样进驻 H Queen’s ,将于2018年3月26日开幕的空间将展出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的全新绘画作品。图为其2015年于上海外滩美术馆“树的眼泪”(Tears of a Tree)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乔空间“阿娜莉娅·塞班”的展览和 Tate 的沃夫冈的个展。书是《美术馆原来如此》。

2017年11月开幕的阿根廷籍女艺术家阿娜莉娅·塞班(Analia Saban)在华的首场个展“颜料上的画布”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乔志兵2017推荐阅读

《美術館,原來如此!》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高桥明也(Takahashi Akiya)有着35年的策展经验,他历任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和奥赛美术馆主任研究官、学艺课长(策展总监),于2006年就任东京丸之内三菱一号馆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在《美术馆,原来如此!》(大陆尚未引进)中,他将日本与西方近代美术馆的发源历史、美术馆的工作分工、当代展览最新风向、展览举办背后的趣闻轶事等诸多面向娓娓道来。高桥明也透过清楚的架构与丰富实务案例,为大家揭开美术馆幕后广阔深奥的世界。

[9楼] guest 2018-01-17 17:53:1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林瀚:希望可以慢下来,在美术馆里找到有关艺术的答案

林瀚

收藏家

我们一直在试图打破以地域、时间和媒介对艺术进行划分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林瀚毕业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动画设计专业,于2011年起涉足艺术品收藏。2014年,林瀚与妻子雷宛萤联同黄勖夫在北京798艺术区共同创立了木木美术馆(M WOODS)。2017年,木木美术馆先后推出了展览“克里斯托弗·伊沃雷:哀歌”和“锡人的心脏”。

Q&A

木木美术馆外观,摄影:夏至,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是什么?

A: 2017年,木木美术馆通过三个展览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展览和收藏理念“FAT”——三个字母分别代表自由(free)、炼金术般的(alchemical)和无时间性(timeless)。自从2016年的展览“林间空地”首次提出了这一理念后,我们一直在试图打破以地域、时间和媒介对艺术进行划分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木木美术馆2017年首展“克里斯托弗·伊沃雷:哀歌”现场,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2017年,我们的三个展览收到了各方积极的评价,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试图以独立的判断在当代艺术领域进行挖掘:比如年初的 Cristof Yvore 展览呈现了一个”被忽视“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艺术家的工作,而夏天黄勖夫策划的“锡人的心脏”则是一个比“新”更“新”的展览。


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今年我们也把研究工作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与几位年轻学者开始进行中国高古艺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收获。在对一件北齐石刻的研究中,我们与美术馆传播部门进行协同制作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超过500万的关注量。我们很欣慰能通过这些工作把公众的视野从目前“当代艺术”的语境引向更宏观的视野中。

2017年6月在木木美术馆展出的“锡人的心脏”展览中,美术馆联合创始人黄勖夫为阿里巴巴的团队导览,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今年我在欧洲待了将近两个月,从拜访 Luc Tuymans 的工作室开始,到海牙的蒙德里安展览、明斯特、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博览会和威尼斯双年展……2017年,这些事件很巧合地相遇在一起,在马不停蹄的步伐中,间接认识到了欧洲艺术传统与复兴的整体性观感。


不过其中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是在明斯特看的 Pierre Huyghe 的展览,信息量很大,以非常恰当的方式展现出他的个人特色,他的创作推动艺术在艺术史当中的形式向前发展,勾勒了一个模糊不可言说的关于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本能的关系。更巧合的是,在这个展览结束后,我们在一个小活动里见了面,跟他的交流也给了我更多启发。

陆扬,《陆哥劲舞》,2017年,在木木美术馆“陆扬:脑髓天国”中展出,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希望可以慢下来。一方面,很多吸睛的展览给了大众一个非常好的接触艺术的入口,包括我们美术馆的展览。但我们不希望大家把美术馆当成一个景点,而是希望大家能安静下来、慢下来,在美术馆里找到有关艺术的答案。


