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孙宇个人项目“光明想”开幕|Tong Gallery+projects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292   最后更新:2017/12/26 17:59:56 by 陆小果
[楼主] 开平方根 2017-12-26 17:59:56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转眼2017要过去了,我们邀请多位来自艺术界的美术馆馆长、学者、艺术家和策展人,他们分别回顾了这一年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推荐了他们看到的年度展览,以及分享了在艺术界所经历的“失望”时刻。


我的2017

Issue.03



吴洪亮

北京画院副院长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吴洪亮自2007年起,正式担任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一职。北京画院美术馆最著名的是有近2000件齐白石的作品。任职期间,吴洪亮在美术馆的三四层做了齐白石的长期陈列,并且以齐白石为核心延展到北京的20世纪以及中国的一些20世纪艺术大师的展览研究。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展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以此树立了一个自己的品牌,与北京其它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拉开距离。2017年,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我生无田食破砚——齐白石笔下的书法意蕴之二”专题展,联合国内六家重要齐白石收藏机构的六十余件套精品汇聚一堂,意在追溯齐白石书法发展演变的脉络。


Q&A


Q: 你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A: 2017年,我到北京画院美术馆任馆长已经10年。算来在国内外做齐白石展览近20个,齐白石的展览还能如何做呢?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支持下,今年推出的何绍基与齐白石书法双个展,从策展思路到呈现逻辑有两个突破。

“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三层展厅,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一个是以当代艺术展览的思路进入对前人的研究与呈现,其二是不仅仅陷入艺术领域的思考,而延展到对文化生态的思考。比如,以何绍基及其在湖湘文化的辐射,推出“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的展览。继而与齐白石的艺术链接,达到湖湘双璧齐聚一堂,共同探究二者与湖湘文化的关系脉络,开启了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的新思路。


Q: 你今年最欣赏的艺术展览是什么?你所看重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与埃及——世界的摇篮》展览海报,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A:一个是在德国举办的《中国与埃及——世界的摇篮》,通过两国的文物,呈现了两个文明演进中的同与异。除了以三种色彩表示两个文明与交流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开放的心态与国际的视野给展览带来新意与深意。

武汉合美术馆徐冰同名个展“徐冰”展览现场


第二个是刚刚在武汉合美术馆举办的徐冰先生的展览。徐冰老师的作品大多是熟悉的,此次冯博一、王晓松策划、孙华的展陈设计再次激活了徐冰三十多年来的创作。可以视整个美术馆为一件作品,全而有序,细节与整体并重,情感与沉思共鸣。


Q: 今年你经历过的或者目睹的文化与艺术领域最为失望的事情是什么?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期望?


A:2017年的失望与2018年的期望并存吧。今年,很多艺术家的画室被拆除了,希望新的一年他们能有一个安然的创作环境。


北京画院美术馆的2017年@TANC

回到碑学勃兴的时代,再会何绍基这一生“佳墨名楮纷相随”

400年前的“三好(hào)”生活什么样?

与明清“雅事”与“蛾眉”在北京隔空相遇

[沙发:1楼] guest 2017-12-27 11:04:39
吴sir , 加油!
[板凳:2楼] guest 2017-12-28 20:06:5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我的2017 | 王津元与复星艺术中心经历的一周年,高速成长中走过的“学习曲线”

我的2017

Issue.04



王津元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SMG新闻主播,多年新闻行业从业经验。出于多年媒体工作对于当下时事的敏锐度,王津元逐渐对反应时代的当代艺术产生兴趣。201611月,在王津元及团队为期三年的努力下,复星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艺术中心定位于当代、国际及观众互动性强的艺术,除展览之外,还致力于举办各类公共项目,通过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等形式为公众提供与文化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由其主导的复星基金会近年来不断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并致力于促进中外当代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其收藏不仅涵盖中外一流艺术家,并且持续关注正在成长中的青年艺术家。


Q&A


Q: 你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A: 复星艺术中心自2016年11月开幕以来才跨过“一周年”,在这一年内去经营与发展复星艺术中心的过程是一个富有成效的“learning curve”(学习曲线)。

复星艺术中心,图片来源:cardinalewayvw.com


以复星艺术中心由Foster +Partners和Heatherwick Studio联合设计的建筑、宫岛达男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数字空中花园”为起点,我们在一年之中举办了四次大型展览、相关公共教育项目,多次跨品牌活动,始终将“公共参与”做为我们的责任与愿景,为观众呈现出多元的项目与活动,并受到好评,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回馈。


Q: 你今年最欣赏的艺术展览是什么?你所看重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Phi Centre,图片来源:Prével


