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三要素 ——《所有》刘港顺第一场
发起人:platformchina  回复数:0   浏览数:1665   最后更新:2017/12/21 16:08:27 by platformchina
[楼主] 叮当猫 2017-12-21 16:08:27

来源:Vanguard Gallery 文/ 袁璟


如果说穹顶I中毕蓉蓉试图将自己眼之所见,将那些吸引自己的形状、色彩、图像彼此联系,以构建一个基本世界,那么在穹顶II中,我们可以看见她进一步抽离可见的现实,尝试揭开具体之物的面纱,而从纷繁的形状、色彩中捕取纯粹而普遍的东西。

个展《穹顶I / Absolute》现场,Vanguard画廊,2016年3月

摄影:郭波

个展《穹顶II / Wave》现场,上海玻璃博物馆,2017年11月    

摄影:毕蓉蓉


在一层的空间中,由玻璃和钢筋构成的“连缀的曲线”为展览构建了整体的基调。玻璃与钢筋的相遇似乎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由玻璃和钢筋相连形成的弧线,消融了玻璃硬脆而易碎以及钢筋坚韧等普遍认知的特性,在这种相接的形态中,物质原本的物性被消解,人们只是从简单的曲线中感知某种力量的存在,想象任何可能的具体之物。



《连缀的曲线之二》则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将符号化的时间还原为光的运动,在与之相对的任何瞬间都是光线投射的当下,借此唤回人们对原始时间的感知、对纯粹时间的念想。

《连缀的曲线之二》,  LED、琉璃、不锈钢、油漆、电线,  宽1.3m、高0.9,  2017,摄影:H2 Studio

《连缀的曲线之三》局部,  琉璃、钢筋、油漆、铁棒,  宽2.7m、高2.7m,  2017,摄影:H2 Studio

《连缀的曲线之一》,  琉璃、钢筋、油漆、铁棒、鱼线、钢丝绳,宽4.1m、高3.7m,  2017,摄影:H2 Studio

《连缀的曲线之一》局部,摄影:H2 Studio

《连缀的曲线》现场,摄影:毕蓉蓉





索尔仁尼琴在《第一圈》中描写了主人公身处囚室中,双目紧盯着破损的天花板,感叹“存在的纯粹快乐让我颤栗”,这种透过文字传达的感知,尤甚激发人们的想像,更唤起人们对自己身处世界的感知欲望。而毕蓉蓉在展览中尝试的便是将自身所感知到的这种“纯粹快乐”透过作品进行传达。在展览一层空间,与粹化的玻璃钢筋一墙之隔,便犹如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却是共时共存于我们认知中的。


《反复纹样的彩色片》由一组圆形钢筋吊挂的玻璃长条以及规则的纹样切割布片组成,光线的变化再一次透过不规则垂挂下来的玻璃片向我们提示自然的存在,而与这种无序相对应的则是不断重复的规则纹样图案,身处其中的观者与光嬉戏的同时,又无意识地沉浸在密麻交织的纹样中,这种面对不可言说之存在所获得的快乐,便是唤醒身体感知之初。

《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局部, 玻璃、布、不锈钢、钢筋、鱼线、钢丝绳,  尺寸可变,  2017,摄影:毕蓉蓉

《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局部,摄影:毕蓉蓉

《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局部,摄影:H2 Studio

《反复纹样的彩色片》局部,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展览体量最大的作品是在二层空间的《螺旋纹的分离与再构》,大块面的玻璃与粗大的钢筋相互交汇,呈现出构造简单的螺旋纹,犹如在纸上随意挥就一般。这里,玻璃与钢筋本身的物性再一次被抽离,成为一种纯粹的存在,给予人们多重想像的同时,再一次提示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身处的世界。


《螺旋纹的分离与再构》的不同角度,钢筋、铁、油漆、玻璃、钢丝绳,尺寸可变,2017,摄影:H2 Studio

《螺旋纹的分离与再构》的不同角度,钢筋、铁、油漆、玻璃、钢丝绳,尺寸可变,2017,摄影:毕蓉蓉



当身边纷繁的现实被剥去已固化的认知,便需要人们回到最根本之处进行感知。一如《散点式波浪纹的延续》中,从天花板垂挂下来的波浪状玻璃条、纹样切割的长布片等,在这里,符号的意义、形状的象征可以完全被忽略,它们不具有任何指向,而只是纯粹的存在,需要人们感知的是其原本的美妙。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艺术家自我灵修的一种表达。

《散点式波浪纹的延续》,玻璃、布、视频、不锈钢、钢筋、钢丝绳等,尺寸可变, 2017,摄影:毕蓉蓉


《散点式波浪纹的延续》局部,摄影:H2 Studio




根据皮埃尔·阿多的研究,灵性修炼,即灵修在古代哲学中就是唤醒上帝已经放在我们灵魂内的思想和行动的理性原则,是人类栖息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的一种转变。且不论上帝是否存在,但随着每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人们渐渐走向某种狭隘的理性认知,依赖于所谓的客观事实,却无视自身的感知及理性力量。而艺术家所做的恰恰是回归到原初的感知,采取某种仰视的角度看待世界。正如《盘旋的飞燕》中拍摄空间上方的飞燕,由此获得更为广阔的整体,而恍如置身于一种超越尘世的状态。


穹顶连接着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对艺术家而言则是自身所处的世界与未知的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作品的创作,一如灵修的过程,让她得以用简单纯粹的语言诉说自身所处的世界,并不断地发现解读外部世界的内在逻辑。

《盘旋的飞燕》 双屏,3分35秒,2017,摄影:H2 Studio

《 浪》 单屏,3分24秒 ,  2017,声音制作徐程

摄影:H2 Studio





艺术家:毕蓉蓉

1982年宁波出生。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毕业于荷兰Frank Mohr 学院绘画专业, 获得美术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作品以绘画和多种媒介的装置为主。


撰稿:袁璟

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硕士学位。译者、撰稿人。文章曾发表于artforum中文、澎湃新闻、新视线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