另一方面,从我们内部来说,在很多环节上,我们对传统美术馆的角色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我们品牌化的经营,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等等,所以我们收获了很多的关注。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慢下来,更多地做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

[10楼] guest 2018-01-18 17:36:2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刘建华: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语境里建立自身的系统

刘建华

艺术家

我希望有更多超越我们既定经验或概念的艺术行为和方式出现,而且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既有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去产生另外的可能性。


刘建华现任中国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他的作品起先多以陶瓷作为媒介,后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试验。刘建华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及群展。2017年,他受邀参展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时间与无限之馆”,早在2003年,刘建华就曾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他还参展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位于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的“地标——测绘中国当代艺术”群展。刘建华是艺术小组“刘建华+欲望之冠”以及“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由艺术家洪浩、肖昱、宋冬、刘建华和策展人及评论家冷林组成)的成员。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我希望可以在现有自身工作的积累形态中寻找到一种持续、深入的工作方式和个人艺术语言的突破点。希望这种突破点能够给我的艺术工作本身带来一些变化和新的刺激,这些刺激点也能够为未来打下一个有意义的开端。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我个人倒觉得作为艺术家,平时工作的常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没有觉得近期的哪一个项目或者作品实现的过程比其他项目更重要。我觉得艺术家可能还是要保持一个平常、平稳的心态,这样你在面对所有工作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项目性质,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因为艺术家工作的积累和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持久性是形成价值的核心。所以在这样一个概念范畴里讨论的话,我一直不认为有一种重要和非重要的划分。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我觉得,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语境里面能够怎样建立一个自身的系统。2018年,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点,很难说有一个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它也是积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一个整体系统的建立,才能发展得更专业、更长远,也才能够在世界这样一个平台上,在更宽泛的空间里成为人类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元素。自身系统的建立是最应受到关注和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长远问题。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整个世界都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艺术也是回避不了这些问题的。艺术作为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枝节,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用它的方式去阐述与社会同步的、甚至是超越社会现实的很多敏锐的感受。当然我们现在在面对艺术的时候,要知道它已经走得很远了。由于一年一年的这种叠加,还有社会的急速发展,它已经在超速地向前运行。但我希望有更多超越我们既定经验或概念的艺术行为和方式出现,而且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既有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去产生另外的可能性。那这种可能性也许会带来我们所期待的,或者在未来回头看,觉得颇具颠覆性的一些东西。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期待的东西很难说,我觉得没有办法预言艺术接下来的可能性。2018年让我最期待的,我觉得应该是能够产生一些并不局限于艺术,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程有意义的东西。也许今天我们看待艺术的方式已经超越了以往对它的一种责任和期望,在当下的世界,我觉得用以往对艺术的期待来判断它可能太弱了一些,所以我还是期待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不同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可遇不可求,很难用既有的经验去预测它。


2017年,刘建华受邀参展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图片来源:刘建华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2017年对我来说是比较平平淡淡的一年,我一直还是希望能够保持自身一个平稳的、持久的状态来进行艺术实践。当然今年我也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在那样一个平台上与世界上不同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也启发了我对自身艺术工作的一些多方位的反思和调整。这样的一种交流有时候是很重要也是很必须的,因为它能够让你看清个人的局限性,帮助摸索自身未来的方向。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你可以在这样的一个空间、环境里去感受不同的艺术给你带来的多种思维方式和它多方向的维度,所以我们说交流是必须、很重要的。但是自我的一种冷静思考,以及对事物保持一定距离的判断有时候更为重要。


今年看过的展览,因为每个都不一样,也不能说最好的展览是哪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展览还是德国明斯特的雕塑展览。今年的雕塑展览引入了一些新的方式、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它不同以往的思考。在十年一届这样一个呈现的过程中,也体现了1977年第一届的策展人,他在当时40岁不到的年纪,在艺术领域进行的一种理想化和探究未来的可能性,一直持续到现在。策展人的这样一种工作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去感受它内部的很多核心价值。这种价值也许能够给艺术家带来一些思考的深度。

