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侗:跨界五论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602   最后更新:2017/10/02 09:41:59 by 蜡笔头
[楼主] 号外号外 2017-10-02 09:41:59

来源:长征空间


艺术家赵刚,摄影:Tim Sinocrowley


长征空间很荣幸地宣布代理艺术家赵刚。

赵刚1961年生于北京,18岁时,作为最年轻的参与者,加入在中国掀起现代艺术运动的“星星画会”。“星星画会”以追求自由和自我表现的艺术、主张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实验性作品而著称,在七十年代末进入八十年代的变革年代,这个艺术运动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之路。赵刚于1983年离开中国,前往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美术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学习,之后于美国纽约BARD学院研读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游历欧美期间辗转于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巴黎和波基普西(Poughkeepsie)。艺术家而后定居纽约22年,经历和参与了纽约艺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突变,和新世纪的转折。

《宫殿》,1996-1997


2006年赵刚归国。在诸多国家和城市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让赵刚的艺术创作逐渐发展出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并创作出风格多元的作品。他广泛地参与到当代艺术的进程当中,活跃于国际舞台。曾参加横滨三年展(2005)、纽约表演艺术双年展(2007)、广州三年展(2009),并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病夫”,2011)、苏州博物馆(“偶园:赵刚个人作品展”,2015)、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通往奴役之路”,2015)、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通往奴役之路 II”,2016)举办个展。

《昨天的我》,2014-2015

《知识分子》,2014-2015


跨时代的复合知识结构,独特的气质和人生经验直接影响了他在诸多次身份变化中和创作上的变异,并因此构成他游离而复杂的作品特性。“作为20世纪的游子在中国个体性案例研究的典型人物,赵刚对艺术的探索出于对国家一种不同以往的关切爱惜,对崭新体系的渴望,一种崭新的善意虔诚,他不断尝试革新的实验探索生活本质,像生活在那个特殊时代的其他不济之人一样,他的个人叙事风格大胆、冒险,夸张地表现画中人物。他既是满族知识分子的后代,也是‘星星画会’这一划时代艺术运动中最年轻的远行者。”(田霏宇)

《契丹人》,2008-2009

《沙漠上的裸体》,2012


赵刚往往在创作中不断质疑艺术家自身创作的惯性,而试图调整自己的脚步,立于少数派。由此看来,他之所以将笔触做坏,其态度是为了不断地去证实自身存在的理由,反对艺术中所存在的“精致化”的趋势。“中国式的宣传海报、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和赤裸的肥胖女性都是他的描绘对象,他将这些令人感到或震撼或尖刻或刺中痛点的主题重新进行打磨和阐述,充分调动艺术媒介的力道,重塑那些险些湮没于记忆中的画面。”(Christian Viveros-Fauné)

《斯大林像》,2001

《罗斯福》,2008


从以“哈林区的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群体”项目参加2002年的长征计划以来,赵刚和长征结缘已久。全面代理后推出的第一个项目,是在今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长征空间展位的“赵刚”个展,长征空间将精选赵刚历史上的重要作品,包括八十年代的珍品和此后三十多年不同艺术时期的代表作品,以个展的形式对其创作的几条重要线索和母题进行梳理,呈现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一个非常独立个体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细节图),2011

《糖尿病患者》(细节图),2011

与此同时,长征空间也荣幸地宣布,赵刚于长征空间的首次个展即将于2018年5月在798长征空间开幕。这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隐喻与浸入式的叙事对话的空间场域,展览命名“迷人的黄昏”。


“赵刚:通往奴役之路”,2015,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赵刚:病夫”,2011,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返回页首