A:在今年去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趟研究之旅中,有幸参观由当地传奇文化领袖和慈善家Phoebe Greenberg创办的艺术机构Phi Centre,其宗旨是“for art in all its forms”(为不同形式之艺术)。当时参观的展览为“Lucid Realities”(清醒现实),全部作品以VR(虚拟现实)做为媒介,提供观众最为体验式与互动式的观展经验。在我们接受并普及科技进步之时,我们辩证地思考人造与自然的关系,多元与多重叙事的可能。


Q: 今年你经历过的或者目睹的文化与艺术领域最为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云沙龙 “A.R. 彭克的艺术人生与不可思议的身份哲学”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复星艺术中心


A:我们所处的时代,传统的艺术机构层级已被打破,而在这个过程中新兴艺术机构又不断涌现。在这个高速变化的年代,每一个艺术机构如何去适应、超越甚至引领变化,将“public outreach"(公众拓展)和公众参与都做到实在,带动观众的主观审美和思考,相信这是我们共同的课题以及发展的方向。另外,今年中国当代艺术从市场反应来看比较冷淡,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冷静思考的好机会,低谷蕴含着挑战和希望。

[地板:3楼] guest 2017-12-29 20:29:47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我的2017丨第一位与宝马艺术车合作的中国艺术家与曹斐打开的新维度

我的2017

Issue.05


曹斐

艺术家


曹斐的创作以多媒体装置和影像作品,而她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飞速发展的中国和巨大时代变迁的观察。作为一名长期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2017年,她与以BMW M6 GT3为原型车创作了第18辆宝马艺术车,成为宝马艺术车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Q&A


Q: 2017年在你的个人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A: 终于完成了历时2年的和宝马艺术车的跨界合作。


观众在增强现实App上“体验”第18辆宝马艺术车


Q: 它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A:它让我感觉越来越不仅仅是在从事“艺术家”的工作,通过项目,我接触了很多领域的人,技术的,艺术的,生意的,制作的,媒体的等等不同层面的人,被动的或主动的回应不同的事务,要求,大量沟通,协调,从事着不同的调研,强度前所未有,它打开了我整个观看社会的维度和角度。

曹斐在第18辆宝马艺术车展览现场


Q: 你对于艺术领域在2018年的期许是什么


A:继续深耕。


Q: 你今年最欣赏的艺术展览是什么?你所看重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A:今年在忙,没怎么看展览广东时代美术馆“潘玉良:沉默的旅程”展和尤伦斯的“寒夜”展,倒是看到国内展览策划思路的“异端”,从当代文化视点去回溯与历史情景之间的对话关系。

广东时代美术馆潘玉良:沉默的旅程”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寒夜”展览现场


Q: 今年你经历过的或者目睹的文化与艺术领域最为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A:无论是失望还是欢喜,都是“新常态”

[4楼] guest 2017-12-31 19:59:4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我的2017

Issue.06

葛宇路

艺术家


四年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朝阳区一条无名街道并设立了自制的路牌,2015年起,“葛宇路”先后被各地图导航软件收录。2017年7月,“葛宇路”路牌被有关部门摘除,也是在同一个月,中央美术学院公开了对学生葛宇路的处分决定,舆论迅速将这一决定与”路牌事件“联系起来,中央美术学院再次发布文件澄清此次处分与“路牌事件”无关。


Q&A


Q: 2017年在你的个人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A: 看到这个问题才意识到2017已经到了尾声,回忆起来感觉过得相当琐碎,被各种具体的事情牵动着走,实在说不清最重要的工作究竟是什么。但这种琐碎的生活状态渐渐让我有种腻烦感,他让我重新去思考如何给生活和工作做减法,这可能是所谓意义吧

在朝阳区街道上的“葛宇路”路牌


Q: 你对于艺术领域在2018年的期许是什么


A:我好像对任何领域在2018都没太多期待,顺其自然吧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葛宇路”路牌


Q: 你今年最欣赏的艺术展览是什么?你所看重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A:最欣赏不好说,很多展览都有值得欣赏的点,现在想到这个问题脑袋里蹦出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伦勃朗的原作并没有让我有太多的意外,但是展览现场其他艺术家一起呈现的整体面貌让我有所思考。事实上我觉得他们都非常的努力和刻苦,和伦勃朗一起支撑起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面貌和生态,单看起来每件也都是很不错的精品。可时隔百年把他们和伦勃朗并置在一起再看的时候,就感到无限的惋惜。也许是那个时代细微的认知差异决定了他们和伦勃朗的一步之遥,这些差异被时间放大,如今看来似乎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瞬间感慨万千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览现场


Q: 今年你经历过的或者目睹的文化与艺术领域最为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A:和社会层面比较而言,文化艺术领域的那些失望都不叫事了,整体来说今年年末北京发生的事情让我倍感沮丧和无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