杰瑞米·戴勒,《对大地说话,它会告诉你(2007-2017)》,参展2017年明斯特雕塑展,在2007年的上一届雕塑展上,戴勒与50多个租赁名种菜园艺协会参与该市公共花园栽培项目的家庭合作,从社会、个人或植物学的角度记录他们的活动,图片来源:LEAP


2017年看了一些书,是作为个人的兴趣去了解、去读。其中有日本明治维新后期艺术家、史论家、收藏家冈仓天心写的关于中国艺术的一本书。



刘建华2017推荐阅读

《中国的美术及其他》


刘建华推荐语:

“他(冈仓天心)从个人理论、个人兴趣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艺术。我想看这本书的原因也是想了解一下同样有东方背景的这样一位外国学者,他们怎么样来看待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与发展轨迹,也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出发点在哪,他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视角来看待中国艺术的,还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在哪。我想要了解那个时候的人怎么看待中国,因为这也可以引入到我们今天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观点。”

[11楼] guest 2018-01-19 08:59:03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费大为:愈繁荣愈沉沦,世界巨变使艺术更加分裂

费大为

批评家、策展人

繁荣装得越像,沉沦也就越快。到达彼岸也许更快一些。


费大为是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欧洲展出的中国批评家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和策划人之一。80年代,他曾参与蓬皮杜艺术中心“大地魔术师”展览的策划筹备工作,推介黄永砅、顾德新、杨诘苍参加展览。1990年在法国独立策划“为了昨天的中国明天”展览。1991年策划日本“非常口”展览,使“新刻度小组”首次受到国际性的关注。2007年费大为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了“’85新潮”作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幕展。2008年卸任后重新成为独立策划人。201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学术委员会三年一度的换届选举中,费大为担任新一任轮值主席。2017年,PSA的年度展览品牌和学术品牌“青策计划2017”开幕,最终决选出三组获胜方案。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放慢脚步,听到远处的声音。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让一缕浅色的喜悦,带我一道升起。


担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的费大为出现在“青策计划2017”展览预告片中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更新换代。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繁荣装得越像,沉沦也就越快。到达彼岸也许更快一些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世界将要巨变,艺术更加分裂

费大为在2017年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Art Criticism, 简称IAAC)现场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


A: 整理遗忘,引进新鲜血液


Q: 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PSA的建筑展做得真好。布朗肖的书值得一读。



费大为2017推荐阅读

布朗肖作品集


2017年是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诞辰110周年。他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是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12楼] guest 2018-01-20 19:16:0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周力:建立基于自身文化体系的自信

艺术‘界’毕竟有它的局限,艺术家应该关心这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事情。


周力于1987年至1991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接受系统性的绘画训练。1994年起,周力旅法创作。2001年她首次在中国举办个展,2003年回国后在深圳定居并创作至今。2017年,周力先后迎来了余德耀美术馆 “周力:白影”和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生生如环”两场大型个展,并参与多个“盒子艺术空间”项目,包括“旁听——回到直觉”及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工业站”等。


Q&A

Q: 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补充自身学养、跨界领域的合作碰撞、艺术如何更深入生活?



Q: 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其实没有什么太紧迫的,就算有,也不能急,一切都在循序渐进中,才是好的状态。一定要选重要的话,有一件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的装置作品,我感觉比较兴奋。当然,其实每件作品都很重要,我尽量不厚此薄彼。艺术深入生活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的生活也深入了艺术。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让艺术深入生活,但这是别人的选择。


上图为周力《线—白影之二(2016年)》,下图为《窗中世界之十二(2001年)》,于2017年参展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生生如环”,图片来源: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Q: 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不是18年一年的问题,是需要长期的建立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又不是源自盲目,或因自悲而反弹的自大。它是种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之后,建立于自身文化体系基础上,成就了新的世界观之后的自信,非民俗非国际,而是种源起于疆域,却又消解了任何边界的共生文化。我们的所谓当代艺术一直是以西方的评判标准来评判,这本身已经有认知的局限。

