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星空II”11月10日余德耀美术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2297   最后更新:2017/10/31 19:26:0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蜡笔头 2017-10-31 19:26:04

来源:生活月刊


邱黯雄以三维技术制作的水墨动画三部曲之《新山海经3》,它反思了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状态之下,人的身份、生活已然处于现实与虚拟的混沌之中,难分界线。自此,《新山海经》三部曲以思辨的影像视角,创造出了一个独有的世界,一套特别的观看方式。




萌芽于他乡


1994年,自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邱黯雄到深圳投奔姐姐。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后,中国南方蓬勃兴起,港台文化的涌入带来了商业及经济上的全面繁荣。无法忍受朝九晚五的生活,依然心心念念艺术的邱黯雄,在深圳短暂生活后回到了成都。一次和朋友逛古玩市场,他偶然发现了一套看似民国版本的《山海经》,开本不大,装帧精致。那是第一次,他完整通读《山海经》。

三年后邱黯雄赴德国卡塞尔留学。当时,出国留学并不像现在这般稀疏平常,初到陌生的国度,语言及心理上的隔阂导致的文化落差,令他开始思考中西文化的根本。“在德国,面临思想上的转型,对西方认识的转型”,他坦言。


在梵高博物馆中所受到的震撼,令他体会到了美术馆及博物馆中珍藏的古典绘画原作的魅力。相对于当代艺术,经得起琢磨的古典作品更是令他百看不厌。其次,当时在国内的美术院校体系中,只有传统的绘画专业,新媒体艺术的媒介教学尚是空白。于是西方世界现当代艺术的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包括动画,让邱黯雄眼界大开。

种种感触令邱黯雄开始深刻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欧洲有着丰富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代表。在国内时,看的基本是欧美书籍,特别渴望接近它。可是真正靠近以后,却发现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非常大。再回看中国传统经典,异常亲切。这时你自然会做出一个判断,在东方文化中长大的我们,思维模式已经固定,还是需要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寻找线索。”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囊括神话、地理、动物、植物、历史、民俗等的博物志,记录下了古代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邱黯雄看来:“正是因为古人以无知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是充满神奇而万物有灵的。如果古人穿越时光来到了今天,他们眼中看到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2003年,在邱黯雄的德国留学生活行将结束之时, 他萌生了创作《新山海经》的念头。

进入《新山海经》


在《新山海经》概念诞生之初,邱黯雄就想好了将是三部曲。2006年,《新山海经1》问世,主要讨论能源冲突。出生于1970年代的邱黯雄,至今仍记得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所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世界带来的影响。《新山海经1》中所创造出的新物种“必图”“唐坦”“敖驼”等,都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遗毒”。

“工业社会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石油,这自然形成了《新山海经1》的创作范围”。邱黯雄笔下的“必图”取自B2隐形轰炸机的谐音,是鸟与轰炸机结合后的产物;“唐坦”以坦克为原型,却长了一颗大象的头;“敖驼”明显源于Auto,以汽车为原型,却背着一个龟壳似的车身⋯⋯《新山海经1》似乎是工业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从发端之日起至今不减,成为跨越时代的永恒话题。正因为此,即使现在翻看艺术家11年前的这个创作,依然趣味浓浓,充满着对世界的思考和隐喻。

《新山海经1》结束后,邱黯雄即刻投入了《新山海经2》的创作,以探讨太空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题。自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以来,至今仍有许多未克服的难题。关于太空的话题,是一个指向未来的问题,对于邱黯雄来说:“这也是我们古代社会没办法经验的一种状态。《山海经》是一个影子,为我们提出角度观察这个属于未来的话题。”


2005年到2017年,《新山海经》三部曲跨越了一个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中国主办了2008年奥运会,改革开放迎来了它的30周年,即将步入第40个年头。在极速转变的过程中,邱黯雄放慢了脚步,认真思考后,耗时3年创作出《新山海经3》。



真实的虚拟世界


《新山海经3》围绕于互联网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世界。在真实与虚幻中,人们的生活被撕扯得零碎而迷惑。在时长近27分钟的三维水墨动画中,主人公戴着章鱼面具,在现实生活中枯燥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如鱼得水。

邱黯雄笑称,自己见证了游戏产业从街机到任天堂、再到电脑游戏的一步步更新之路,虽然他也曾玩游戏,却未至沉迷。可是90后的世界却紧紧被游戏捆绑着:“我女儿玩游戏玩得一塌糊涂,现在的游戏已经晋升为一种社交方式,如果你不玩,就失去了与同学们交流的共同话题。而且,你还不能玩得太差,否则就会被耻笑。他们这代人的虚拟身份,是社交必备品。”

互联网给邱黯雄带来的最大思考是,“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我们能不能说虚拟生活就是不真实的,或者说,虚拟身份和本人,对于某些人来说,到底哪个更真实?在虚拟世界里,我们转发别人的观点来成就自己,然而它或许连镜像都算不上,而只是你的一个变体。大家更愿意用你的变体来判断你,这是现代性的一个悖论和荒谬之处。“佛学里说,没有真实的自我,自我就是一个假象,假象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的就是普遍的没有自我,但是人们在生活里反而把虚拟也当作真实”。

除了真实与虚幻的探讨,为了创作出他心目中的《新山海经3》,邱黯雄参考了许多真实的场景,动画中出现的拆迁区域,就是上海黄陂南路一带的石库门区;牌坊后出现的是重庆旅游餐饮地标洪崖洞。在邱黯雄看来,“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很魔幻,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加工,就能做到魔幻又真实”。邱黯雄对于城市的观察及思考,令《新山海经3》中出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城市景观,经由三维水墨方式处理后,饶富趣味。

聊起使用动画这种媒介,邱黯雄直言,他的确受到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动画作品的启发,被其质朴的形式打动。《新山海经1》及《新山海经2》都运用了二维技术,在最后一部中他转向了三维制作。

最初邱黯雄并不太青睐三维技术,他不喜欢生硬带有塑料材质的质感。但在创作《新山海经》系列这12年里,三维技术不断发展,他突然萌生将三维水墨做出质感的想法。用三维把水墨做出韵味,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在作品创作的三年多时间中,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以三维技术模拟现实很容易,但是要做出水墨的质感,反而挺难的。一般一部三维电影需要过千万甚至上亿的投入,我们就只是一个小作坊,只能慢慢琢磨,不过艺术作品商业味太浓也不好,好莱坞大片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艺术是凌驾在精神视角之上的展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大家反观自身状态,把大家引入到问题之上共同进行思考。艺术家不是给出答案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新山海经》三部曲为大众抛出了在社会的极速发展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新山海经》以中华文化为媒介,希望大众对传统文化有所反思,那些意象“必图”“唐坦”“敖驼”等“新山海经物种”,统统是舶来品,在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当下,是否也可以清醒地看到,已经千疮百孔的世界需要喘口气?而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本质上讨论的是如何适度,凡事不偏不倚、适度而为是否才是共生共赢的唯一法则?

随着《新山海经3》的完成,这个持续了12年的动画系列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邱黯雄将出一本纸质版的《新山海经》,它将会延续古书的装桢体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