周力,《生生如環》,2017年,参展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图片来源:周力


Q: 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真诚。我不能说艺术界,我没那能力,只能把自己手上要做的或能做的工作做好,建议友人少建大而空的美术馆,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年轻艺术家,鼓励企业购买收藏,多做些艺术融入社会生活的事。譬如艺术实践,公共艺术项目。



Q: 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目前还没有,那种能让人惊艳而又令人长久回味的作品和艺术事件似乎极少了。艺术“界”毕竟有它的局限,艺术家应该关心这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事情。

2017年在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周力:白影”展览现场,摄影:JJYPHOTO ,图片来源:TANC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17年,我自己个人做了两个个展,一个是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一个是北京蜂巢。另外我和我们团队做的盒子空间做了5个的联展,也参与策划了深圳建筑双年展的罗湖分会场。17年也成立了着重于公共艺术领域的盒子美术馆。因为太忙,我没能抽出时间去看其它展览,18年补。书本印象最深的有齐泽格的《笑话》,法国朱利安的《大象无形》,对感知逻辑和呼吸逻辑的发生做了深入探讨。


周力2017推荐阅读

《大象无形:或论绘画之非客体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朱利安是巴黎德尼斯·狄德罗大学哲学与汉学教授,他著有“美学四书”——《淡之颂》、《本质或裸体》、《奇特的审美观》,以及周力推荐的这本《大象无形》。这四部著作让中国美学与欧洲美学面对面,并形成一个思路连贯的整体架构。不同于欧洲传统汉学家的研究,即着眼于和落脚于中国问题并在中国语言文化内部开展的研究,本书中作者钻研中国,却瞄准西方:朱利安称自己的工作方法为“外部解构”——“唯有与外在性相遇,而且并非处于相视不见的态势之时,才会让那些所谓的‘自明之理’显出自己的独特性而非普遍性。”中国被他视作文化地理意义上的绝对外在,中国思想被视作相对于西方思想的另一种严谨性模式,即另一种可理解性。

[13楼] guest 2018-01-30 21:29:18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靳宏伟:少建点美术馆,加强中国艺术界对摄影的认知

靳宏伟

摄影师、收藏家

摄影在中国艺术界的份量跟国际上当代摄影艺术的比例与认知度是严重失衡的。

靳宏伟,1956年9月生,世界华人最大摄影作品收藏家,曾任战地摄影师、《上海画报》摄影编辑。1989年赴美留学,1992年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硕士学位,是中国大陆在美国取得摄影硕士的第一人。2006 年开始进行 20 世纪当代摄影大师作品收藏,10年共收藏了西方摄影大师作品 1600 多幅,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 400 多幅。2011年以来,先后在北京CAFA Museum、中华世纪坛、中间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上海摄影中心先后举办了“原作100”、“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触摸经典”、“中国当代摄影150”、“20世纪世界摄影大师作品”等8个大型收藏展。2013年3月,靳宏伟和他的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的西帕图片新闻社(SIPA Press)。2015年3月,靳宏伟在草场地艺术区开设了希帕画廊(CIPA)。

Q&A


Q: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我没有什么特别紧迫的课题,一般都是被别人推着走。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密歇根大学美术馆,图片来源:Toledo Blade


A: 最重要的项目应该算是我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美国大学美术馆巡展的第一站密西根大学美术馆。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假如不怕得罪人的话,我会说该少建点美术馆。西方的美术馆的藏品跟建筑的投入比例大约是10:1,也就是收藏的价值是建筑成本的大约10倍,中国似乎是倒过来的。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我只懂一点点摄影。而摄影在中国艺术界的份量跟国际上当代摄影艺术的比例与认知度是严重失衡的,期望通过众人的努力能有些进步。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北京CIPA画廊,图片来源:搜狐


A: 最期待的艺术事件可能是希望能在北京的cipa画廊为电影导演徐克做一个他个人的画展。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是什么?

2017年意大利米兰国际摄影博览会Mia photo评委,第一次以"Charles Jin"命名颁发摄大奖

A: 2017年我做过的最重要的项目可能算是意大利米兰国际摄影博览会Mia photo的二届评委,并第一次颁发以”Charles Jin”个人命名的摄影大奖。

欧文·佩恩回顾展”,图片来源:grandpalais

看过最好的展览算是2017年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美国摄影大师欧文·佩恩(Irving Penn)的回顾展。

[14楼] guest 2018-01-30 21:49:5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郝量:关注中国艺术的古今关联,重识晚明清初的艺术

郝量

艺术家

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入了解,可有不同的切入视角,重新认知中国晚明清初的艺术。


郝量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他的绘画实践一直专注于探寻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可能性。2014年3月,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了其内地的首场个展“幽邃之地:郝量个展”。同年,在法国 FIAC 展出个人项目“此君——由仙通鬼”。2016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推出其个展“郝量:潇湘八景”,呈现他以“潇湘八景”为题材而创作的8件绢本水墨绘画。郝量还于同年参与策划了龙美术馆展览“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他近年参与的群展包括2016年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的 “山中美术馆”、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举办的“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等等。


Q&A

Q: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入了解,可有不同的切入视角,重新认知中国晚明清初的艺术。

郝量,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同往年一样,认真画画。

2016年11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郝量个展“郝量:潇湘八景”,图为《潇湘八景——万化(2015)》,图片来源:UCCA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古与今的关联。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开年故宫的四王大展。

郝量,《溪山无尽》草图,2017年,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Q: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我画了一新手卷《溪山无尽》,最有意思的书是《汴京残梦》。



郝量2017推荐阅读

汴京残梦


书籍介绍:

《汴京残梦》是黄仁宇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初版署名李尉昂。小说描写了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通过这个画官勾连出《清明上河图》复杂的绘制过程。徽宗时代的人物如蔡京和童贯、史实如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和靖康之难等次第落座。历史小说家的叙事发明,便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与时间错落的相对位置间展开布局。在其中,我们也可窥见作者的“大历史”的小说观。作者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主要著作有《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等等。

[15楼] guest 2018-02-04 13:47:06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郑波:生态危机,艺术何为?

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生态视角如何进入艺术创作和教育?艺术如何不再被定义为人的创作,而是人与自然的合作。

郑波,过去十年主要从事介入社会的艺术创作与研究。他的作品多与边缘群体的生活相关,曾和北京同志文化活动中心、香港的菲佣团体合作。他的写作主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公共诉求的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他于1999年毕业於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计算机科学、艺术学系。2005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创作硕士学位,同年获得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优秀奖。2007年再取得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新加坡SIGNATURE艺术奖评委会奖。2010年开始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2年取得美国罗杰斯特大学视觉与文化研究博士学位。他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作品曾在香港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台北立方计划中心、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和巴黎瓦西列夫别墅展出。

Q&A



Q: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生态视角如何进入艺术创作和教育?艺术如何不再被定义为人的创作,而是人与自然的合作。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郑波(左),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A: 准备在香港和几个机构合作展开一个新项目,题目暂定《师稊粺Learning from Weeds》。我前几年的创作一直围绕野草和中国现代政治展开,作品多发生在象征、符号、语言的层面。我希望明年自己的生活可以和野草联系更紧,作品也能进入到生物政治的层面。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公共美术馆能否建立公共档案、学术研究,展开更具有历史视野的公共讨论,让艺术获得历史感。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2017年10月 “重返地球—生态性艺术实践联合工作坊”,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A: 如前所述,我希望我们可以放下现代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转而以生态的视角理解地球、人类、以及艺术。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我不期待某个事件,而是期待点滴的生态艺术实践,逐渐浮现出来,汇聚成共识。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是什么?

环境行为社工作坊“fertilizing fire circle: exposing the soil,图片来源: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gency

A: 去年10月在杭州,我和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多个专业的12名研究生、以及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的12名研究生,一起展开的“重返地球—生态性艺术实践联合工作坊”。看过的最好的展览应该是“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gency” (环境行为社,http://www.environmentalperformanceagency.com/) 的一系列工作坊。


书籍推荐

《Kindred》(亲缘)


书籍介绍:

美国黑人科幻作家 Octavia Butler 的小说《Kindred》(亲缘),通过穿越的方法让读者对美国的奴隶制时期有如临其境之感。


达纳是一个现代黑人女性,她和新婚丈夫一起庆祝她的26岁生日时,突然被从加利福尼亚的家中抢走,送到南北战争前的南方。鲁弗斯是一个种植园主的白人儿子,他溺水了,达纳被召唤去救他。达纳被不断地拉回奴隶区,每一次的停留都变得更长,更艰苦,更危险,直到不确定达纳的生命是否会结束……

[16楼] guest 2018-02-04 13:59:24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提问2018丨彭薇:进入“黑色春天”,今年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见

彭薇

艺术家

我期待真正的艺术事件发生,不论它是什么。很久没有这类事情了……



彭薇,现为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3年于台北耿画廊举办个展“遥远的信件”。2015年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个展“完美的旅程”。2016年参与联展“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137公里——京津当代水墨名家提名展”等。2017年于苏州博物馆举办个展“我想起了你”,其作品融入了东西方古代经典美学元素,曾先后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画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18年,彭薇将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


Q&A


Q:从你的工作范围出发,2018年在艺术领域中,你最为关心的紧迫课题是什么?


A: 关于身份束缚的东西是我最近关心的问题,但不紧迫。其实我只有最具体的紧迫问题,如:怎么找到合适的纸?我用的特殊麻纸快用完了,安徽的工厂已经不做这样的纸;下一个在纳尔逊博物馆展览的空间调整了,我得紧迫地改变展呈方式;我还要赶紧找人把工作室仓库清理了,实在太乱。



Q:2018年,你将要实现的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A: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个展。

彭薇于苏州博物馆个展我想起了你”,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Q:你认为,2018年,中国艺术系统中最应受到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但这是全球性问题



Q:2018年,你希望艺术界发生哪些发展或变化?

A: 不知道,没想过此类问题



Q:2018年,你最期待的艺术事件是什么?


A: 我期待真正的艺术事件发生不论它是什么。很久没有这类事情了……

彭薇于苏州博物馆个展我想起了你”,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Q: 2017年你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什么?你看过最好的展览、最有意思的书是什么?

A: 最重要的工作项目是一月苏州博物馆的个展和12月开始做的新系列黑色春天。最好的展是纽约Chelsea的卡拉·沃克(Kara Walker)新作展。最有意思的书是罗伯特·休斯《绝对批评》和W.H.奥登《序跋集》。

彭薇“黑色春天”系列作品之一《我就在这儿He-Ni-Ne》,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卡拉·沃克(Kara Walker)展览,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书籍推荐

《绝对批评》


书籍介绍: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38年生于澳大利亚,2012年去世。是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历史学家。20世纪70年代起长期住在纽约。自1970年起为《时代周刊》撰写艺术评论,曾被 《纽约时报》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休斯在这本评论集中,对形形色色的艺术家提出了艺术与金钱的命题,如霍尔拜因与霍克尼、约翰·辛格尓·萨金特与弗朗西斯·培根、洛克威尔与毕加索、华托与沃霍尔等。

《序跋集》


书籍介绍:

W.H.奥登(1907-1973),英国诗人,评论家。《序跋集》是《奥登文集》中一部重要的随笔集。其中收录的随笔,写作时间横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内容涉及文学、神学、哲学、艺术甚至日常家居。集合了有关诗作的前言、后跋,如有关1937年创作的长诗《西班牙》,他在前言中写道,作为救护车驾驶员,1937年他参加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在关于《战地行》(1939)的前言中,他道出了与小说家衣修午德一起到中国战地采访的感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